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椎管内畸胎瘤是一种罕见的真性肿瘤。好发于男性少年。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无力,感觉减退,反射异常,重者表现为双下肢瘫痪及二便困难。  相似文献   
2.
纵膈内的病变影影像重迭很难用正侧位胸片显示,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一般不做增扫扫描就能分辨纵膈间隙内的血管、淋巴结、气道、胸腺、食管等。对于一些常见的纵膈肿块,如胸内甲状腺、神经源性肿瘤、囊肿和胸腺瘤、CT常能做出定性诊断。对一些少见肿瘤除有特征性CT表现的脂肪瘤,有脂肪和液平面的囊性畸胎瘤,外侧性脊膜膨出症等CT不能做出定性诊断,而且仅依据CT所见电难以区分肿瘤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肝癌的治疗和预后取决于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随着影像诊断方法的发展,小肝癌(0cm)的检出率不断提高。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能力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对小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现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复习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盛锦  孙锋 《胃肠病学》2022,(11):686-695
胃肠间质瘤较少出现淋巴结转移。胃肠间质瘤发生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病理特征等诸多因素相关,其治疗方法和预后也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回顾2003—2022年胃肠间质瘤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报道文献,同时总结近年关于胃肠间质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对胃肠间质瘤淋巴结转移的机制、与年龄、性别和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诊疗和预后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7.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多数继发于KIT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基因突变,这一发现对GIST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具有里程碑意义。基因检测被广泛运用于明确GIST的病理诊断、判断预后及指导靶向药物治疗等诸多领域。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包括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检测在内的液体活检技术对GIST的诊疗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论述ctDNA检测用于GIST诊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