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32例65岁以上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椎弓根螺钉稳定性、脊柱融合率、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结果 32例患者获得术后平均1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螺钉稳定性及骨融合良好。VAS评分、Cobb角矫正、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6年8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收治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55~72岁,平均65. 4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道路交通伤10例,摔伤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d,平均2. 8d。患者术前均无明显神经症状,均采用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4. 0个月。术后1、12个月VAS评分、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12个月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疼痛明显缓解,椎体高度无丢失。结论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符合"微创"手术操作原则,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有效恢复伤椎的生物力学性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经颈前路松解、后路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08年10月,我院对12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所有病人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其中9例病人行经颈前路松解、后路寰枢椎融合术。3例病人行经颈前路松解、后路枕颈融合术。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神经功能评分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2例病人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病人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5.53,P<0.01)。寰枢椎及枕颈部植骨在半年左右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脱落。结论经颈前路松解、后路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均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是一种生物性制晶,经特殊的牛物化学方法处理后具有抗原性小、可被吸收和可刺激神经纤维生长等优点,预计其效果较其他非神经移植材料佳.目的:观察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的解剖学特点和组织相容性,及其对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1/2008-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是以经特殊控制性生物化学方法处理后的人发为基质,外包一层生物膜构成的复合体,经特殊的生物化学方法处理后具有抗原性小,可被吸收和可刺激神经纤维生长等优点.方法: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成3组,将其坐骨神经切取10 mm,分别用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大白鼠自体骨骼肌和未经特殊处理的人发连接神经两断端.主要观察指标:术后8,12,24周进行组织形念及解削学观察.结果:术后第8周非神经移植材料组坐骨神经两断端之间出现白色新生组织;第12周白色新生组织出现于移植材料腔隙;第24周移植材料腔隙被充满,人发被初步降解,光镜下可见人发周围有大量呈无序排列的再生神经纤维,透射电镜下可见人发周围许旺细胞增殖并形成髓鞘.肌肉组和普通人发组未出现上述变化.结论: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好,并可诱导神经纤维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Ⅱ型(Anderson分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伴有寰枢椎的脱位或半脱位,所有患者无明显脊髓损伤症状,枕颈部疼痛明显,术前常规采用颅骨牵引,平均3.5 d。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颈部疼痛缓解明显,骨折固定可靠。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三维固定技术是治疗Ⅱ型齿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研究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的解剖学特点和组织相容性,及其对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②方法 Wistar 大白鼠18 只随机分成3 组,将其坐骨神经切取10 mm ,分别用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实验组) 、大白鼠自体骨骼肌(对照Ⅰ组) 和未经特殊处理的人发(对照Ⅱ组) 连接神经两断端。术后不同时间进行 组织形态及解剖学观察。③结果 术后第8 周实验组坐骨神经两断端之间出现白色新生组织;第12 周白色新生组织出现于移植材料腔隙;第24 周移植材料腔隙被充满,人发被初步降解,光镜下可见人发周围有大量呈无序排列的再生神经纤维,透射电镜下可见人发周围雪旺细胞增殖并形成髓鞘。对照组未出现上述变化。④结论 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好,并可诱导神经纤维再生,是用于修复神经缺损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后路经皮内固定术与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2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病例,其中采用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30例(A组),采用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术治疗32例(B组)。记录并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A组相比,B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大,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1 d、1周的VAS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种术式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在手术时间、术中辐射暴露、术后早期疼痛缓解以及预防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等方面,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月采用PVP治疗的43例胸腰椎重度OVCF患者(53个椎体)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中X线透视了解骨水泥椎体内分布情况;比较术前,术后24 h、3个月和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活动功能。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12±12.22)min,骨水泥注入量(3.2±1.6)mL。所有患者随访(9.6±3.2)个月,8例患者9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6个椎体骨水泥渗入相邻椎间盘,2个椎体渗入椎体前,1个椎体渗漏至椎旁软组织),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未行特殊治疗。术后24 h、3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ODI及活动能力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术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重度OVCF可简化手术步骤,有效缓解疼痛,显著提高术后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脊髓硬膜外脓肿(SEA)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感染,局限在头颅或椎管内的脓肿可压迫脑或脊髓,可引起神经损伤,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1].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缓解病症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020年8月22日,本院收治1例胸椎巨大多灶性脊髓硬膜外脓肿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