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1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141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483篇
内科学   172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75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98篇
综合类   849篇
预防医学   331篇
眼科学   192篇
药学   268篇
  4篇
中国医学   375篇
肿瘤学   8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66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胃切除是治疗胃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老年病人由于器官老化,各种并存病增多,手术危险性明显增加.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0月对老年人胃癌行全胃切除、改良袢式空肠代胃术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16、Cyclin、D1Rb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30例胃癌组织中P16、Cyclin D1、Rb蛋白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16、Cyclin D1、Rb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粘膜分别为90%、10%、90%;胃癌分别为36.67%、53.33%、50%,胃癌纽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16、Cyclin D1蛋白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与否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P16、Cyclin D1、Rb基因与胃癌发生有关,P16、Cyclinp蛋白检测有助于胃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是由于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地作用于肝脏,造成肝组织弥漫性损害,引起以门静脉压增高和肝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  相似文献   
4.
全身麻醉是小儿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小儿因生理特性决定其机体代偿能力有限,麻醉手术期间患儿的病情变化较快,医护人员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患儿安全渡过麻醉手术期.现将69例患儿麻醉手术时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piRNA(Piwi—interacting RNA)是2006年发现的一种新的小RNA,长度约24到30个核苷酸,其作用与Dicer酶无关.与Piwi蛋白家族成员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目前研究piRNA的功能都基本限定在生殖细胞中,近来研究表明piRNA对于生殖细胞功能的很多环节有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生殖支持细胞的影响的研究也有了进展。本文就piRNA在生殖系统中的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是一种抗结核药物,具有一定毒性,最主要的毒性反应是对球后视神经的损害,1962年国外就有EMB眼毒性作用的报道〔1〕。损害程度与服用量有关,一般每日不超过25mg/kg不会有副作用,但亦有剂量不大,每日3次,每次250mg,仅一个多月即有视力减退者,与个体耐受性有关,多可在2~3个月发病。因此,用药后定期检查视力、视野及色觉应为常规〔2〕。作者总结的此3例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萎缩患者是经西药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经辨证施治后得到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例1男性,33岁,农民。视力下降半年于2000年6月2…  相似文献   
8.
<正> 1“三产”现状描述,科技开发滞后 随着经济热潮的再度到来,全民经商、全民下海如云涌浪卷,第三产业也以迅猛的态势发展。卫生防疫机构也办了许多公司、厂、部的“三产”行业,在商品经济的海洋里经受洗礼。 在宁波市的“三产”中,科技业的比重不到0.1%,是“三产”4个层次15个部门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只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在搞,卫生防疫机构搞的科技开发廖廖无几。  相似文献   
9.
反义AKT2 RNA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体内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反义AKT2RNA对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抑制效用。方法 将逆转录病毒pLXSN为载体的反义AKT2构建体转染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系,应用蛋白印记确定基因转染前后AKT2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法与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评价肿瘤细胞转染前后的增殖活性。进一步应用裸鼠皮下荷瘤模型观察脂质体介导pLXSN、pLXSN-AS-AKT2基因治疗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在28d的观察期内定期测量皮下肿瘤体积,对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AKT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比较。结果 脂质体介导pLXSN-AS-AKT2可显著抑制U251细胞AKT2表达。与对照组和pLXSN转染组比较,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AK—AKT2转染组进入S期的细胞数减少了8.5%~8.9%,而进入G0+G1期细胞则增加了7.9%~8.6%。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显示对照组和pLXSN转染组细胞呈正常形态贴壁生长,而AS~AKT2转染组细胞不能贴壁生长,呈团块状簇集生长。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实验显示pLXSN-AS-AKT2显著抑制皮下肿瘤生长,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AS-AKT2转染组AKT2表达下降而GFAP表达上调。结论 体内外实验证明反义AKT2方法在抗胶质瘤增殖方面作用重要,AKT2可作为基因治疗胶质瘤的优选靶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