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总结三尖瓣隔瓣后室间隔缺损左心室造影特点,为心脏手术提供右心切口位置及探查路径的选择。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心内手术证实为隔瓣后型室间隔缺损左心室造影影像学改变与手术所见加以对照,结论:隔瓣后的型空间隔缺损典型左心室造影改变,1)“膜部室隔瘤”。2)单束或多束状左向右射流征。3)前中部室间隔无遮盖征。作者强调通过与手术对照证明,“膜部室隔瘤”征象并非室间隔缺损闭合征象,系三尖瓣隔瓣粘连  相似文献   
2.
儿童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对 1 3例 4~ 1 5岁患者采用肾盂造口狭窄段输尿管球囊扩张及肾盂造口内外引流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成功的实施球囊扩张和肾盂造口引流治疗 ,术后肾盂压力较术前显著降低 ,造影显示梗阻改善 ,通过 3~ 1 2个月追踪观察其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放射介入方法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具有创伤小、操作相应简便安全、体表无切口疤痕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关节造影X线表现(附3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关节造影X线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股骨头骨骺无菌性坏死行骼外动脉溶纤、扩管药物灌注治疗,通过血管造影和局部动脉压力监测来评价该治疗对股骨头及关节供血改善程度。资料和方法:治疗患儿19例,术中应用4~5Fcobra导管分别置于左右骼总动脉、骼内和髂外动脉,通过HP1290C型多参数监护仪进行动脉压力测量,随后行患侧骼外动脉造影同时向骼外动脉灌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皮质激素,治疗结束后重复监测以上动脉压力变化并再次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5.
儿童后尿道瓣膜造影诊断及球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采用逆行性膀胱造影和排泄尿道造影,显示后尿道瓣膜及并发的尿路梗阻征象。从而做出影像学诊断。将球囊导管插入后尿道扩张、疏通后尿道膜性梗阻。方法 应用以上方法诊断后尿道瓣膜16例,患儿年龄3个月~4岁,平均年龄2岁6个月。本组病例中3例经造影诊断后行外科手术治疗,13例采用后尿道球囊治疗。16例患儿均有出生后排尿困难、尿线不连贯、滴沥状临床特点。结果 12例造影中直接显示后尿道瓣膜负影,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6.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规范化诊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化操作模式。方法:总结2031例肠套叠空气灌肠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化操作经验,规范化模式主要围绕空气灌肠的适应证,灌肠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以及从循证医学角度建立影像学诊疗依据等环节,将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断与治疗过程分为诊断性灌肠和治疗性灌肠两部分,相应做出规范化操作标准,有利于规范严谨地开展此项诊疗业务。结果:通过建立规范化操作标准本组病例治疗成功率96%,诊断符合率100%,并且实现零纠纷和零投诉。结论:肠套叠空气灌肠的操作流程规范化模式的建立,有利于该项诊疗技术安全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儿童脊柱侧弯与全脊柱摄影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脊柱摄影技术对儿童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患儿的全脊柱摄影影像资料.采用Philips Dagital Diagnost型DR全脊柱摄影功能软件,获取全脊柱无缝拼接正侧位影像,经图像后处理后应用测量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结果 获得的伞脊柱影像图像清晰,解剖形态无失真,测量数据完整可靠.结论 数字全脊柱成像技术,通过无缝拼接功能减少了拼接处理过程中的人为误差因素.为矫形治疗及疗效的动态观察提供了高质量的全脊柱解剖影像和精确的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儿童外周血管畸形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83例周围血管畸形患儿实施血管内治疗。本组病例术前或术中分别诊断为:动静脉瘘23例,蔓状血管瘤32例,海绵状血管瘤28例。治疗方法:①经导管栓塞术,经导管释放弹簧圈或明胶海绵栓塞治疗;②导管栓塞术结合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结果 栓塞治疗后造影证实,动静脉瘘和血管瘤均得到有效闭塞,临床症状、体征迅速改善,术后1~3年观察随访,治疗有效率100%,治愈率68.7%。无并发症。结论 采用血管内治疗方法治疗儿童外周血管畸形,是一种微创而安全、疗效特别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儿童皮肤、肌肉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学治疗儿童皮肤、肌肉血管瘤的效果。资料与方法搜集1993年3月~2002年6月经介入治疗各种类型血管瘤1684例,男704例,女980例,年龄2个月~14岁,1岁以下年龄组908例,占53.9%。发生于头面部血管瘤最为常见(51.1%),其他部位有:口腔,舌,腮腺,四肢,生殖器官等。治疗方法分别为:(1)经皮穿刺血管瘤硬化剂治疗;(2)经导管栓塞结合局部硬化剂治疗。结果规定疗程结束后3个月观察:1157例患儿血管瘤完全消退,体表无瘢痕,占本组病例68.7%.血管瘤面积缩小≥50%485例(28.8%),面积缩小≤50%42例(2、5%)。结论介入放射技术治疗皮肤、肌肉血管瘤创伤小,体表多无瘢痕,尤其对发生于颜面、生殖器官等特殊部位的血管瘤为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三尖瓣隔瓣后室间隔缺损左心室造影特点,为心脏手术提供右心切口位置及探查路径的选择。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心内手术证实为隔辩后型空间隔缺损左心室造影影像学改变与手术所见加以对照。结论:隔瓣后型室间隔缺损典型左心室造影改变:1)“膜部室隔瘤”。2)单束或多束状左向右射流征。3)前中部室间隔无遮盖征。作者强调通过与手术对照证明,“膜部室隔瘤”征象并非室间隔缺损闭合征象,系三尖瓣隔瓣粘连且突向右心室所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