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大鼠灌胃马兜铃酸(AA)后,肾功能及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川芎嗪、苯那普利对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8只,SPF级,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20只,实验组分为模型组、川芎嗪组、苯那普利组,每组26只;各实验组按AA 20 mg·kg-1·d-1关木通浸膏灌胃,2 h后按分组灌胃给药.川芎嗪50 mg·kg-1·d-1,苯那普利1.8 mg·kg-1·d-1;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胃饮用水.各组每周测量体重,分别于第4、8、12周处死动物;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肾功能;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AA灌胃4周后各组血肌酐/体重水平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苯那普利组血肌酐/体重水平显著降低,提示有改善肾功能作用.肾脏组织病理学可见模型组早期有明显的肾小管坏死,部分小管结构紊乱较严重,空泡变性明显;后期出现间质灶性纤维化,纤维化面积>30%.川芎嗪、苯那普利治疗组的肾功能和组织学损害程度较轻微,纤维化程度约15%~20%.结论:马兜铃酸对大鼠肾脏具有肾毒性,可导致小管间质损害和肾纤维化.川芎嗪、苯那普利对马兜铃酸肾损害有保护作用,能减轻马兜铃酸造成的肾组织病理损害,减少肾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AA)对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害,及释放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Ang-Ⅱ)的影响. 方法:5?S RPMI-1640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细胞增殖;荧光染色观察活细胞数目;酶动力学检测LDH活性,比色法检测NAG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放射免疫法测定ET、Ang-Ⅱ的浓度.结果: (1) AA 40、80、160 μg/ml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结晶紫OD值显著减少,与无AA对照组比较P<0.01.在AA 40 μg/ml作用下,随着时间延长,活细胞数目逐渐下降,显示AA对细胞损伤有一定的延续性;增加LDH释放率和NAG酶水平,与无AA对照组比较P<0.01.细胞超微结构观察:AA 40 μg/ml作用24 h后,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显著改变,以核变异最突出, 出现染色质浓染、核边集、核缺失、核膜卷曲增厚,线粒体肿胀等严重细胞损伤改变.AA( 40、80、160 μg/ml)可明显刺激细胞释放ET、Ang-Ⅱ,与无AA对照组比较P<0.01.[ HT5"H 结论:马兜铃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损害作用,使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显著损伤性改变,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和释放ET、Ang-Ⅱ,此作用可能与 AA的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甘草酸对马兜铃酸 (aristolochic acid,AA)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观察甘草酸是否可以减轻 AA对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害 ,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5 % FCS RPMI- 16 4 0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株 (L L C- PK1)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细胞增殖 ;荧光染色观察活细胞数目 ;酶动力学检查 L DH活性 ,比色法检测 NAG水平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细胞结构。结果 1AA4 0、80、16 0μg/ ml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 ,结晶紫 OD值显著减少 ,与无 AA对照组比较 P<0 .0 1。 2甘草酸二铵 (diammoniumglycyrrhizinate,DG)在 5、10、2 5 μg/ ml时结晶紫 OD值与无甘草酸对照组比较 P>0 .0 5 ,甘草酸在 5 0 μg/ ml时 P<0 .0 5 ,10 0 μg/ ml、2 0 0μg/ ml时 P<0 .0 1,提示大剂量甘草酸可改善 AA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3在 AA4 0μg/ ml作用下随着时间延长 ,无甘草酸组的细胞存活数目逐渐减少 ,而甘草酸 (10 0μg/ ml、2 0 0μg/ ml)作用组 ,活细胞数目明显增多 ,提示高浓度甘草酸对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甘草酸在 5、10、2 5 μg/ ml时 ,L DH释放率、NAG酶水平与无甘草酸对照组比较 P>0 .0 5 ,甘草酸在 5 0 μg/ ml时 P<0 .0 5 ,甘草酸在 10 0μg/ ml、2 0 0μg/ ml时 L DH释放率、NAG酶明显减少 ,与无甘草  相似文献   
4.
病案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它是患者病情资料的汇总,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部诊疗过程的医疗和法律文献,它在医院的医、教、研、医院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医保的不断深入,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复印病历的要求已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内容之一.病案信息资料的可利用性及不可替代的法律作用日益明显,如何尊重病人的知情权,维护医院的权益是病案管理人员和医生应重视的问题.现就我院2004年病历复印情况作一统计分析.从中可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的蛋白能量消耗状态。方法:对腹膜透析中心行维持性PD的患者运用改良SGA法评分系统(MQSGA)、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等进行营养评估,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进行微炎症状态评估,同时检测PD患者人体学指标[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中臂围(M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中臂肌围(MAMC)]、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同时将所有PD患者按原发病的不同分为糖尿病肾病组、高血压肾病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及其他继发性肾病组评估比较不同组别的蛋白能量消耗状态。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共138例,其中糖尿病肾病组20例,高血压肾病组3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组61例,其他继发性肾病组26例。四组间MQSGA、MIS、Hs-CRP、TNF-α、IL-6、Scr、F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肾病组与高血压肾病组相比,MQSGA分值更高(P=0.007)、MIS分值更高(P=0.003);糖尿病肾病组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相比较,MQSGA分值更高(P=0.001)、MIS分值更高(P=0.002),血肌酐水平更低(P=0.035),铁蛋白水平更低(P=0.025);糖尿病肾病组与其他继发性肾病组相比铁蛋白水平更低(P=0.007)。但体重、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处于严重的蛋白能量消耗状态。  相似文献   
6.
营养不良-炎症复合体综合征(MICS)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生存质量有很大影响,与预后不良有关。MICS营养不良-炎症反应与AS三者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目前还存在大量未知数,但临床研究中已有丰富证据提示MICS是一个多因素的相互关联的复杂状态。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引起PEM和慢性炎症状态的原因有部分是相互重叠的,深入系统地研究MICS的进展机制,筛选敏感可靠的预测指标,积极进行早期干预,对逆转病情,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改善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马兜铃酸肾病(AAN)肾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6只,SPF级,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26只),模型组用含20mg/(kg.d)马兜铃酸(AA)的关木通浸膏灌胃,对照组用同体蒸馏水灌胃。于第4、8、12周处死动物,取肾组织行HE、PAS、Masson染色,病理学观察分析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分析PCNA、VEGF、TGF-β1蛋白表达,RT-PCR分析VEGF、ET-1、BMP-7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在第4周即可见明显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并随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加重,第12周小管间质形态结构紊乱严重,纤维化程度达31.36%;第4周时肾组织PCNA表达明显增高,第8周时呈下降趋势,第12周时在基底膜裸露的肾小管很少有PCNA阳性表达;在第4周TGF-β1、VEGF表达明显增高,随时间延长TGF-β1呈持续高表达,但VEGF阳性表达逐渐下降。RT-PCR检测发现模型组从第4周起VEGF、ET-1mRNA表达明显升高,第8、12周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BMP-7随着病变进展表达逐渐减少,第12周达最低水平。结论肾小管严重损伤及快速进展的早期纤维化是AAN的特征之一;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生修复能力严重受损,促修复和抑纤维化因子表达不足,而致纤维化因子高表达,可能是AAN纤维化进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市六合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50例,按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其中恩替卡韦单一治疗的为对照组(n=75)、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为观察组(n=7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AST、ALT与TBIL水平评估肝功能改善情况,最后再记录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2,P<0.05)。两组治疗前各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TBIL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肝功能,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从心理、饮食、药物运用和卫生等五个方面对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调理进行了具体指导性阐述。以便为糖尿病患者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