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科1993~2003年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21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9例,年龄17~70岁,均为单侧发病,病程1个月~12a.本组误诊5例,男3例,女2例.5例均表现为鼻塞、鼻出血或涕中带血,其中2例有面颊不适、胀痛麻木感;3例有面颊部隆起,1例后鼻孔有暗红色新生物;4例鼻腔内灰色或暗红色新生物,触之易出血.  相似文献   
2.
王俊周  胡书君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2):1308-130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微波热凝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微波热凝筛前神经联合治疗,术后随访1a。结果治愈38例(69.09%),显效11例(20.00%),有效6例(10.91%),总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微波热凝筛前神经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咽口纤维鼻咽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咽口纤维鼻咽镜的不同表现。方法 对临床诊断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年龄,分为儿童组与成人组,并进行纤维鼻咽镜的观察。结果 儿童组:①腺样体肥大阻塞占总耳数30%;②咽鼓管咽口有粘脓性分泌物阻塞占总耳数57.8%;③咽鼓管咽口水肿,占总耳数11.1%;④咽鼓管咽口无明显变化者占总耳数1.1%。成人组:①咽鼓管咽口有粘脓性分泌物阻塞占总耳数18.4%;②咽鼓管咽口水肿,占总耳数31.7%;③咽鼓管咽口无明显变化者占总耳数42.7%;④咽口萎缩占总耳数3,6%;⑤咽口肥大狭窄占总耳数1.2%;⑥肿瘤压迫占总耳数2.4%。结论 对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咽口纤维鼻咽镜的观察,有助于对咽鼓管功能失调原因的认识,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并结合易感基因筛查进行结果分析,以了解高危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生情况及主要高危因素.方法 采集2007年11月至2008年8月因听力障碍收住院的648例高危新生儿为研究组,同时按1:3比例在同期正常新生儿中随机抽取1 94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用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在3个月左右转诊至洛阳市听力筛查诊断中心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畸变耳声发射/声导抗多种方法组合测试,进行听力学诊断;采用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采样卡采集足跟血,用限制性酶切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3种常见耳聋易感基因(m.1555A>G、GJB2、SLC26A4)突变进行筛查.结果 共采集听力障碍高危儿648例,其中男419例,女229例.正常新生儿初筛未通过率2.42%(47/1 944),高危新生儿初筛未通过率18.83%(122/648),两组差异显著(χ2=214.71,P<0.05).听力障碍高危儿听力损伤发生率6.17‰(4/648),正常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病率1.03‰(2/1 944),两组差异显著(u=2.34,P<0.05);高危新生儿基因筛查阳性率为18.52%(12/648),听力障碍确诊率6.17‰(4/648),基因筛查阳性率远高于确诊率.结论 听力损伤高危因素主要为早产合并低体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高危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生率高于正常新生儿;高危新生儿应定期进行听力复查,并及时给予听力学诊断,建立一个详细的追踪随访系统.  相似文献   
5.
18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结果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结果临床分析,了解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并就ABR和TEOAE联合筛查诊断早期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听神经病进行大致探讨。方法:以2006年6月~2009年6月18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A、B两组,按1∶3的比例随机抽取同期的正常新生儿546例为对照组;初筛复筛均采用筛查型OAE,复筛未通过新生儿转诊听力诊断中心行听力学评估和医学诊断。结果:A组(血清胆红素浓度≥342μmol/L)81例,男53例,女28例,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率30.86%(25/81),ABR异常率70.37%(57/81),确诊听力障碍23例,确诊率28.39%(23/81);其中11例为TEOAE初复筛通过、ABR检测为缺失或严重异常、高度怀疑听神经病的患儿现已纳入重点随访对象。B组(血清胆红素浓度<342μmol/L)101例,男66例,女35例,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率17.82%(18/101),ABR异常率43.56%(44/101),确诊听力障碍9例,确诊率8.91%(9/101)。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μmol/L)546例,男317例,女229例,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率8.79%(48/546),ABR异常率1.28%(7/546)。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与听力损失程度成正相关。ABR和TEOAE联合应用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特别是听神经病患儿听力的早期评估比单独TEOAE测试应用更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6.
小儿鼾症鼻咽部侧位片105例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05例小儿鼾症鼻咽部侧位片的X线观察,探讨简便及适合基层医院的判断腺样体大小的检查方法。方法:105例小儿鼾症均照鼻咽部侧位片,采用A/N法测量及平行曲线法测量腺样体。结果:38例A/N≤0.6,59例A/N0.61~0.7,8例A/N≥0.71。结论:鼻咽部侧位片是了解腺样体大小的简便廉价有效的方法,可常规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洛阳地区16 65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洛阳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为听力筛查工作在本地区的实施和进一步推广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0月间在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出生的16 654例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均采用TEOAE,复筛未通过新生儿行DPOAE、ABR、ASSR、声导抗等检查进行听力学评估和医学诊断,对筛查结果异常新生儿定期电话随访.结果 2005年1月~2009年10月,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共出生新生儿24 692例,16 654例新生儿接受听力筛查,初筛率67.45%(16 654/24 692),初筛未通过1 528例,初筛未通过率9.17%(1 528/16 654);应复筛1 528例,实际复筛432例,复筛率28.27%(432/1 528),复筛未通过135例,复筛未通过率31.25%(135/432);119例复筛未通过新生儿接受听力学诊断,最终确诊34例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结论 洛阳地区新生儿初筛率、复筛率均较低,失访现象严重,说明加强宣传和随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采用葛根素对 2 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 30只患耳进行临床治疗。结果 葛根素组总有效率为 83.4 %。对照组为 4 0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 1。结论 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耳聋有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河南洛阳地区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同步筛查临床推广工作现状,为同步筛查工作的普遍开展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对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出生的来自洛阳市区及周边县区27900例新生儿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和或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进行听力学初筛和复筛;对其中的9068例新生儿用微阵列芯片法进行我国人群常见的4个耳聋责任基因的9个热点变异进行同步基因筛查。对未通过听力复筛新生儿及基因筛查阳性患儿进行电话随访,指导其在3月龄内进行听力学及遗传学诊断与干预。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900例新生儿中26537例接受了听力筛查,初筛率为95.11%(26537/27900),初筛阳性率为5.58%(1481/26537),最终确诊听障患儿43例,听力障碍患儿检出率为0.15%(43/27900)。9068名新生儿同期接受了耳聋基因筛查,筛查率为32.50%(9068/27900),基因筛查总体阳性携带率为5.00%(453/9068);其中GJB2基因变异229例,阳性携带率为2.53%(229/9068),最常见变异位点为c.235delC杂合变异;SLC26A4基因变异133例,阳性携带率为1.47%(133/9068),最常见变异位点为IVS7-2A>G杂合变异;GJB3538C>T杂合变异45例,阳性携带率为0.50%(45/9068);线粒体DNA 12S r RNA基因变异21例,阳性携带率为0.23%(21/9068),最常见变异类型为m.1555A>G异质性变异;单基因复合杂合变异6例,阳性携带率为0.07%(6/9068)。。通过同步筛查流程最终确诊患儿14例,听力障碍检出率为0.15%(14/9068)。结论洛阳地区耳聋基因最常见的变异类型是GJB2235delC杂合变异及SLC26A4 IVS7-2A>G杂合变异;耳聋基因筛查是听力筛查的有力补充,特别是对药物敏感性及迟发性耳聋患儿起到早期发现与预警作用;但本地区同步筛查后随访及遗传咨询工作落后,导致筛而不查现象普遍存在,是今后工作改进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患儿外周血miR-20b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50例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患儿为嗜酸鼻窦炎组。另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3组患儿均行外周血miR-20b、嗜酸性粒细胞及免疫功能指标检测,观察3组患儿miR-20b、嗜酸性粒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染色表现及表达情况及相关性,观察嗜酸鼻窦炎组患儿治疗前miR-20b水平对治疗6周时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HE染色使miR-20b分子核呈深蓝色,miR-20b分子胞浆及纤维组织表现出深浅不等的红色。对照组、非嗜酸鼻窦炎组、嗜酸鼻窦炎组的miR-20b、嗜酸性粒细胞、CD3+、CD4+表达水平依次提升,而CD8+表达水平依次下降(P<0.05)。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患儿miR-20b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CD3+、CD4+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902、0.878、0.863,P<0.05)。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患儿miR-20b水平与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