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小动脉的管径细、小,不宜在高压下注射造影剂作连续摄片造影。通常是采用手推法注入造影剂而摄点片,结果只能摄得病灶区动脉期的血管影像。为了能够在一张X张片中同时摄得动脉期、毛细血管期,甚至静脉期的血管影像,为诊断、治疗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我们在手推法造影的基础上采用间隔性注射造影剂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54岁。支气管动脉造影5例次;膈下动脉造影12例次;胃左动脉造影3例次;肠系膜下动脉造影16例次。病灶区有动脉期显影者36例次(占100%),毛细血管期显影者32例次(占88%),显示膈下动脉—门静脉瘘者3例次  相似文献   
2.
本文胃癌50例,通过洗胃、双对比造影和新鲜胃标本涂钡等方法,经X线和病理对照分析,在胃癌病灶中央和周围异常胃小区的情况是:破坏、糜烂和萎缩。 对胃小区的研究能了解胃粘膜细微结构,可以提高X线诊断水平,尤其对于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LAVA)动态增强诊断肝脏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能力.方法 35例肝移植后行LAVA动态增强检查,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记录血管狭窄部位,测量并计算血管狭窄程度,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 angiography,DSA)对照.增强扫描测量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肝脏实质信号强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分别显示 4例肝动脉和 9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其中12例经DSA证实,1例肝动脉狭窄高估.门静脉狭窄患者较正常人群门静脉期肝实质强化程度低(P〈0.05).结论 LAVA动态增强MPR能够良好显示肝脏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能够无创评估肝脏实质血液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4.
肝脏脂肪浸润常有典型影像学表现,易与占位性病变鉴别。本文报告2例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肝脏脂肪浸润,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例1 男性,42岁。乏力、食欲减退2个月,体检未见阳性体征。无肝炎及血吸虫病史,AFP阴性。上腹部B超示肝脏弥漫性混杂信号,疑弥漫型肝癌。上腹部CT平扫示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光整,肝脏弥漫性点状、小结节状等、低密度,无明确边界(图1)。增强扫描示点状、图1 例1,病理报告肝脏弥漫性脂肪浸润。CT平扫示肝实质弥漫性点状或小结节状等、低密度影,边缘不清楚 图2 与图1相近层面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5.
细小动脉血管造影法的改进卢秀仙,王灵枝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开展,采用Seldinger法血管造影的项目和内容越来越多。为了能够在一张X线片中同时得到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包括肿瘤染色期),甚至静脉期的血管影像,我们采用间隔性注射造影剂的方法,收到良好效...  相似文献   
6.
经皮肺穿刺并发急性脑梗死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部病灶经皮肺穿刺抽吸活检引起急性空气栓塞,造成脑梗死,发生率甚低,国外报道仅为万分之0.6,现将我院发生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肝脏少见的良性间叶肿瘤,作者对本院收治的1例经手术证实的HAML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及在精准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HDxt 3.0T超导磁共振对63例患者行动态增强检查并作成像质量评价.结果:63例检查患者的腹部动态增强效果满意,血管清晰,病灶明确,其中15例患者经手术证实病变与增强检查显示相符.结论:3.0T磁共振动态增强能够准确显示肝脏血管及病变,对精准肝癌切除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8F-FDG PET/CT显像在肝脏恶性肿瘤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18F-FDGPET/CT对于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及疗效评判的价值。方法:对55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PET/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HC)11例,胆管细胞性肝癌1例,转移性肝癌40例,白血病肝浸润1例,淋巴瘤肝浸润2例。其中原发性肝癌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均有明确肿瘤病史或临床检查随访证实。所有患者均行双时相全身PET/CT显像检查。结果:低分化PHC4例及胆管细胞癌1例,^18F—FDG异常高摄取,延迟后大部分病灶^18F—FDG摄取SUVmax上升;高分化原发性肝癌7例,其中^18F-FDG等摄取5例,相对肝本底为略低摄取2例;9例PHC及1例胆管细胞癌CT表现为低密度灶,2例PHC为等密度,7例患者有肝炎肝硬化基础,另外同时发现肝外病灶6例。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43例(含淋巴瘤、白血病肝浸润)中PET/CT上共发现109个病灶;其中99个肝内病灶表现为^18F-FDG高摄取,31个病灶CT未显示,另外有2例患者有4个病灶经手术证实有肝内微小病灶而PET/CT未检出;而淋巴瘤、白血病肝浸润表现为大片状或弥漫性^18F—FDG明显异常高摄取;大部分患者改变了原有的治疗方案。结论:^18F-FDGPET/CT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分期、评价分化程度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好的临床价值,PET/CT诊断肝脏恶性肿瘤明显优于单纯PET。充分认识PET/CT在肝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有利于临床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