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素梅  王大斌 《医药导报》2009,28(5):599-600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变化及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其影响。方法将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1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辅酶A 100 U+ATP 4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 d。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TNF 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 α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可降低血清TNF α水平,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动态监测在儿童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56例,根据感染病原体分为病毒性脑膜炎(32例)和化脓性脑膜炎(26例),动态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值。结果治疗早期化脓性脑膜炎组的PCT动态监测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治疗后期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动态监测对区分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便秘是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病理改变复杂,病因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多种客观检查方法对ARM术后便秘患儿肛门直肠功能和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对其病因进行探讨。方法利用同位素排便造影、直肠肛管测压、肌电图和肛门括约肌神经电生理等方法对49例ARM患儿和31例正常儿童的排便功能进行全面、系统和动态的评价,49例ARM患儿根据畸形位置分为中低位组和高位组,每组再根据是否发生便秘分出两个亚组,并对上述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位素排便造影结果显示,ARM术后便秘组半排时间[中低位:(13.45±8.35)s;高位:(20.59±4.26)s]与术后无便秘组[中低位:(4.69±6.86)s;高位:(7.66±6.38)s]相比明显延长,ARM术后便秘组排空率[中低位:(29.35±14.84)s;高位:(33.00±9.04)s]与术后无便秘组[中低位:(61.70±23.01)s;高位:(60.31±30.38)s]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肛管测压检测结果显示,直肠感觉阈在所有ARM组中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ARM便秘组[中低位:(53.57±9.45)mL;高位:(57.50±9.14)mL]高于ARM无便秘组[中低位:(46.32±14.61)mL;高位:(47.27±8.76)mL]。ARM便秘组感觉收缩时间[中低位:(2.79±0.39)s;高位:(3.51±1.93)s]明显长于ARM无便秘组[中低位:(1.97±0.67)s;高位:(2.11±0.43)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结果显示,反映排便动力的痉挛指数在术后合并便秘组均明显高于未合并便秘组。神经电生理结果显示会阴-肛门反射潜伏期在ARM患儿组均明显延长,其中ARM合并便秘组[中低位:(66.04±16.20)ms;高位:(70.41±17.91)ms]延长更加明显,与ARM无便秘组[中低位:(38.51±16.92)ms;高位:(49.91±9.45)ms]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RM术后便秘患儿直肠感觉功能和排便动力存在明显异常,其严重程度与支配盆底肌肉的神经功能异常有关。治疗前应进行详细、系统的肛门直肠和神经功能的客观检查,明确排便功能障碍的具体病因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窍醒神补虚通络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环鸟苷酸(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3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68)。观察组患者采用开窍醒神补虚通络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平衡功能[前后倾斜角(F-BIA)、左右倾斜角(L-RIA)]、血清血清细胞信使因子[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及氧化应激指标[NO、SOD和三磷酸肌醇(IP3)]、运动功能(FMA评分)及生活能力(ADL评分)、脑卒中后偏瘫中医证候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IA、L-RIA、cAMP、SOD、NO浓度及FMA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cGMP、IP3浓度、ADL评分及偏瘫中医证型肢体偏瘫、语言障碍、口角歪斜、吞咽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窍醒神补虚通络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抗癫痫药高敏反应综合征(Antiepilepticdrugshypersensitivitysyndrome,AHS)是一种由抗癫痫药所致的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皮疹和内脏损害等三联征为特征的严重全身性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7.
儿童烟雾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儿童烟雾病4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儿童烟雾病早期表现为一过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次发作后呈持续性神经损伤征候,主要为偏瘫、肢体感觉障碍、癫发作、言语障碍、不自主运动与精神表现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所见与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相似,可显示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及异常血管网等改变,且为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儿童烟雾病首选辅助检查。结论儿童烟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神经症状无特异性,故易误诊,诊断应全面收集病史,详尽的体格检查,恰当选择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8.
儿童期癔症发病较成人少见,临床多以转换型、分离型为主.现将1995年12月湖北十堰地区发生的一起小学生癔症集体发作2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11岁.20例患儿同住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涧池村,均为村办小学学生.该小学设两个复式班,1、2年级为一班,学生55名;3、4年级为二班,学生27名.发病学生全部集中在一班,仅一墙之隔的二班无一人发病.1、2 发病经过1995年12月11日8时许,小学生任某,女8岁,放学回家后突然感到全身乏力,随之出现伸舌、头后仰.缓慢倒地后四肢阵发性抽动,持续5分钟自行缓解.上午上课时老师告诉了同学们任某请假原因及发病情况.于当晚9时30分左右先后有两名学生在家中出现与任某类似发作,截止12月14日上午8时、3日内20名学生发病,发病学生均先后被送县医院儿科诊治.据调查在任某发病前曾听说当年夏季村里10余头耕牛因伸舌、摇头、全身抖动而死亡.任某发病前1天曾在本村同学中谈及此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及外源性IGF-1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组(感染组)和病毒感染加IGF-1治疗组。分别在实验d7、d14处死动物,留取血清、心肌标本。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GF-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感染组血清IGF-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增加(P〈0.01);治疗组较感染组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P〈0.01)。结论 IGF-1对VM小鼠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儿童NK/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及其与EB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NK/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NK/T细胞淋巴瘤5例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CD45RO、CD3ε、CD56、CD20、T细胞内抗原(TIA-1)、丝氨酸蛋白酶-粒酶B(Granzyme B)确定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及EBV潜伏膜蛋白(LMP-1),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1/2)。结果NK/T细胞淋巴瘤5例CD45RO、CD3ε、TIA-1和Granzyme B全部阳性,CD56阳性2例,CD20全部阴性。EBER1/2阳性4例,LMP-1阳性3例。结论EBV感染与儿童NK/T细胞淋巴瘤关系密切,EBV感染在儿童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