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半导体激光肝组织光凝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不同功率不同能量下肝组织坏死范围,寻求在合适功率,能量下的肝组织炭化坏死区域,为肝恶性肿瘤半导体激光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取10只兔子,分别在1W,2W,3W下用半导体激光烧灼,所用能量分别为200J,400J,600J,800J,1000J,测量靶区域肝组织炭化和坏死的直径。结果:1000J,激光功率分别为1W,2W时,肝组织炭化和坏死的直径随功率增大分别由4.3mm和7.8mm变为10.4mm和21.9mm,为3W时,肝组织炭化和坏死的直径与2W时比较无明显的变化(F=1519,11423;P值均<0.01)。在2W功率下,肝组织炭化和坏死的直径与能量成正比,肝组织炭化和坏死的直径之间成相关性(F=4491.7,10019.6,P值均<0.01)。结论:半导体激光肝肿瘤凝固术是安全可行的,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有参考价值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VB6编制程序对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中进行实时填塞率监测,使颅内动脉瘤达到预期填塞率,以期减少动脉瘤复发。方法:在VB6软件上绘制图形界面和设定弹簧圈参数,将测得的动脉瘤体积填入程序中,然后根据每个使用的弹簧圈规格的相应长度填入程序相应位置,程序将会自动运行并计算出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的实时填塞率。结果:通过编制好的程序,加入弹簧圈规格、长度参数和动脉瘤体积参数,可计算出实际填塞率,对动脉瘤栓塞率进行实时监测。结论:该程序在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实时评估和质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损伤状态的脊柱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的 通过对模拟椎间盘损伤状态的脊柱稳定性研究,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评价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方法 采用新鲜人体脊柱腰骶段标本。按不同的正常脊柱标本和模拟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脊柱标本,分步进行加载,分别测定两坐标系间相对位移和转角。结果 绘制载荷-转角位移曲线,计算平均柔度系数和标化的平均柔度系数,发现椎间盘损伤状态下脊柱的抗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 从生物力学角度而言,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是一种能较好保持脊柱稳定性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囊状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价值和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华山医院2004年7月-2008年5月.因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就诊,经全脑DSA检查,确诊颅内囊状动脉瘤138例患者,共149枚动脉瘤.(剔除<2mm的微小动脉瘤患者);并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128枚(86%)囊性动脉瘤完全栓塞;12枚(8%)95%栓塞;9枚(6%)栓塞小于95%,其中4个为宽颈动脉瘤,5个为宽颈大动脉瘤.138例患者中93例(67.4%)患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随访,DSA随访从6~36个月,平均16.8个月.其中4例(4.3%)复发,但均无再次破裂出血发生.结论 颅内囊性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并中期随访提示颅内破裂囊性动脉瘤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破裂囊性动脉瘤栓塞的重点是栓塞瘤颈和载瘤动脉相邻的真性动脉瘤,远端如形成动脉瘤囊泡或假囊,栓塞时无需栓塞或致密栓塞.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颅内囊状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颅内动脉瘤破裂与非破裂的形态学,了解破裂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将DSA确诊颅内动脉瘤患者171例分为破裂动脉瘤(指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38例和未破裂动脉瘤组3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动脉瘤部位分布、大小及形态.结果 破裂动脉瘤组138例患者共有149枚囊状动脉瘤.115枚(77%)动脉瘤位于前循环,34枚(23%)动脉瘤位于后循环;124枚(83%)为单囊;25枚(17%)远端可见假性动脉瘤形成.未破裂动脉瘤组33例患者,共34枚动脉瘤.29枚(85.3%)动脉瘤位于前循环.5枚(14.7%)动脉瘤位于后循环;32枚(94.1%)动脉瘤为单囊,2枚(5.9%)动脉瘤为不规则形,所有动脉瘤瘤壁均光整,瘤腔内对比剂均匀.结论 破裂动脉瘤常可见典型的表现,包括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破13处瘤壁不光整,破口周围易形成假性动脉瘤.  相似文献   
6.
CT、MRI、DSA对脑膜瘤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脑膜瘤的CT、MRI、DS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64例脑膜瘤全部行CT、MRI检查,其中30例行DSA检查。结果CT对脑膜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密度敏感性,能够直观地显示钙化及邻近骨质的变化;MRI对脑膜瘤诊断信号敏感性稍差,但通过多维扫描可提高脑膜瘤的检出率;DSA能够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血供特点,颈外动脉供应肿瘤的中心部分,颈内动脉供应肿瘤的周边部分。结论CT和MRI相结合可提高对脑膜瘤诊断的符合率,DSA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明确的血管解剖定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梭形动脉瘤的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颅内梭形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颅内梭形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切除加端-端吻合术,疗效满意。结合文献复习,颅内梭形动脉瘤的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多采用再植术、原位搭桥和再吻合术等治疗。结论 动脉瘤切除加载瘤动脉瘤的端-端再吻合术是有效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血流重建技术,避免颅外供体血管的获取。颅内梭形动脉瘤的颅内-颅内搭桥术宜个体化,搭桥术式取决于动脉瘤的部位、载瘤动脉和邻近有无供体血管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人特征性颅内动脉瘤三维模型的建立并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方法:2个颅内动脉瘤,通过旋转DSA,重建三维模型,应用该模型的原始数据,使用有限体积方法进行三维流体模拟.结果:2个颅内动脉瘤的三维流体模型成功建立,流线图内均可见动脉瘤内的涡流产生,结合病人TCD数据,计算出动脉瘤瘤颈部的侧壁切应力在一个心动周期内最大值为(17.08±8.82)Pa和(25.22±7.62)Pa,平均值为(3.40±2.29)Pa和(1.85±1.66)Pa.结论:颅内动脉瘤病人特征性三维血流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显示血液在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可用于进一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通过比较颅内无症状动脉瘤和症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寻找与动脉瘤破裂有关的血流动力学因素.方法 5例患者DSA检查共发现8个颈内动脉动脉瘤,分别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及颈眼动脉段.通过旋转DSA,重建动脉瘤三维模型,并使用有限体积法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比较不同组动脉瘤及载瘤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两组数据对比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瘤颈与载瘤动脉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结果 无症状组和症状组动脉瘤瘤颈部平均切应力分别为(5.54±2.89)Pa和(4.78±3.84)P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动脉瘤临近载瘤动脉平均切应力分别为(6.6±3.47)Pa和(7.30±3.80)P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动脉瘤低切应力区域的大小分别为0.33%和4.7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瘤壁低切应力区域的大小可能是影响颅内囊状动脉瘤破裂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