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评价第3代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行“一站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心肌血池成像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性,并分析图像质量及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双能量心肌血池成像诊断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入选2016年11月~2017年7月疑诊为冠心病的连续性患者328例,其中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20例,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 )30例。采用第3代双源CT行双能量“一站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心肌血池成像检查,以PET/CT、SPECT/CT、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双能量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测量罪犯血管相关心肌血池内碘浓度,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心肌血池内碘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50例患者,其中男37 例,女13例,年龄41~75(59.6±7.4)岁。共评估340个心肌节段,其中有灌注缺损节段91个,正常灌注节段249个;共评估413个血管节段,有狭窄节段137个,正常节段276个。基于心肌节段分析双能量心肌血池成像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89.7%(78/87)、特异性94.9%(240/253)、阳性预测值85.7%(78/91)、阴性预测值96.4%(240/249)、准确性93.5%(318/340);基于血管节段分析双能量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5.0%(133/140)、特异性98.5%(269/273)、阳性预测值97.1%(133/137)、阴性预测值97.5%(269/276)、准确性97.3%(402/413)。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轻中度)时罪犯血管相关心肌血池碘浓度为0.89±0.38mg/ml,当冠状动脉狭窄≥75%(重度或闭塞)时罪犯血管相关心肌血池碘浓度为0.37±0.14mg/ml。患者接受单位辐射剂量为9.58±2.5mSv。结论:双能量CT静息态心肌血池成像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89.7%,特异性94.9%,准确性93.5%,其图像质量及准确性受心室内碘剂的线束硬化、断层伪影、CT时间分辨率及心脏周围结构等因素影响;重度狭窄(或闭塞)时罪犯血管相关心肌内的碘浓度降低,轻中度狭窄时心肌血池内的碘浓度未见明显降低;该方法为临床提供了一种“一站式”评价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狭窄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4D多时相及心电编辑后处理方法对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128层螺旋CT对41例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屏气不足的患者进行扫描,利用4D多时相和/或心电编辑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重组,分析不同种类心律失常患者图像在利用不同图像重组方法前后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出现心律失常的35例患者中:窦性心律不齐17例、房性心律不齐10例、室性心律不齐8例,35例患者在未行4D多时相和心电编辑重组处理前图像质量均≤3分且无法达到临床诊断需要,采用4D多时相和/或心电编辑重组方法后图像质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453,P<0.05),且同时采用4D多时相和心电编辑重组方法的的图像质量最高。6例屏气不足的患者经4D多时相重组后其图像质量均≥4分。结论:128层螺旋CT特有的4D多时相及心电编辑重组方法可明显提高扫描中出现心律失常或屏气不足的受检者的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降低检查重复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第三代双源低剂量CT心脑血管一体化成像[即同时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通过分析易损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 为临床提供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方法前瞻性选择包头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临床上需要同时进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CTA的患者, 连续纳入614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 最终选择500例患者, 其中, 男性245例、女性255例, 年龄(57.8±14.2)岁。根据CTA特征, 将500例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200例、稳定斑块组97例和正常组203例, 其中稳定斑块组和正常组合称为非易损斑块组。通过对易损斑块患者发生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进行随访, 构建多因素Logistic模型对易损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评价斑块易损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U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易损斑块与危险因素、MACCE的相关...  相似文献   
4.
胃间质瘤为黏膜下肿瘤,临床较少见,多发生于胃肌层,尤其向腔外生长的更少见.现报道1例向腔外生长的胃恶性间质瘤.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8岁,主因"间歇性左上腹痛20余天",门诊以"腹腔占位病变"收入院.查体:腹软,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左上腹部可触及一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上缘在左侧肋缘下,无法触及,无明显触痛.  相似文献   
5.
冠脉微血管疾病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的冠脉微循环(结构和(或)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近些年随着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在冠脉微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出现一些新进展。本文就近几年冠脉微血管疾病的影像检查手段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技术评价山羊动物模型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价值。方法:雌雄不限,按5~8月龄随机挑选实验用萨能奶山羊10只。麻醉后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于不同分支冠状动脉远端缓慢注入1 ml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混合液(含微球计数约1.14×10 6/ml),建立CMD动物模型。成功建模7 d后行双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定量指标评价猪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模型的价值。方法:10只实验中华小型猪,麻醉后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通过导丝缓慢注入左前降支远段1 ml微球混合液(含微球0.5×105/0.5 ml),建立CMD模型。分别于建模前60 min及建模后10 min行CT-MPI静息态和负荷态扫描。测量CT-MPI的定量指标,包括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以实验猪建模前后CT-MPI指标的变化为自身参照标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建模前后静息和负荷状态下MBF、MBV的差异。之后处死动物并行病理检查证实CMD心肌节段。结果:8只猪完成实验(2只猪于建模时死亡)。CMD区静息MBF、MBV分别为(98.6±20.9)ml·100 ml-1·min-1、(9.0±2.8)ml/100 ml;负荷MBF、MBV分别为(87.6±14.6)ml·100 ml-1·min-1、(8.0±1.8)ml/100 ml。CMD区静息和负荷MBF及MBV与非CMD区比较均减低(P<0.001)。HE染色低倍镜下显示损伤心肌与正常心肌并存,高倍镜下显示心肌细胞质黏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心肌细胞排列疏松,细胞核部分出现皱缩以及心肌细胞间质水肿。结论:本研究通过动态CT-MPI评价CMD动物模型,表明CMD心肌节段在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MBF值和MBV值均较造模前明显减低,MBF、MBV变化值可作为动态CT-MPI评价CMD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5岁,农民,小学文化,因病情急重在外院就诊,诊断为肠梗阻,保守治疗后病情再次加重,主因腹胀,停止排便伴排气减少一周,于2010年2月5日转入我院.自述:自幼反复腹胀,交替便秘,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感腹部憋胀,偶有恶心,无呕吐、腹泻、腹痛,近年腹部憋胀明显,便秘加重.查体:消瘦,腹部高度膨隆光亮,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可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式呼吸存在.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全腹未扪及明确肿块物,肝脾下未及murphy征阳性,叩诊鼓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能谱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胃癌根治术中胰腺上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实用性与准确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80例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三维组,每组各40例。三维组患者采用容积重建技术对胰腺上区组织器官进行三维重建,依据三维重建结果确定手术方案,并与术中病变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术前不进行三维重建,手术医生在参考CT影像学资料后直接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三维组患者成功完成三维重建,术前胰腺上区三维重建和术中实际情况完全一致,三维重建准确性达100%。三维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和清扫胰腺上区淋巴结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应用能谱CT三维重建技术可直观、准确地定位病灶,有助于实施胰腺上区淋巴结的精确解剖,并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对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腺苷对心肌灌注的影响,对比腺苷负荷前后心肌灌注变化,并得出定量指标。方法 对10只中华小型猪依次行静息态及负荷态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测量左心室心肌17个节段、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回旋支(LCx)3支血管支配心肌,基底部、中间部、心尖部(包括心尖)3个区域及心肌各壁所属节段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达峰时间(TTP)及组织通过时间(TTT)。将心肌节段分为静息组和负荷组,比较组间MBF、MBV、TTP及TTT差异。通过腺苷负荷后心肌血流灌注量化指标改变,观察腺苷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负荷效能。结果 静息组MBF、MBV、TTP及TTT分别为(199.82±66.24)ml/(100 ml·min)、(15.71±5.58)ml/100 ml、(6.38±2.03)s及(13.39±4.91)s;负荷组分别为(278.87±123.24)ml/(100 ml·min)、(20.91±7.66)ml/100 ml、(5.83±1.68)s及(12.53±4.49)s。相比静态组,负荷组MBF、MBV显著升高、TTP缩短(t=8.757、7.738、3.367,P均<0.05),2组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3,P>0.05)。结论 腺苷可增加心肌小型猪血流灌注、缩短灌注TTP;结合动态CT-MPI,可定量分析负荷前后心肌灌注变化及程度。正常心肌组织灌注储备不受腺苷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