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目的:动态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鼠肝窦内皮细胞表达水平的时相变化,探讨其与肝窦内皮细胞下基底膜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腹部敷贴法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HE、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TGF、Ⅳ型胶原(ColⅣ)和层粘连蛋白(LN)在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并应用彩色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鼠肝窦内皮细胞表达CTGF蛋白阳性或强阳性,肝窦壁LN、ColⅣ表达水平增高,且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CTGF和LN、ColⅣ表达逐渐增强,肝窦内皮下基底膜逐渐增厚。图像定量分析两组平均吸光度值、平均灰度值和阳性面积比具有统计学差异;CTGF蛋白与LN、ColⅣ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时小鼠肝窦内皮细胞通过CTGF蛋白表达上调,调控细胞外基质产生,导致ColⅣ、LN分泌增加,参与肝窦内皮下基底膜形成,从而引起肝内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微创弹性髓内针固定方法治疗大龄儿童移位型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8例儿童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9~15岁,平均12. 6岁。38例患者采用麻醉状态下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记录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1、2、3、6、9、12个月分别复查尺桡骨X射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在未发生延迟愈合情况下均要求患者术后6~9个月返院行内固定物取出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平均手术时间58 min、出血量10 m L,平均住院时间5 d,所有伤口均一期甲级愈合。1例患者出现伸肌腱激惹征,在内固定取出后消失,无患者出现肘关节、腕关节僵硬和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对于大龄儿童不稳定型尺桡骨双骨折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P53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MTT法检测TP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甲基特异性PCR检测TP对SMMC-7721细胞P53基因甲基化的影响,RT-PCR检测SMMC-7721细胞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MMC-7721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TP剂量依赖性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P<0.05),40 ng/ml时的抑制率达(73.5±3.02)%,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20 ng/ml。TP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中DNMT1、DNMT3a、DNMT3bmRNA的表达(P<0.05,P<0.01);TP作用后P53基因的高甲基化被逆转,并呈剂量依赖性;TP可显著增强SMMC-7721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结论:TP可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使P53基因去甲基化,促进P53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经肝动脉栓塞(TEA)治疗肝细胞癌(HCC)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急诊就诊的48例HCC自发破裂出血并接受TAE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Cox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48例均止血成功。术后30 d内5例死亡(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肝肾综合征,1例死于肿瘤破裂再出血)。6个月、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0%、45.3%、20.4%。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10cm)、Child-Pugh分级(C级)、门静脉癌栓、入院时休克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 <0.05)。结论急诊TAE治疗HCC自发性破裂出血疗效显著,止血成功率高,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肿瘤大小≥10 cm、Child-Pugh分级C级、门静脉癌栓、入院时休克与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肾阳虚证与含钙尿石形成相关性。方法 60例含钙尿石症肾阳虚型30例,其它证型30例,测定尿pH值、24 h尿量、尿石形成促进物与抑制物含量,肾阳虚证组服中药温肾化石汤,其它证型组服用相应辨证方药。结果肾阳虚组尿pH值、24 h尿量、尿石形成促进物———尿钙、磷、草酸含量高于其它证型组,尿石形成抑制物———尿镁、柠檬酸、甘胺聚糖含量低于其它证型组,差异显著。肾阳虚证组服中药温肾化石汤后,可提高含钙尿石形成抑制物水平,降低含钙尿石形成促进物含量。结论肾阳虚是含钙尿石形成与复发的中医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7.
董敏  肖亮  宋明柯 《中南药学》2004,2(3):135-138
目的研究山奈酚对正常和急性短暂缺氧时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作用.方法急性分离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记录,用含有氰化钾(KCN)60μmol·L-1的标准外液灌流模拟细胞缺氧,观察山奈酚对正常和缺氧时海马CA1区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作用.结果山奈酚对正常和缺氧时海马CA1神经元电压依赖性K 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同时抑制瞬时外向型钾电流(IA)和延迟整流性钾电流(Ik),具有浓度依赖和电压依赖性;山奈酚对IA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50μmol·L-1,对IK的IC50约为80μmol·L-1.结论山奈酚对正常和缺氧时大鼠海马CA1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通道有抑制作用,其对钾通道的抑制作用可能参与脑缺血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CA153与CEA在三阴乳腺癌及非三阴乳腺癌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血清中CA153与CEA水平差异与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经临床病理学确诊的三阴乳腺癌患者120例(三阴组)及非三阴乳腺癌患者575例(非三阴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A153、CEA含量,并分析这两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与患者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三阴组患者血清CA153含量为(47.06±45.63) U/ml,明显高于非三阴组患者的(30.38±28.57)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三阴组的CEA含量为(10.11±9.54) ng/ml,高于非三阴组的(7.03±6.87) ng/ml(P<0.05).5年内生存分析结果表明,血清CA153<47.06 U/ml,CEA<10.11 ng/ml的三阴组患者和血清<30.38 U/ml,CEA< 7.03 ng/ml非三阴组患者存在明显的无疾病进展时间和生存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53与CEA可作为三阴乳腺癌及非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的策略及操作技巧。方法 2005年1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采用常规圈套技术无法成功取出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患者11例,采用导管辅助法、异物钳法及股静脉剖开等方法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2~71岁。术后给予抗凝、抗炎治疗3~5d。随访4~12个月复查血管超声。结果 10例患者成功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成功率91%。导管辅助法取出7例;异物钳法取出2例;1例因滤器无法进入鞘中,股总静脉剖开后取出滤器。1例因滤器与血管壁粘连紧密,回拉捕捉器时,回收钩断裂,最后家属放弃,取出失败。回收过程平均透视时间57.2min(17~115min)。滤器平均体内留置时间为37.8d(0~80d)。术后5d内全部患者顺利出院。随访期间,复查血管超声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论采用多种辅助性圈套技术回收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的成功率较高,可有效提高下腔静脉滤器回收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童铸廷  任孟先  陈香存  肖亮  仲飞  王凡 《安徽医药》2017,38(9):1111-1114
目的 比较胸段食管癌5野调强放疗计划和7野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和相关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为食管癌的放疗计划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3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患者分别设计5野和7野调强计划,比较2个治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7野调强计划的靶区的适形指数和均匀指数均优于5野调强计划(P<0.05);5野调强计划的左右肺V5低于7野调强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5野计划的左肺V20、V30及右肺的V20高于7野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放疗计划的脊髓和心脏的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野调强计划虽然没有7野调强计划的靶区适形度高,但是在减少肺部低剂量照射体积方面更具有优势,可以满足临床上大多数情况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