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络活血汤对结节性红斑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确诊的结节性红斑患者给予通络活血汤治疗,每日一剂,水煎服,疗程 1个月。结果:49例结节性红斑患者治愈 36例,有效 13例,复发 3例,总有效率 100%,复发率 6.12%,其治愈率(73.46%)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络活血汤治疗结节性红斑疗效高、复发率低、无副作用,与西药相比,更适合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胃肠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与普通输液的代谢效应.方法:40例胃肠道手术病人分成两组,肠外营养组及普通输液对照组各20例.术前和术后1周观察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氮平衡和体重的变化,及合并感染情况.结果:胃肠外营养组氮平衡比术前增加,而普通输液组的体重、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外营养组的合并切口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发病率低,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适当的肠外营养支持可使病人氮平衡、血浆白蛋白、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独乙素对人胃癌细胞 SGC-7901增殖的影响及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用RPMI-1640培养液对SGC-7901细胞进行传代培养,用不同浓度(0~160μg/mL)黄独乙素分别对SGC-7901细胞进行处理,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的变化。结果黄独乙素以计量依赖方法抑制胃癌细胞生长,抑制率最高达57.26%;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CyclinD1蛋白水平表达显著下调。结论黄独乙素能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O-1)活性的变化和意义以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P模型组,HO-1诱导剂组和乌司他丁组,后3组大鼠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法诱导SAP模型,其中HO-1诱导剂组和乌司他丁组于造模后5 min分别静脉注射牛血晶素和乌司他丁,而SAP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各组的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HO-1的表达量。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出现明显的肺损伤,但2个治疗组的肺损伤情况明显好于SAP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术后肺组织湿/干重比、肺组织MPO活性及HO-1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基本呈随时间延长的增加趋势;与SAP模型组比较,2个治疗组肺组织湿/干重比、MPO活性降低,HO-1的表达量升高(均P<0.05);2个治疗组间比较,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SAP大鼠肺组织HO-1活性与肺组织MPO活性和湿/干重比均呈明显负相关(r=-0.79,-0.77,均P<0.05)。结论:SAP大鼠肺组织HO-1活性增高,应用HO-1诱导剂增加肺组HO-1活性能减轻SAP急性肺损伤,乌司他丁对SAP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也可能部分与升高HO-1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肛门直肠的胚胎发育过程,初步探讨细胞增殖/凋亡在肛门直肠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应用3~9周人胚标本,通过HE染色后连续动态观察肛门直肠的形态变化过程并结合TUNEL及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细胞增殖/凋亡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第6周,凋亡细胞主要位于肛门直肠、尿直肠隔及尿生殖窦的上皮;尤其是在肛门开口区周围分布着大量凋亡细胞;第7周,凋亡细胞大量分布于直肠末端和直肠背侧间质区;第8周,直肠及肛管上皮中可以见到凋亡细胞,而在尿直肠隔背侧与泄殖腔膜内仅观察到少量的凋亡细胞。第6周,肛门直肠、尿生殖窦及尿直肠隔上可以观察到微弱的增殖细胞;散在的增殖细胞位于背侧泄殖腔膜;第7周,尿直肠隔间质中可见增殖细胞出现,这些细胞大部分位于肛门直肠和尿直肠隔腹侧的间质内;第8周,增殖细胞主要分布于尿道和肛门直肠的上皮中,同时在尿直肠隔与腹侧泄殖腔膜和融合区域内有大量增殖细胞聚集。结论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尿直肠隔与背侧泄殖腔膜并未发生融合,背侧泄殖腔膜和背侧泄殖腔在肛门直肠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肛门开口后,尿直肠隔继续向头腹侧移位,与腹侧泄殖腔膜融合,腹侧泄殖腔膜在泌尿生殖道和会阴的胚胎发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细胞凋亡促进了肛膜的崩解,使得肛门直肠与羊膜腔相通,在人类肛门直肠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胎龄第6~8周尿直肠隔,腹侧泄殖腔膜发生的细胞增殖和凋亡促进了尿生殖膈的头腹侧移位,在尿直肠隔与腹侧泄殖腔膜融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中NF-κB活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选择Wistar大鼠共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模型组)、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预处理+SAP模型组(PDTC组),各组分别在造模后2、6、8、12 h取6只大鼠,收集肺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的表达,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两组大鼠造模后均出现明显的肺损伤,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加重,但PDTC组在各时间点肺损伤程度低于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肺组织有极少量的NF-κB表达与凋亡细胞,而其余两组造模后肺组织均有明显的NF-κB表达与细胞凋亡,且均在造模后6 h达高峰,但PDTC组NF-κB表达量及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少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AP大鼠肺组织NF-κB活性与细胞凋亡率呈明显正相关(3 h时,r=0.93,P=0.02;6 h时,r=0.95,P=0.021;8 h时,r=0.82,P=0.038;12 h时,r=0.98,P=0.02)。 结论:大鼠SAP肺损伤中的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NF-κB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iRNA-425-5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MGC-803、SGC-7901)中miRNA-425-5P的表达量,分析miRNA-425-5P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iRNA-425-5P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  相似文献   
8.
1病历摘要女,14岁。因交通伤致腹部闭合伤,于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B超及CT检查示胰腺损伤、胰腺周围积液。期间因间断高热,体温达39~40℃,抗生素治疗20d无好转,于1995年3月24日转入我院。我院B超检查示胰腺囊肿,胰周可见15cm×13cm液性暗区;CT示胰腺囊肿;实验室检查示肝、肾功能正常。入院诊断:胰腺假性囊肿继发感染。入院后仍间断高热,抗生素治疗无好转,于1995年4月24日行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术后第4天体温恢复正常,外引流管通畅,术后2周带管出院,切口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拔除外引流管。痊愈,生活无异常。2000年体检时,B超及CT检查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5岁。因右侧阴囊肿疼15天于89.12.13日入院。15天前无明显诱因阴囊坠疼,右侧睾丸似鸡卵,皮肤无红肿,皮温不高;于外院诊为“睾丸炎”口服SMZCO五天无效,坠疼加重,尤以行走时为著,并且肿物渐增大,患者病后无发热。查体示右侧阴囊肿大;其内可触及10×6×6cm大小肿物,质地如橡皮样,无结节感,边界清楚,有触痛,与阴囊皮肤粘连,透光试验阴性;精索增粗,未触及附睾及输精管;阴囊皮肤表面无怒张静脉。初诊睾丸肿瘤继发感染。于89,12,15在局麻下行睾丸肿瘤切除术,术中见阴囊壁与鞘膜增厚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对大鼠小肠移植术后TGV-β1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构建异系小肠移植模型,应用环孢素1个月后,按照实验要求随机分组,在予以雷公藤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黄芪、丹参、黄芪~丹参,同时设立同系对照组及异系对照组。分别于术后7d、14d、28d、60d、90d行移植物活检。使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TGFβ1mRNA转录水平。结果TGFβ1mRNA转录水平在第60d和第90d组间有显著差异,第60d异系对照组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各组,第90d的异系对照组、丹参组、黄芪-丹参组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同期黄芪组和同系对照组。结论在第60d和第90d,异系对照组、丹参组、黄芪-丹参组的TGFβ1因子的转录处于较高水平。雷公藤-黄芪配伍与其它配伍组相比可更为有效地抑制TGFβ1的表达,从而能更有效的抑制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