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取穴廉泉、夹廉泉、翳风、风池,予以连续波,频率2 Hz。两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每周6 d,连续治疗4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并观察“声嘶语謇”等9个症状积分,根据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变化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结合导管球囊扩张术可减轻吞咽相关的临床症状,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确定可吸入乳糖颗粒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方法采用筛分法、研磨法、重结晶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制备乳糖颗粒,以所制得颗粒的粒径大小和形态以及含水量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处方和工艺因素对颗粒特性的影响,筛选出可吸入颗粒的制备方法和工艺。结果采用优化的喷雾干燥法可获得平均粒径5.0μm以下的球形颗粒,适合于吸入给药;其他方法所获得颗粒平均粒径大、形状不规则,用于吸入给药需要进一步处理。结论喷雾干燥法的优化工艺可用于制备理想的可吸入颗粒。  相似文献   
3.
加强疫苗、结核病新药和诊断方法研究是当前“遏制结核病策略”之一。为此,国家在“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中设立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其中包括结核病防治课题。而在展开结核病防治研究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收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上文献报道的实验室获得性结核感染事件,并对事件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实验室安全开展Mtb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更方便有效的免疫方式。鼻黏膜免疫是一种有着很多优点的免疫途径。生物可降解微球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剂型,在疫苗递释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备的疫苗微球在鼻黏膜免疫方面的应用,包括鼻黏膜免疫的特点,微球特别是吸附微球在疫苗递释中的独特优势,疫苗微球的释药模式,不同类型疫苗微球的鼻黏膜免疫效果,以及疫苗微球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病毒性肝炎分布特征及其防制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应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1987年杭州市城区、水网区、半山区和山区确诊的急性病毒性肝炎1248例血清病原学分型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甲肝占69.71%,乙肝占7.13%,非甲非乙肝占21.96%,甲、乙肝混合感染占1.20%。城、乡均以甲肝占首位,非甲非乙肝次之。甲肝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①家庭使用马桶、坐坑;②接触肝炎病人;③喝生水。非甲非乙肝以肠道外传播型为主,看牙病(拔牙)是主要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噬菌体D29的稳定性,为噬菌体D29吸入制剂的处方工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不同浓度噬菌体溶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噬菌体溶液冻干过程及冻干品在不同温度下的放置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温度对噬菌体溶液稳定性影响显著,4℃条件下噬菌体D29溶液在1年内保持稳定,但反复取用会影响其稳定性;糖类和蛋白类对噬菌...  相似文献   
7.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是婴儿的一种危重症。该病起病突然,病情迅猛,病死率高达18%~50%,治疗率仅为25%,后遗症明显,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延误诊断及治疗。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5/1997收治的20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临床及颅脑CT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献探讨其CT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解读了GB 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标准中关于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和分类,阐明了缓冲间和气锁的定义,重点分析了4.4.3类型实验室关于准入和退出,气压、压差和气密性及送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等技术性条款。指出了4.4.3类型实验室开展不传染人的非洲猪瘟病毒实验活动和可传染人的新型冠状病毒实验活动时关于个体防护用品选择及其处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评估应重点考虑的要素,建议组织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论证,明确新型冠状病毒动物实验存在暴露风险时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9.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可在人类及非人灵长类间通过接触传播的烈性病原微生物,致死率高达90%。目前关于埃博拉病毒能否在人际间经气溶胶传播,还未有定论。但经过多年研究表明,在实验室内,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感染非人灵长类,极低剂量即可引起致命性感染。并且埃博拉病毒在动物间的气溶胶传播在实验室内已被证实。除此之外,埃博拉病毒变异速度惊人,不排除可导致大面积暴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结合免疫学检查诊断脑型血吸虫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治疗证实的24例脑型血吸虫病的资料,均经CT和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其中,18例有脑脊液IHA(CSF IHA)及脑脊液ELISA(CSF ELISA)资料。结果21例通过CT与免疫学检查获得明确诊断,1例不能完全排除脑肿瘤通过术后病理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2例高度怀疑脑型血吸虫病通过吡喹酮诊断性治疗证实。结论CT结合IHA、ELISA及脑脊液免疫学检查诊断脑型血吸虫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血清免疫学检查方法更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