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SPTP患者的CT和MR资料。结果 SPTP位于胰头部14例(14/34, 41.18%), 胰腺颈部及体部各4例(4/34, 11.76%), 胰尾部12例(12/34, 35.29%)。21例囊实性(21/34, 61.76%), 7例囊性为主(7/34, 20.59%), 6例实性为主(6/34, 17.65%)。CT平扫囊性部分呈低密度, 实性部分呈等低密度;MR平扫T1WI呈不均匀混杂信号, T2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包膜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 囊性部分不强化。2例中心见点片状钙化, 6例边缘呈环状钙化;2例胰管扩张;3例十二指肠受压、2例左肾受压、4例脾脏及脾静脉受压、3例胃受压。结论 SPTP CT及MRI具有一定特征, 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SPTP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腹腔内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CT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方法搜集4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腹腔内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均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4例腹腔内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均表现为腹腔、盆腔多发无明确器官来源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表现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并以边缘强化为主,2例肿瘤内多发斑点状钙化.3例腹膜多发种植转移.3例肝脏转移,3例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2例少量腹腔积液。结论腹腔内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有一定特征性,男性青少年出现腹盆腔多发无明确器官来源的软组织肿块,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0T MR多期动态增强(MDCE-MRI)所获定量及半定量参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8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所有病变均于手术或穿刺活检前采用3.0T MR扫描仪行MDCE扫描,测量病变的平均强化时间(MET)、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上升斜率(MSI)、最大下降斜率(MSD)及强化曲线类型。先比较各参数在良恶性病变间的差异,然后比较各参数在各种病变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回归方程,得出鉴别诊断的临界点。结果 肝脏良、恶性肿瘤MET、PEI、MSI及强化曲线类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管瘤与肝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PEI、MS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移瘤与肝癌、血管瘤MS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T、PEI、MSI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2、0.80;各参数诊断的特异度均为77.0%,敏感度分别为58.8%、70.6%、82.4%;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P=1/(1+e0.008X1+0.007X2-6.707),取约登指数最大点作为诊断点,即0.2946。结论 MDCE-MRI的强化曲线类型及量化参数对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脂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脂瘤的CT表现。结果:多脂肪型4例,少脂肪型1例。1例合并出血、钙化。1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瘤体包膜、分隔和斑片状高密度影轻度强化。CT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CT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鼻眶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眶部PNET的CT和MRI征象。结果 8例肿瘤均位于鼻眶部并向颅底或颅内浸润,呈不规则状、边缘不清。CT表现:6例病变主体呈等密度,2例呈稍低密度,内部密度欠均匀;8例肿瘤均呈纵向生长,周围骨质呈明显溶骨性破坏,突破筛板侵及颅内,脑组织受累6例,于前颅凹形成肿块5例,于中颅凹形成肿块2例。MRI表现:8例肿瘤主体T1WI呈等信号5例,低信号3例,T2WI呈等信号2例,高信号6例。MRI增强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MR动态增强扫描时间-强度曲线呈速升-平缓型。结论 儿童、青年患者发生累及鼻眶部的实性肿块,内部伴坏死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沿纵轴生长侵犯硬脑膜以及易向颅底、颅内转移是鼻眶部PNET较具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分析脑卒中后肩痛(PSSP)患者并发肩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分型。 方法 将脑卒中后肩痛合并肩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的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肩关节查体、MRI影像学分析,并对肩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进行分型。 结果 MRI影像学表现提示,PSSP合并肩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的患者中,4例患者为Ⅰ型,即肩胛下肌前方撞击型;7例患者为Ⅱ型,即肩胛下肌后方撞击型;1例患者为Ⅲ型,即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下方撞击型;2例患者为Ⅳ型,即肩胛下肌上缘撞击型;1例患者为Ⅴ型,即混合型,这一类型主要是由Ⅰ、Ⅱ、Ⅲ型撞击混合而成。 结论 PSSP合并肩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患者的撞击类型并不相同,且不同类型的肩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其撞击部位和特点也不同,MRI是诊断肩关节前方撞击症不同分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X线和MRI征象提高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X线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15例亦行X线检查。结果前外侧撞击综合征5例,MRI示距腓前韧带及关节囊增厚,周围见等长T_1、压脂高信号影,伴关节腔积液;前方撞击综合征9例,X线示距骨前方、胫骨前下方骨赘形成,MRI示关节囊内压脂高信号软组织影与骨赘相连,关节腔内积液;前内侧撞击综合征共7例,MRI示三角韧带增粗,周围伴压脂高信号软组织影;后内侧撞击综合征共6例,MRI示胫距韧带后部增厚,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周围软组织增厚;后方撞击综合征共15例,X线示距骨后突、胫骨后下方骨赘形成,MRI示后胫腓下韧带、距腓后韧带周围片状压脂高信号影,其中三角籽骨综合征5例,X线示距骨后方多角状副骨形成,MRI示后胫腓下韧带及距腓后韧带受压,周围伴片状压脂高信号影。结论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具有特征性X线和MRI表现,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和多层螺旋CT(MSCT)对鼻区骨折诊断价值.方法 42例鼻外伤病人均行侧位CR和横轴位MSCT检查,每个MSCT图像被拆薄,并行二维和三维重建,然后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CR和MSCT对鼻骨骨折和鼻区非鼻骨骨折的诊断,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意义(χ2=14.06、42.80,P<0.01).结论 MSCT对鼻骨骨折,尤其是鼻区非鼻骨骨折的诊断明显优于CR,是目前诊断鼻区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和多层螺旋CT(MSCT)对鼻区骨折诊断价值。方法42例鼻外伤病人均行侧位CR和横轴位MSCT检查,每个MSCT图像被拆薄,并行二维和三维重建,然后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CR和MSCT对鼻骨骨折和鼻区非鼻骨骨折的诊断,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意义(χ^2=14.06、42.80,P〈0.01)。结论MSCT对鼻骨骨折,尤其是鼻区非鼻骨骨折的诊断明显优于CR,是目前诊断鼻区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先天性颅颌面骨常见畸形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诊断水准.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先天性颅颌面骨畸形的MSCT征象.结果:颅面裂畸形共14例,MSCT示均累及唇腭部,表现为上唇部唇弓区软组织崩裂伴邻近硬腭部骨质缺损,鼻中隔明显偏曲,9例同时伴有颌骨发育不良或偏颌畸形;半面短小症共7例,均累及单侧颅面部,MSCT示患侧下颌骨髁突、下颌支短小变细,耳廓、咬肌缩小并周围脂肪间隙变薄,下颌骨位置上移及左右面部不对称;眶距增宽症共9例,MSCT示两眼眶内侧间骨性距离增宽,双侧眶外壁夹角和视神经夹角增大伴眼球突出,鼻外形宽大扁平并软组织增厚,筛窦横径增宽、窦腔扩大伴过度气化,鼻甲肥大、颧面部骨质肥厚外凸及间距增宽;颅缝早闭症共10例,MSCT示颅骨不规则状突出,其中5例头颅向一侧倾斜,3例头颅呈舟状,2例头颅前部呈三角状,7例同时伴有颅板多发指压迹样改变.结论:各型先天性颅颌面骨常见畸形均具有典型的影像学征象,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成像能清晰显示颅颌面骨畸形的特征性表现,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