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64层螺旋CT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三联检查显示急性胸痛患者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患者进行64层MSCT回顾性心电门控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联合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果平均扫描时间(8.5±1.0)s,总对比剂用量100ml。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200HU者占95.7%(67/70);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的节段占85.8%(720/839),图像质量良的节段占8.6%(72/839),图像质量差的节段占5.6%(47/839)。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50%者20例,肺动脉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2例。结论64层MSCT三联检查能够在8s左右1次扫描完成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检查,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心律不齐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的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诊的心律不齐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研究组66例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情况。结果两组诊断准确率均在95%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一致,平均主观评分分别为4.16比4.07、3.98比4.22、4.03比4.01,但对比剂用量、有效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减少29%和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11、9.119,P=0.001)。结论 对于心律不齐患者,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窄窗技术保证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回顾式扫描诊断准确性相当,同时能提高检查安全性,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加例患者行头颈CT血管成像(CTA),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将患者分成2组,低剂量组(A组):50ml对比剂+20ml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70ml对比剂。采用双盲法,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2名医师在颈动脉、颅底动脉环显示、静脉伪影以及CT值测量上的Kappa值分别为0.895、0.814、0.702、0.836。(2)在颈动脉的显示上,2组评分结果A医师分别为1.3、1.2分,B医师分别为1.4、1.2分,2名医师A、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73、128,P值均〉0.05);在颅底动脉环的显示上,2组的评分结果A医师分别为1.4、1.2分,B医师分别为1.2、1.2分,2名医师A、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60、106,P值均〉0.05);在注射侧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腔静脉的伪影上,2组的评分结果A医师分别为1.3、2.1分,B医师分别为1.2、1.9分,2名医师A、B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75、82,P〈0.05)。(3)2组各血管CT值的测量结果,A医师分别为329.1、322.9、241.4、194.6HU和353.3、342.7、245.8、204.5HU,B医师分别为337.3、329.5、239.2、192.8HU和345.6、341.2、247.1、210.5HU;2名医师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98、0.233,P〉0.05)。结论:64层螺旋CT进行头颈血管CTA检查时,应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可获得良好的CTA图像,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4.
食管自展型金属网状支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食管长期植入支架的组织反应,评价自制支架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将自制网状支架植入14只家兔食管,进行为期2~24周的实验观察。结果:14只支架准确植入。与支架钢丝相接触的食管粘膜增生增厚而后逐渐变薄并接近正常,8~12周粘膜覆盖支架,支架两端处食管粘膜损伤较重。支架钢丝未见腐蚀。发生合并症5例,4例与饮食有关。结论:该支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耐腐性,并发症的发生与植入支架后的饮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第三代双源CT早期鉴别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灶与碘对比剂的价值。方法 纳入78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治疗后采用第三代双源CT行脑部CT双能量(80 kV/Sn150 kV)扫描,经后处理得到碘分布图和虚拟平扫图像。以发病24~48 h后常规脑部CT图像为参考,计算双能量CT(DECT)诊断颅内出血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共31例患者(53个颅内高密度灶)纳入分析,其中DECT正确诊断26个高密度灶为存在出血,23个高密度灶为碘对比剂;1个钙化灶误诊为出血合并对比剂,3个DECT诊断为对比剂的病灶出现延迟性出血转化。DECT鉴别诊断颅内出血灶与碘对比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9.66%(26/29)、95.83%(23/24)和92.45%(49/53),PPV为96.30%(26/27),NPV为88.46%(23/26)。结论 第三代双源CT能早期准确诊断AIS血管内治疗后的出血转化,有助于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