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卵管梗阻是造成女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多见于继发性不育症患者,传统治疗方法耗时长、复通率低,治疗效果差.为提高输卵管近端阻塞的复通率、治愈率、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站对146例(170条)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硬膜外麻醉导管介入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同时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加理疗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观察治疗一次通畅及总通畅比例、3~6月妊娠以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比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BPH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VEGF、MVD的免疫组化S—P染色法分析23例BPH中VEGF及MVD的表达情况。结果:中央区VEGF表达阳性率为54.35%,周边区VEGF表达阳性率为13.48%,二者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PH中央区平均MVD值为(20.39±6.45),周边区平均MVD值为(7.45±4.34),二者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PH中VEGF表达强度与MVD值之间呈正相关(r=0.8634,P〈0.05)。结论:VEGF是促进BPH内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己酮可可碱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少、弱精子症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156)口服克罗米芬(50mg,q.d)+己酮可可碱缓释片(400mg,b.i.d)+VitE(100mg,t.i.d);B组(n=144)只服用VitE(100mg,t.i.d),共3个月,比较两组间各自用药前后的精液参数。进一步将A组患者分成少精子症(n=69)和弱精子症(n=87)2组,比较两者联合药物治疗前后精液各参数。结果(1)联合药物治疗3个月后,A组的精子活率、a级活动精子率、(a+b)级活动精子率等参数明显增加(P〈0.05),但精液量、精子密度和活动精子总数无明显差异(P〉0.05);B组精液各参数没有明显变化。(2)少精子症组联合药物治疗后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活动精子总数明显提高(P〈0.05);而弱精子症组仅精子活率明显提高(P〈0.05),精子密度和活动精子总数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克罗米芬+已酮可可碱能显著提高特发性少精子症患者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活动精子总数,以及特发性弱精子症的精子活率。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该病早期易被漏诊和误诊。现综合有关文献对其病理、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尤其注意总结了其骶髂关节炎的早期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正>睾丸微石症(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简称TM)是众多直径<3mm且在睾丸曲细精管内的弥散分布的钙化灶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970年首次由Priebe等[1]报道,现在临床报道并不多见。TM本身没有明显的症状及体征,多在临床活动过程中因诊断其他疾病的需要而进行阴囊超声或骨盆X线检查时才偶然发现。自2006年7月至2012年6月,我们男性科门诊进行阴囊彩超检查285例,共发现睾丸微石症伴精索静脉曲张致男性不育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宫内节育器(IUD)滞留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围绝经期IUD滞留妇女612例和围绝经期非IUD避孕538例进行生殖健康和围绝经期症状问卷调查及相应的健康检查,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 对围绝经期IUD组与IUD滞留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IUD组与非IUD组比较,IUD组可以降低月经周期不规则的发生比例,腰腹疼症状IUD组明显高于非IUD组,附件炎发生比例低于非IUD组,子宫肌瘤或肥大发生比例IUD组低于非IUD组,对经期和痛经的影响随着放置IUD的时间延长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IUD对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和痛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经量、痛经和经期,围绝经期症状,阴道炎和宫颈糜烂发生比例,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IUD种类对围绝经期妇女的月经异常有一定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置IUD不同年限对月经周期、经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围绝经期IUD滞留未增加月经改变、围绝经期症状、妇科疾病及贫血的发生,应对围绝经期妇女IUD种类的匹配情况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日照市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情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式,调查2004年1月1日零时日照市常驻户口、22~44周岁已婚育龄妇女,对其采取的避孕节育措施种类、使用时间及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日照市已婚育龄妇女的综合避孕节育率为93.70%。14种避孕节育措施的群众知晓率以宫内节育器、男用避孕套、输卵管绝育、输精管绝育、口服避孕药等最高,均超过85%,其中宫内节育器的知晓率高达98.09%。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情况较好。结论:已婚育龄妇女应根据不同的生育阶段,采取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应加大避孕节育措施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知情选择效果。宫内节育器仍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节育措施,应大力开发安全、有效、简便的新品种,提高避孕有效率,降低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rPA)与尿激酶(UK)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自2008年12月-2012年5月对40例ADVT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导管溶栓术(CDT),A组给予rPA每日20 Mu,B组给予UK每日50万~60万u溶栓,同时加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的临床指标、过敏反应及出血并发症等.结果 rPA组溶栓总有效率为100%,UK组总有效率为9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A溶栓起效迅速,较UK具有良好的时效性.两组的过敏反应及出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A和UK都是治疗ADVT疗效肯定、安全的溶栓药物,rPA溶栓起效迅速,较UK具有良好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9.
局部消融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以其独特的治疗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局部消融治疗的原理、分类及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做一综述,以便于进一步加深对局部消融治疗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表现,并探讨与非骨化性纤维瘤的鉴别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临床和X线资料,并与6例非骨化性纤维瘤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中,位于股骨下干骺端13例、胫骨上干骺端4例、腓骨下干骺端1例,且病灶多位于病骨后缘;多呈圆形、椭圆形,大小约0.3~3.2cm,边缘硬化;切线位呈皮质"陷入"髓腔或缺损之表现.6例非骨化性纤维瘤中,位于胫骨上干骺端4例、胫骨下干骺端1例、股骨下干骺端1例,且病灶多位于病骨前缘或前侧缘;呈多囊状或分叶状,大小约2.0~6.5cm,病灶向髓腔深入较著,皮质膨胀变薄但无缺损表现.结论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切线位摄片显示皮质凹陷缺损是其特点;非骨化性纤维瘤之病灶呈多囊状或分叶状,骨皮质膨胀变薄但无明显缺损是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鉴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