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游离钙化性纤维性假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案摘要患者男 ,6 7岁 ,因发现右侧腹部无痛性肿块 3年入院。入院查体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触及 ,右下腹可触及一约 6cm× 6cm肿块 ,质硬、无压痛 ,表面光滑 ,活动度较大。腹部CT检查示 :右下腹回盲部实性占位。全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 :回盲部充盈时可见压迹。以腹腔肿块待查。于 2 0 0 1年 11月 2 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在右髂窝触及一孤立、游离的圆形肿块 ,与周围无粘连 ,取出后见其呈瓷白色 ,质硬如软骨 ,非常光滑 ,约 6cm× 6cm× 6cm大小 ,取出肿块后再次探查腹腔 ,未发现异常。术后病理学诊断为 :腹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包内肺及部分左心房切除治疗肺癌的手术指征和于术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2年12月。对9例晚期肺癌行心包内肺切除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于术死亡,一年生存率为77.8%,最长生存49个月。结论对局部晚期肺癌行肺切除合并左心房部分切除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新辅助化疗是目前乳腺癌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该研究探讨多西他赛加吡柔比星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47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前穿刺取病理学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CerbB-2.分析获得病理学完全缓解(pCR)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化疗前淋巴结状态及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R阳性的患者获得pCR(0%)的比率低于ER阴性者(27.27%),差异有显著性(P=0.0012).PR阳性患者的pCR率(9.38%)低于PR阴性者(90.63%),差异有显著性(P<0.01).CerbB-2过表达者pCR率(33.33%)高于非CerbB-2过表达者(9.74%)(P<0.01),组织学分级(SBR)高者的pCR率高于分级低者(Ⅲ级比Ⅱ级:25%比10.34%)(P=0.0000),年龄、化疗前淋巴结状态与pCR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职、PR、CerbB-2、组织学分级可能成为多西他赛加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指导治疗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女,52岁。主因吞咽梗噎感1.5个月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曾在外院检查发现颈部偏左有肿块,考虑为颈部脂肪垫,未作进一步检查。查体:左叶甲状腺可扪及1.0cm的结节,质中。左胸锁关节上方可扪及4cm×5cm肿块,质中,达胸骨后方,边界不清,不随吞咽上下移动。颈部未扪及淋巴结肿大。B超检查提示左叶甲状腺有两个分别为1.1cm和0.5cm的结节,其下方探及4.4cm×3.7cm×5.2cm肿块。X线片示颈部气管稍向右移位。CT扫描见左侧甲状腺下部有4cm×5cm大小的肿块,达胸骨后,气管向右移位。诊断为胸骨后甲状腺肿,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块大部分位于…  相似文献   
5.
乳腺肿块切除术中冰冻切片和术后石蜡切片检查能帮助诊断,对乳腺癌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我院 2001年 1月至2003年 9月共行 46例乳腺肿块切除活检,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均女性,年龄 27~63岁,平均 42 7岁。发现肿块至就诊时间最短 5d,最长 16年。患者自查发现 24例,查体发现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2岁,主因“上腹痛9年,加重2周“入院.不伴有发热及腹泻,无皮肤巩膜黄染病史.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脏各听诊区呈镜影样对称位于右侧,未闻及杂音.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胃蠕动波,全腹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痛,莫菲征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3岁。因"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反复发作14年,加重伴黑便3周"入院。9岁时出现上述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肠扭转"行剖腹探查术(具体不详),此后反复发作,每年1次,当地医院均诊断为"黏连性肠梗阻",经禁食补液等治疗后缓解,同时逐渐出现口唇、手指、足趾黑斑。除消瘦外,患者生长发育基本正常。本次发病症状较前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5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探讨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规律并分析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腋窝淋巴结阳性率43.7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7.16%,71.12%,91.75%,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过表达率14.19%。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蛋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淋巴结转移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蛋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是相对独立、相互补充的乳腺癌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笔者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305医院102例老年消化系肿瘤手术患者资料,以探讨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总结经验教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