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肺诺卡菌病胸部CT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诺卡菌病的胸部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原学培养确诊的8例肺诺卡菌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5例为单纯肺诺卡菌病,3例为播散型肺诺卡菌病。肺部病变以斑片、实变影最为多见(n=8),其次为结节影(n=5)、空洞影(n=4)、团块影(n=2)。4例合并胸腔积液或积脓,5例肺内病灶区域胸膜增厚,3例合并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气胸、1例合并心包积液。结论 肺诺卡菌病的胸部CT表现多样,常合并四肢或躯干皮肤或皮下软组织感染;当肺部病灶发展迅速,出现实变、结节、空洞、肿块等多样病灶时,应考虑肺部诺卡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紫背天葵提取物对电离辐射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紫背天葵提取物低浓度给药组(100 mg/kg)和高浓度给药组(500 mg/kg)、辐射模型组(4 Gy)和正常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第13天用4 Gy的X线全身照射1次,照射后继续给药,至第17天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大鼠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血清丙二醇(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辐射模型组比较,低浓度给药组(100 mg/kg)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高浓度给药组(500 mg/kg)的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紫背天葵提取物对电离辐射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心血管参数联合收缩压(SBP)对诊断肺动脉高压(PH)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经右心导管检查确诊为PH患者的MSCT心血管参数和临床记录。根据PH诊断标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MSCT心血管参数和血压的差异性。按时间顺序,设前56例的数据为推导队列,推导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此方程基于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的比值(rPA)、脊柱室间隔夹角(Septal angle)和SBP预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比较这3个单因素与模型的诊断效能。后29例患者作为验证队列,用于进行前瞻性验证回归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推导的MPAP计算方程是:MPAP=9.011+34.195×rPA+0.402×Septal angle-0.319×SBP,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95%置信区间(CI)为0.848~1.000。与单独应用rPA、Septal angle、SBP相比,联合应用具有最高的预测价值。前瞻性验证中MPAP预测值与右心导管数值接近,其93.10%预测值的差值在95%一致性界限以内。结论:联合应用rPA、Septal angle、SBP有助于对PH进行评估,并为PH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肾上腺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征象,提高对该病影像征象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报道1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肾上腺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病例为女性,年龄30岁.肿块超声上呈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肿块内部及周围见丰富血流.CT平扫呈边界清楚的实性软组织密度团块,伴内部低密度灶,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发生明显强化,而其内低密度区无强化.结论 肾上腺孤立性纤维瘤虽然罕见,但在CT上有比较特征表现,有助于术前定位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状态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CT表现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免疫异常组(n=29)和免疫正常组(n=10)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表现。结果 免疫异常组和免疫正常组单发病灶[3.45%(1/29)、30.00%(3/10)]、实变影[82.76%(24/29)、40.00%(4/10)]、小叶间隔增厚[51.72%(15/29)、10.00%(1/10)]、胸腔积液[58.62%(17/29)、10.00%(1/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磨玻璃影、结节、团块影、空洞、空洞分隔征、晕征、树芽征、支气管扩张、侵袭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免疫状态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有一定的差异。多发结节伴晕征、实变影、磨玻璃影、空洞及空洞分隔征等CT征象对提高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MSCT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犬模型的CT表现,并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健康比格犬1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0只)及对照组(5只).通过犬右侧股深静脉注射油酸进行造模,注射油酸后每10 min为1个观察点,共观察5个时间点.最后以临床测量动脉血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Hg时,确诊为ARDS成模,此时为1个观察点,通过CT扫描观察6个不同时间点犬肺部CT表现,同时记录临床数据并观察实验犬肺湿干比及病理改变.采用2个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前及建模成功时的PaO2/FiO2及肺动脉楔压(PCWP)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油酸注射(92.9±8.5)min后形成ARDS模型,实验组实验前PaO2/FiO2及PCWP分别为(466.7±27.0)、(8.6±1.8)mmHg,建模成功时分别为(164.1±21.1)、(9.9±3.6)mmHg,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04、-1.02,P值均<0.05).实验组犬大体病理可见脏层胸膜张力大,呈紧绷状态,肺表面出现弥漫充血、水肿,两下肺呈朱红色类似肝组织,镜下主要表现为肺水肿、炎性细胞渗出及透明膜形成.肺湿干比重为10.4±0.7,对照组为5.3±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P<0.05).在ARDS成模过程中CT表现具有一定规律性,最早出现的是磨玻璃密度影,以肺野外带及肺野背部明显,偶尔会有肺实变影和代偿性的肺透亮度增高影;当犬ARDS成模时,典型的CT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磨玻璃密度影(10只)、大片肺实变影(10只)、小叶间隔增厚(9只)、肺透亮度增高(7只)、胸腔积液(2只)及胸膜增厚(1只),呈不规则分布,病灶以肺的重力区明显.结论 MSCT可观察ARDS的前期影像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总结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及PET-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及PET-CT的影像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其中20例行增强扫描,1例平扫.病灶密度均匀,除1例可见钙化外,其余病变均未见钙化,未见明显低密度区,平扫平均CT值为(47±11)HU,增强后平均CT值为(77±13) HU.发病部位以跨叶分布为主,19例有右中叶或左舌叶病变;CT征象:多发实变15例,多发结节3例,单发肿块2例,单发结节1例(合并结节病,多发小粟粒病灶).其中病灶内支气管气相征16例,增强后病灶中出现血管造影征16例,病灶紧贴纵隔呈三角型灌注征13例.合并支气管扩张6例,有3例结节合并晕征,小叶间隔增厚9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9例,CT均显示为直径<1.5 cm小淋巴结;胸腔积液7例,2例胸膜增厚,1例侵犯胸壁.6例行PET-CT检查,均显示病灶明显放射性浓聚,SUV值均>2.5,为3.5~11.7,平均6.7±3.6;4例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有放射性浓聚,SUV值为2.7 ~3.4,平均3.0±0.3.结论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部分病灶在CT上有较具特征性的表现,对于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PET-CT对于病灶活性的判断有一定优越性,最终确诊需要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FDG-PET/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38例胸部SFT的CT与FDG-PET/CT影像表现,并与其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8例CT及PET/CT均表现为胸部单发肿块,位于胸膜者20例,肺内13例,胸壁2例,纵隔3例。肿瘤最大径为1.60cm-16.60cm,中位数为5.50cm。CT平扫密度不均匀26例,其中坏死、囊变13例,出血4例,钙化6例。CT增强扫描38例呈不同程度强化。7例行PET/CT检查,其中6例FDG摄取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4.7。结论 CT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密度、边界及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PET-CT实质部分表现为FDG摄取增高,SUVmax值有助于胸部SFT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