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失志变化轨迹, 并分析影响轨迹类别的因素, 为制订个体化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接受MHD治疗的中青年患者, 对其进行4次追踪调查, 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失志量表(DS-MV)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版(ECR-S)。使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潜在的失志轨迹类别, 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失志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05例患者, 共识别出3种失志轨迹类别, 根据其特征分别命名为稳定高水平组、缓慢降低组、持续降低组, 分别为24、39、4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症数量、依恋焦虑得分与失志轨迹类别有关(F = 15.92, χ2值为9.16~15.95, 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症数量、依恋焦虑得分是中青年MHD患者失志轨迹类别的重要预测指标。结论中青年MHD患者呈现3种异质化失志变化轨迹, 临床护理应根据患者失志轨迹类别制订个体...  相似文献   
2.
【摘要】医疗安全与品质是国内人民群众近几年热议的新闻热点,更是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的固定学术议题。我们首次推出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2014)的影像技术议题——安全与质量专题,内容有如下方面的特点和热点:①安全与质量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医疗服务和政策研究在放射学实践质量方面的应用,今年主要是对比剂使用中的不良反应、急性肾损害和对比剂外渗的研究, 放射学检查应用的临床决策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②辐射剂量研究仍旧是放射物理研究的重点,这方面论文数量在医疗安全与品质研究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辐射剂量宏观调控,管电流调制(TCM)参考水平,CT的剂量测量与方法学,迭代重建减少辐射剂量研究,双源、双能CT研究,敏感器官的辐射剂量控制,偏离扫描仪中心相关问题,以及碘类造影剂在器官辐射剂量中的角色。③儿科医疗安全与品质研究是值得关注的另一方面,主要是超声成像的安全与质量、磁共振对比剂在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和儿童磁共振成像镇静相关问题。④肿瘤放疗的品质与安全的研究也出现在RSNA2014中,但数量不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建立本医疗机构胸部CT辐射剂量参考水平与警示值,并以此指导本院进行胸部CT扫描方案与检查流程的优化,控制CT受检者所受剂量水平。方法 连续调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进行胸部CT扫描的205 511例受检者资料,根据检查时间将受检者分为改进前和改进后两组。改进前组为2018年度进行胸部CT检查的受检者,共90 507例,改进后组为2019年度进行检查的受检者,共115 004例。设定2018年度胸部CT辐射剂量分布的均值为本院胸部CT辐射剂量指导水平(DRL),第75个百分位数和第25个百分位数为本院辐射剂量诊断参考范围(diagnostic reference range,DRR)的上限和下限,第97.5个百分位数为本院CT辐射剂量警示值,超过DRR上限则认为辐射剂量偏高,超过警示值则认为辐射剂量超高。根据2018年度胸部CT超高剂量扫描的原因分析结果,对2019年度受检者的胸部CT的扫描方案与检查流程进行改进。统计改进前后行胸部平扫CT、胸部增强CT、肺癌筛查低剂量CT的受检者人次、偏高剂量扫描人次、超高剂量扫描人次、单次扫描剂量;统计改进前后因不同原因造成剂量超高的人次、占比。将改进前后两组受检者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改进后本院胸部平扫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下降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1,P<0.05),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下降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9,P<0.05);改进后胸部增强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与改进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辐射剂量偏高的胸部CT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减少9.18%,其中胸部平扫CT、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比率分别减少3.66%、17.15%,改进后辐射剂量偏高的胸部增强CT受检者比率增加1.7%;改进后辐射剂量超高的胸部平扫CT、胸部增强CT、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分别减少0.55%、1.06%、1.74%;超高剂量扫描的受检者中,改进后剂量可优化的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分别减少4.72%、31.49%、19.18%。结论 建立本院胸部CT辐射剂量参考水平及剂量警示值有助于推动剂量优化,降低受检者平均剂量,避免高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放大重建在肺部小结节结构精准诊断上的价值。方法使用常规胸部CT条件扫描质控模型Catphan500体模,关闭自动辐射剂量调节技术。根据扫描和重建方式不同分为改变扫描FOV组与改变重建FOV组,改变扫描FOV组控制扫描FOV分别为500 mm×500 mm、400 mm×400 mm、300 mm×300 mm、200 mm×200 mm、100 mm×100 mm,改变重建FOV组控制扫描FOV为500 mm×500 mm,分别在扫描FOV为500 mm×500 mm的条件下使用原始数据重建FOV为400 mm×400 mm、300 mm×300 mm、200 mm×200 mm、100 mm×100 mm的图像,控制其他条件均一致。观察Catphan 500体模高对比度分辨率模块,比较两组图像在不同扫描FOV或不同重建FOV下的线对数。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肺部小结节患者35例,均行胸部高分辨率CT平扫,使用原始数据重建图像,常规重建组的重建FOV为320 mm×320 mm,局部放大重建组的重建FOV为100 mm×100 mm,分别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使用质控模型Catphan 500体模扫描时,随着扫描FOV或重建FOV的逐渐缩小,改变扫描FOV组与改变重建FOV组高对比度分辨率模块图像能显示的线对数逐渐增大,且保持一致。常规重建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86±0.50)分,局部放大重建组(4.77±0.35)分,局部放大重建组评分高于常规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63,P<0.05)。结论高分辨CT局部放大重建图像能取得与局部放大扫描一致的图像质量,局部放大重建图像质量优于单纯图像放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眼科病房住院患者X射线检查部位及辐射剂量构成, 探讨近年X射线检查模式的变化与推行的技术优化对患者辐射剂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回顾性调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1月31日及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1月31日眼科病房住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共516例, 根据检查时间选取2019年258例、2020年258例。依据前期研究成果并结合低剂量CT筛查的相关文献, 项目组在2020年对CT扫描参数与流程进行了一系列优化, 统计优化前后单次检查剂量, 统计两年数字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和CT检查的人次、人均检查次数、CT与DR的构成比、人均X射线受检剂量。结果 2020年眼科住院患者胸部CT、眼眶CT的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2.587±1.586 mSv和0.877±0.733 mSv, 明显低于2019年(F=0.52、0.72, P<0.05), 分别降低34.82%、37.13%;胸部DR与头颅CT的平均有效剂量2020年与2019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01、1.81, ...  相似文献   
7.
8.
儿童CT扫描部位及有效剂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利用剂量监控软件分析儿童CT扫描部位及辐射剂量构成,分析比较儿童患者与14周岁以上患者单次扫描剂量差异。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剂量监测软件,调取本院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进行过CT扫描的125 147例患者的CT扫描资料,其中儿童542例,14周岁以上患者124 605例。根据儿童患者扫描部位和扫描剂量,分析儿童各年龄段剂量差异,比较儿童与14周岁以上患者各扫描部位的剂量差异。结果 头颅(39.67%)、四肢(36.90%)是儿童最主要进行的CT扫描部位,腹部(20.77%)及四肢(48.87%)是构成儿童有效剂量的主要部位。儿童组随着年龄段升高,单次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逐渐升高,不同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2,P<0.05)。儿童组平均DLP及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567.38±433.03) mGy ·cm和(5.58±5.45) mSv,均明显小于14周岁以上组的(737.75±172.40) mGy ·cm和(11.07±2.59) 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4、-4.12,P<0.05)。各扫描部位中,除儿童组颈部及四肢平均DLP高于14周岁以上组(Z=-2.04、-3.97,P<0.05),其他部位儿童组均低于或相当于14周岁以上组,换算为有效剂量,除14周岁以上组胸部平均有效剂量高于儿童组,其他部位儿童组均高于或相当于14周岁以上组(Z=-3.03、-3.11、-4.12,P<0.05)。结论 儿童CT在扫描参数及剂量控制上进行了优化,但由于儿童较14周岁以上患者更加敏感,对儿童的防护仍需引起重视,儿童CT扫描的选择需要更加慎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