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3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埋藏式起搏器术后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我院从1980年至1992年的1861例次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埋植情况。其中40例术后发生感染,39例痊愈:1例采用抗生素治疗,38例手术清创;1例至今未痊愈。对感染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及预防感染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控制感染的关键是预防其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内科保守治疗难以获效,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1病案摘要 患者,男,39岁。因左鼻塞1年伴双颈肿块1月入院。该患者于1年前无诱因下出现左侧鼻塞,未经处理。1月前双颈出现无痛性肿块而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8℃,脉搏76次/分,血压13/8KPa。双上颈分别可及大小约2cm×3cm肿大淋巴结多枚,无压痛,质韧、光滑、可推动,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腹部B超检查示: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回声,腹膜后无异常回声。  相似文献   
3.
美国Intermedics公司生产的Relay~(TM)是一种新型具多项程控功能的双腔频率反应性起搏器(DDDR),它有一些独特的功能,特别是预防发生起搏介入性心动过速(PMT),一旦发生,能迅即终止。现将最近应用两例中的一例遇到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腔粘连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法2000年8月~2003年12月期间收集鼻咽癌放疗后鼻腔粘连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20岁~65岁,中位年龄为37岁,其中放疗后半年内40例病例在纤维鼻咽镜窥视下行简单分离。结果在放疗后半年内发生鼻腔粘连病例通过简单分离,实现鼻腔再通,效果满意,无1例发生再粘连;超过半年病例经简单分离难以解决。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鼻腔粘连有较高的发生率,多在放疗后6个月内形成,因此鼻腔粘连应早期处理,纤维鼻咽镜下简单分离在早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而且操作简单,损伤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拓莫兰治疗头颈部放疗所致急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科行头颈部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98例,均经病理学诊断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的放疗技术和剂量基本一致。治疗组:当患者黏膜炎Ⅱ级时,开始给予静脉滴注阿拓莫兰治疗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当患者黏膜炎Ⅱ级时,开始给予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至放疗结束。结果对口腔黏膜炎治疗前,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评定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情况进行调查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口腔黏膜炎的评定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拓莫兰对于治疗头颈部放疗所致急性口腔黏膜炎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采用四野面颈联合野放疗治疗鼻咽癌患者,分析急性放射性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10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进行四野面颈联合野适形放疗,其中90例接受FP方案同步化疗及辅助性化疗。结果患者在7周内完成治疗计划,四野面颈联合野适形放疗获得了满意的剂量分布。鼻咽癌病灶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为95.0%(96/101),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5.0%(5/101),总有效率达100.0%,淋巴结病灶CR 90.1%(91/101),PR 6.9%(7/101),总有效率为97.0%,1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0%、97.0%,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放射性黏膜炎、白细胞下降。结论四野面颈联合野适形放疗剂量分布满意,近期疗效满意,急性放射反应可耐受,远期疗效及组织损伤尚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用乙胺碘呋酮治疗21例顽固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本组中的心律失常为频发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心房颤动、持续心房颤动或扑动及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在1~2周,口服乙胺碘呋酮0.2一天三次。获效后用0.2一天二次。第三个月开始每服五天停二天。观察期间这些病人都不併用其它抗心律失砇?乙胺碘呋酮的疗效评定,显效7例(33%),明显好转5例(24%),有效4例(19%)及无效5例(24%)。全组的总有效率是76%。除病窦综合征外,服用乙胺碘呋酮是很安全的,没有见到任何的严重反应。如用于病窦综合症患者,应先按装按需起搏器。  相似文献   
8.
报告心外膜低温(0~2℃)标测26只犬心肌梗塞后4~16天的室性心动过速(VT)。22只诱发VT41例次,其中持续性VT33例次,非持续性8例次。VT平均周期长度为198±61ms,VT时平均左室舒张末压1.07±0.27kPa,平均dp/dtmax 71.37±35.77kPa/s。20例次持续性VT能确定起源灶。14例次VT在低温终止前周期长度显著延长,其中11例次合并QRS形态改变。VT终止时间平均6.48±1.82s。标测前后心外膜心肌表面温度差平均16±2.3℃。6只犬的心外膜心电图中3只可见舒张期碎裂电位。提示犬梗塞后诱发的VT为折返机理,低温标测VT安全可靠,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已知感染状态的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婴儿0~72 h、4~6 w干血斑样本核酸定性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婴儿早期定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17名已知HIV感染状态的婴儿出生后0~72 h、4~6 w干血斑(DBS)样本,用罗氏HIV-1核酸检测试剂盒对样本进行HIV核酸定性检测,比较感染婴儿两个时段检测结果。结果 117名已知HIV感染状态的婴儿,包括109名未感染婴儿和8名感染婴儿。109名未感染婴儿在0~72 h、4~6 w核酸定性检测特异度分别为98.2%,99.1%;8名感染婴儿中,8名婴儿在4~6 w核酸定性检测阳性,7名婴儿在0~72 h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婴儿出生后0~72 h检测特异度较高并有利于早发现宫内感染婴儿,同时,为避免漏检,4~6 w龄时应再次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delineate the mechanism of organized loft atrial tachya-rrhythmia (AT) during stepwise linea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F) using noncontact mapping.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in whom organized ATs developed or induced during stepwise linear ablation for AF were en-wiled. Left atrial (LA) activation during ATs was mapped using noncontact mapping. Radiofrequency energy was delivered to the earliest activation site or narrowest part of the re-entrant circuit of ATs. Results A total of 146 ATs were mapped. Four ATs were characterized as a focal mechanism [cycle length (225 ± 49) ms]. A macro-reentrant mechanism was confirmed in the remaining 142 ATs using noncontact mapping. LA activation time accounted for 100% of cycle length (205±37) ms. All 142 ATs used the conduction gaps in the basic fig-ure-7 lesion line. There were 3 types of circuits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gap location. Type Ⅰ (n = 68) used gaps at the ridge between lef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 (LSPV) and left atrial appendage (LAA). Type Ⅱ(n = 50) used gaps on the LA roof. Type Ⅲ (n = 24) passed through gaps in the mitral isthmus. Ablation at these gaps eliminated 130 ATs, but the remaining 16 ATs required cardioversion to sinus rhythm due to a poor response to ablation. Conclusion Vast majority of left ATs developed during stepwise linear ablation for AF are macro-reen-trant through conduction gaps in the basic figure-7 lesion line, especially at the ridge between LSPV and LAA. Noncontact activation mapping can identify these gaps accurately and quickly to target effective catheter ab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