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2年来收治的以外伤后鼻衄为主要症状的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7例,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诊断,分别采肜血管内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血管内治疗6例,均治愈;1例因在院外已行患侧颈外动脉结扎无法行血管内治疗而行颈内动脉颅内段夹闭术,亦治愈。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损伤小,效果可靠,不仅用于平诊亦可用于急诊抢救,是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颅骨内血管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颅骨内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报告1例多发性颅骨内血管瘤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疾病的X线、CT、MRI和DSA等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多发性颅骨内血管瘤临床上极为罕见,大约占所有骨肿瘤的0.2%。X线平片检查见整个颅骨内蜂窝状改变,CT、MRI显示颅骨溶骨性病变或糜烂并向颅内外发展,DSA造影病变无染色,病理显示大小不等的异常血管,骨结构异常以及出血征象。外科治疗效果不佳。结论多发性颅骨血管瘤为颅骨内破坏性病变,涉及整个颅骨的多发性颅骨血管瘤,外科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经鼻蝶窦手术动物模型神经内镜手术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活体动物的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模拟训练方法。方法选择大鼠,建立一套训练计划,完成内镜图像导引下的内镜操作,电凝止血、冲洗和吸引、活检等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的基本技巧。结果利用大鼠颅脑进行模仿内镜经鼻蝶手术,如在内镜图像导引下操作内镜的方法;熟悉内镜系统、电凝系统、冲洗和吸引设备的使用;熟悉了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的步骤。结论作为神经内镜实验室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用大鼠颅脑进行模拟神经内镜手术,训练者可以从中获得神经内镜操作基本技巧的练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影像学分型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1例天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按影像学资料分型:前内侧型(Ⅰ型)、前外侧型(Ⅱ型)、内中型(Ⅲ型)、后内侧型(Ⅳ型)、后外侧型(Ⅴ型);根据肿瘤生长方向分为幕上型、幕下型、幕上下型。依据肿瘤分型选择合适手术入路。结果 31例中,Ⅰ型3例 ,Ⅱ型5例,Ⅲ型3例,Ⅳ型8例,Ⅴ型12例;幕上型6例,幕下型19例,幕上下型6例;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3例,Ⅱ级5例,Ⅳ级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31例术后随访3~18个月;2例部分切除术后行伽玛刀治疗,复查MRI未见肿瘤增长;1例部分切除术后13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进展,但无新发症状,动态复查MRI随访观察;所有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KPS评分≥70分。结论 天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依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生长方向综合分析,个体化设计。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熟悉掌握运用局部显微解剖关系、术中尽量避免过度牵拉造成肿瘤周围组织及血管损伤、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rve cell tumor,CNC)由Hassoun等1982年先对其进行报道并命名[1],1993年WHO中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正式确定为独立的一类肿瘤,并归入神经元和混合神经元-胶质细胞肿瘤一类。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CNC描述为原纤维区域类似神经神经纤维网的肿瘤组织,病理级别为WHOⅡ级[2]。CN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脑原发性肿瘤的0.25%~0.5%,多发于青壮年[3,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成年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5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依托咪酯治疗组(腹腔注射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15只)、治疗对照组f腹腔注射脂肪乳,5只)和空白对照组(5只);治疗组又分为低(2mg/kg)、中(4mg/kg)和高(6mg/kg)剂量3个亚组,每亚组5只。采用自体坐骨神经移植模型和荧光金逆行标记再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自体坐骨神经移植术后4周,采用视网膜平铺技术计数再生RGCs。结果空白对照组每张视网膜中再生RGCs数量平均为(1032±147)个,治疗对照组为(1114±179)个,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fP〉0.05)。低、中和高剂量依托咪酯治疗组每张视网膜中再生RGCs数量分别为(2054±349)个、(2853±498)个和(4118±615)个,与空白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而且不同剂量之间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依托咪酯能显著促进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N-末端促生长抑素(NT-pro SST)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78例和健康者4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NT-pro SST水平,比较其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浆NT-pro SST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男性观察组血浆NT-pro SST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女性观察组血浆NT-pro SST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1~30)分组、(31~90)分组及90分组中血浆NT-pro SST浓度逐渐升高,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 SST的升高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的适应证与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的适应证、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采用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30例,其中神经内镜三脑室造瘘术(ETV)22例,神经内镜透明膈造瘘术2例,因室间孔狭小或视野不清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总结其效果、适应证和并发症。结果行ETV的22例术后颅内压210~240mmH2O,平均(226±28)mmH2O。并发脑膜炎2例,发热4例,1例切口愈合不良,4例ETV术后并发头皮下少量积液。出血3例,无死亡和永久后遗症。结论对于因导水管狭窄、后颅窝和中脑占位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ETV有很好的效果。慎重选择造瘘部位和器械对于避免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在颈部与邻近躯干大血管战、创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神经外科与骨科自1978年以来应用复合手术救治42例颈部与邻近躯干大血管战、创伤大出血及晚期合并动静脉瘘与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大部分病例复杂且已破裂,或即将破裂,又无法解剖出病变上游血管或用止血带控制出血进行血管重建手术。我们采用“放风筝”法治疗4例(其中3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战时多发弹片伤致颅底高位颈内动静脉瘘合并颈外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止血带辅助外科手术切除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行血管重建血运35例,酌情选择介入与开放手术相结合治疗3例(战伤致左椎动脉动静脉瘘1例,左椎动脉动静脉瘘合并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1例,医源性颈内动脉损伤大出血1例)。结果 42例全部治愈,无死亡或因治疗加重残废。全部病人随访1年以上,病变消失且血运重建良好。结论 复合手术在救治颈部与邻近躯干大血管战、创伤出血及晚期并发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时,能有效防止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将复杂、风险大的手术简单化,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研究颅内射频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效果,术后并发症与反应等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104例帕金森病,应用CT解剖定位和微电极电生理记录细胞定位方法,行丘脑腹外侧核或/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治疗,术前,术后3月,半年和一年采用Webster记分,改善在1%-19%为好转,20%-59%为有效,60%以上为显效。结果:104例患中,术后3月内改善98例,总有效率达94.2%,6例症状改善不明显。67例随访6-12月,症状改善54例,有效率80.6%,16例出现一过性嗜睡,呃逆;2例出现一过性偏瘫,5例出现颅内少量出血,其中2例术后立即发生毁损点少量出血,3例术后6d内出现针道周围出血,1例术后3月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微电极电生理定位颅内核团毁损是治疗帕金森病安全的和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掌握适应症,精确定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