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次大剂量和多次小剂量放射敷贴治疗术后瘢痕疙瘩的疗效及皮肤晚期反应。方法: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对我院收治的96例术后瘢痕疙瘩患者随机等分成单次大剂量组和多次小剂量组进行90Sr-90Y敷贴治疗。结果:(1)单次大剂量组和多次小剂量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59%、91.67%,复发率分别为10.41%、8.33%,两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单次大剂量和多次小剂量放射组的皮肤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41%、8.3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次大剂量和多次小剂量敷贴治疗术后瘢痕疙瘩的疗效及皮肤晚期反应差异均无显著性。单次大剂量90Sr-90Y敷贴治疗具有费用低、疗程短、方便、剂量分布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32 P敷贴治疗不同类型血管瘤的疗效 ,并观察年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观察32 P敷贴治疗2 73例不同类型小儿皮肤血管瘤和不同年龄 15 2例小儿毛细血管瘤的疗效。结果 :不同类型小儿皮肤血管瘤 ,32 P敷贴治疗的效果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毛细血管瘤治愈率 90 2 % ,明显高于鲜红斑痣 18 9%、混合型血管瘤7 6 %和海绵状血管瘤 8 9% ,混合型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的32 P敷贴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年龄对32 P敷贴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P <0 0 1) ,<6个月组患儿皮肤毛细血管瘤治愈率 96 6 % ,明显高于 3~ 7岁组6 1 1% (P <0 0 1) ;<6个月组与 6个月~ 2岁组 ,6个月~ 2岁组与 3~ 7岁小儿皮肤毛细血管瘤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不同类型小儿皮肤血管瘤 ,32 P敷贴治疗的效果不同 ;年龄对32 P敷贴治疗小儿皮肤毛细血管瘤的疗效有明显影响 ,低年龄组小儿疗效优于高年龄组小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93例恶性肿瘤病人99mTc-MDP全身骨显像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3例检出骨转移瘤,阳性率46.6%,其中全身骨转移433例(71.8%),2处转移142例(23.5%),1处转移28例(4.7%);骨转移瘤常见部位:脊柱72%、肋骨68.7%、骨盆45.8%、头颅43.1%;骨转移瘤在脊柱的分布胸椎最多56.2%,其次为腰椎35.8%、骶椎22.9%,颈椎14.7%最少。结论99mTc-MDP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敏感性高,可将其作为诊断骨转移瘤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9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肝脏扫描图象进行了分析。39例肝扫描中,肝脏形态异常者占41%,肝脏右叶下角萎缩者占85%,全肝放射性分布普遍不均匀呈虫斑状稀疏缺损者占85%。心脏显影者占76%。肝脏左叶放射性密度减低占38%。脾脏显影者占37%。脾影密度大于肝影占2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显像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鼻咽癌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收集了2008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并确诊为鼻咽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怖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52例鼻咽癌并发生脊柱转移患者经全身骨扫描及脊柱MRI检查显示:在198个转移灶中,骨显像检出159个,占80.30%;MRI检出192个,占96.97%;经统计学比较发现MRI的检m率明显高十骨显像的检出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5.24,P=0.024)。结论MRI检查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无论是灵敏度还是特异度都明显高于骨显像但骨硅像具有扫描范围广、简便易行、价格便宜等优点,仍是鼻咽癌患者排除骨转移的常用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不同成像序列的出现及扫描速度的提高,MRI势必成为鼻咽癌骨转移瘤筛查及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32P敷贴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27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在无痛性甲状腺炎(P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PT、50例Graves病(GD)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摄碘率、甲状腺显像和血清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PT组3 h摄碘率、24 h摄碘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GD组3 h摄碘率、24 h摄碘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T组和GD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F=64.88,P<0.01);70例PT患者甲状腺轮廓显示不清晰,部分患者未见甲状腺显影,而50例GD患者甲状腺全部显像,甲状腺轮廓清晰可见.结论 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可以准确反映甲状腺病变的受累及范围、程度和功能状态,在PT诊断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目前鉴别PT与GD不可替代的简便而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核素肝显像与AFP检测,临床上应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正日趋广泛,我们于1984年4月~1988年10月间,对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核素肝显像及AFP检测,兹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我院住院病人,男51例,女13例,男:女为4∶1;年龄最小13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50.5岁;51~70岁共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和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心室功能,我们对38例患者进行了平衡法心血池显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正常对照组:26例,男7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2±113岁,为我院志愿者,均排除心、肺、肾疾病。(2)甲亢性心脏病组:14例,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540±98岁,均经临床诊断为甲亢性心脏病。其诊断标准为:房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心脏增大或心室功能衰竭;伴甲亢的临床体征和生化证据;经抗甲亢治疗后以上所见消失。(3)甲亢组:24例,男5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5±52岁,临床上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