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肾损伤与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Debekay 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3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住院死亡组和生存组。分析两组术前基线特征以及围手术期、预后情况。结果:全组共有312名患者入选,住院总死亡率为6.73%(21/312)。术前有无AKI与院内死亡率之间无差异。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AKI3期显著增加院内死亡率(45.5%vs17.2%;P=0.02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以上(42.9%vs20.3%;P=0.021),术前心包填塞(46.7vs19.0%;P<0.001),术前休克/低血压(57.1%vs10.9%;P <0.001)和3期AKI(16.7%vs4.8%;P=0.039),4个因素显著影响住院死亡率。多变量分析显示:术前休克或低血压(OR=5.2;95%;CI=2.2-2.3)和术前3期AKI(OR=4.9;95%;CI=1.3-19.3)是影响AAD手术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老年心血管疾病(22.5%vs8.6%;P=0.028)与术前AKI也存在显著相关性。多变量分析提示老年心血管疾病(OR=3.3;95%;CI=1.2-9.3)是AKI的独立术前因素。结论:术前3期AKI是影响AAD患者外科治疗预后的重要风险因素。心脏外科医生在处理AAD患者时应加以重视,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经侧胸入路完全无管化三孔胸腔镜(totally no tube three-port thoracoscopic surgery,TNTT)胸腺肿瘤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2021年11月—2022年5月收治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TNTT组和传统单操作孔胸腔镜(single utility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11例患者,其中TNTT组44例,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龄(60.11±8.64)岁;SVATS组67例,男30例、女37例,平均年龄(62.40±7.92)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TT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但SVATS组患者术后疼痛更轻(P<0.05)。结论 TNTT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在加速康复外科方面有明显优势,但SVATS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的96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分析其与PNI的关系.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NI预测食管鳞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剂量反应和决策曲线,探讨乳酸(Lac)及复合模型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延长(PMV)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外科2019年1-12月收治的683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是否>24 h,将其分为PMV组(n=107)与非PMV组(n=576)。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其他临床指标,筛选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PMV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PMV发生风险的复合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决策曲线分析(DCA)等方法评估乳酸及复合模型对OPCABG术后PMV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心功能NYHA分级、既往心肌梗死史、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3支冠脉狭窄>50%、左主干狭窄>50%、桥血管数、术后即刻乳酸、术前肌酐、术后血红蛋白、术前总胆红素(TBil)、术前直接胆红素(DBi...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