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预适应锻炼对新兵急进高原后脑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120名新兵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面罩组、运动组和面罩复合运动组。在进入高原前,面罩复合运动组佩带低氧呼吸器小步快走10 min,休息5 min后重复进行,上、下午各进行4次,连续进行7 d;面罩组、运动组分别只佩带低氧呼吸器或单纯运动。在空运进入高原后,比较进高原前、后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系统指标的改变,并对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低氧呼吸器复合小步快走5 min时动脉血氧饱和度可降到(80.5±5.7)%,达到预缺氧的目的。新兵进入3 658 m高原后,对照组、面罩组和运动组的数字跨度、目标追踪测试分值明显下降(P<0.05),而面罩复合运动组无明显改变(P>0.05);各组进藏前、后的简单反应时、数字译码和视觉保留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手敏捷度则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面罩组、运动组和面罩复合运动组的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分别为13.3%、20.0%、20.0%、3.3%。结论进入高原前,应用低氧呼吸器辅以适当运动,能改善急进高原人群的即时听觉记忆能力和手部运动的速度及准确性,避免部分脑功能的损害,并使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
达县位于川东北大巴山南麓 ,辖 75个乡 (镇 ) 82 8个行政村 ,是一个拥有约 1 2 5万人口的农业大县 ,农业人口占 87.82 % ,全县有中心卫生院 1 2个 ,乡 (镇 )卫生院 75个。近年来 ,我县立足实际 ,全方位立体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 ,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重规模、轻效益发展思维的影响 ,我县农村卫生资源布局结构普遍存在盲目与重复配置现象 ,1 2个中心卫生院分别与所在地镇卫生院同处一场镇 ,在市场份额有限的情况下 ,形成了卫生资源的相对过剩 ,使本就严重不足的卫生资源浪费严重。为了从根本…  相似文献   
3.
预缺氧复合锻炼改善新兵急进高原后的体力劳动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缺氧复合锻炼对新兵急进高原后体力劳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12 0名进藏新兵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单纯运动组和缺氧复合运动组。在进入高原前 ,缺氧复合运动组佩带低氧呼吸器小步快走 10min ,休息 5min后重复进行 ,上、下午各 4次 ,连续 7d ,单纯缺氧组、单纯运动组分别只佩带低氧呼吸器或单纯运动。空运进藏后 ,比较进藏前、后体力劳动能力改变 ,并对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低氧呼吸器复合小步快走 5min时动脉血氧饱和度可降到 (80 .5± 5 .7) % ,达到预缺氧目的。缺氧复合运动组新兵进藏后PWC170 与入藏前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为 3.3%。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和单纯运动组新兵进藏后PWC170 均显著降低 (P <0 .0 5 )。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分别为13.3%、2 0 .0 %、2 0 .0 %。结论在进入高原前 ,应用低氧呼吸器辅以适当运动 ,可以改善急进高原后的体力劳动能力、并使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4.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机体可产生有益的作用,但是过度的紫外线照射可发生光照性皮炎,或称紫外线损伤。开展对紫外线损伤发生率及其分类的研究,对于高原紫外线预防和损伤后的治疗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为  相似文献   
5.
对于高原病的临床分型,国内外目前尚未取得一致,国内分类法中,高原脑水肿(HACE)被列为急性高原病的一型,与高原昏迷为同义语,系由低地快速进入高原后急性发病,大多在3d以内,一般不超过一周。我院地处3658m的高原,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健康人移居高原数月至数年后仍可发生HACE,与既往所指的HACE不同,为了便于两者区别,前者称之A型HACE,后者称之B型HACE。我院自1956年~1995年共收治B型HACE100余例,从中抽取资料完整的100份病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功能改变在高原肺水肿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六导生理记录仪,切面超声心动图仪及放射免疫法检测了高原肺水肿患者心脏结构,功能,血气及血清内源性洋地黄因子含量,并同庙的健康人进行了对比。结果;高原肺水肿患者发病时,外周血中内源性洋地黄因子量明显下降;肺水肿患者左室舒张末经明显缩小,右室舒张末经,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内径明显增宽,射血分数,心搏量,心输出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18例高原肺水肿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肺水肿是由于人体进入海拔 30 0 0m以上高原地区后机体急剧缺氧所引起的一种特发病 ,是高原病的危重型之一 ,若救治不及时死亡率极高。关于高原肺水肿死亡病例分析报道较少 ,现将我院 1 95 6年— 1 999年收治的 1 8例高原肺水肿死亡病例报道如下 ,试图弄清楚高原肺水肿患者死亡的原因 ,以便为高原肺水肿救治提供临床依据。临 床 资 料1 一般情况 男性 1 5例 ,女性 3例 ;年龄 4.5岁~ 5 6岁 ,平均年龄 2 9.6岁。发病海拔35 0 0m~ 40 0 0m6例 ,40 0 0m以上的 1 2例。汉族 1 7例 ,回族 1例。住院死亡时间 ,最短者入院 2小时 ,最…  相似文献   
8.
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为一常见的高原急危重病,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是缺氧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血容量增加,血管收缩不平衡,结果收缩较弱的区域出现激流,造成这些区域水肿。但其发病的确切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其诱因和易感因素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本研究通过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采样及普通细菌学培养方法,对  相似文献   
9.
高原病发展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关高原病的记载先于西方,早在史籍《汉书·西域传》里就有记载[1],公元100年前去印度取经的使者经过西藏高原时,就提到在穿越大头痛山和小头痛山时,可使人头痛、头晕及呕吐。但由于历史原因,对于高原病的实验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直到解放后,本世纪50年代中期才着手高原病的起步性研究工作,50年代末开始全面(从基础到临床)开展了高原病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国外认识高原病虽迟于我们,但研究工作起步早,且较为系统,现就高原病的研究史叙述如下。1 国内高原病发展概况  据历史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高原病的国家。远在公元前…  相似文献   
10.
急性高原病合并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和病理上都已证实 ,机体在高原环境下 ,易出现脑血栓 ,进而引起脑梗死 ,我们在西藏拉萨 (海拔 36 5 8米 )观察了 5例急性高原病并发脑梗死患者 ,并同同海拔高度的高原健康人进行了对比 ,以期探讨高原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可能机制。1.对象与方法 :选择急性高原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年龄为2 6~ 31岁及同海拔高度健康人各 5例 ,均为移居汉族男性。患者均由西宁乘火车到格尔木 ,再改为乘汽车到拉萨后发病 ,入院后经临床检查及X线胸片、头颅CT等检查 ,诊断为急性高原病合并脑梗死 ,同时测定其外周血凝血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外周血血红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