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小鼠颅脑损伤(TBI)后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丁苯酞处理组1和丁苯酞处理组2。采用压缩损伤法建立TBI模型,丁苯酞处理组1给予100 mg·kg-1·d-1丁苯酞腹腔内注射,丁苯酞处理组2和假手术组给予200 mg·kg-1·d-1丁苯酞,手术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采用Morris水迷宫和Y型迷宫行为学测试评估小鼠空间认知功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和前额叶内侧皮质BDNF表达水平,TUNEL检测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TBI后7 d及14 d,丁苯酞处理组2小鼠自发轮替行为增多(P<0.05);TBI后14 d,丁苯酞处理组1和组2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TBI后28 d,丁苯酞处理组2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TBI后14 d,丁苯酞处理组1海马组织与丁苯酞处理组2海马组织及前额叶内侧皮质BDNF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各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率比较:假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帕金森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及患者认知状况。方法 40例老年帕金森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其对认知状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结果为(25.89±3.01)μmol/L,对照组的测定结果为(13.29±2.13)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存在认知障碍(16例)患者的测定结果为(29.54±4.35)μmol/L,高于无认知障碍(24例)患者的(20.78±3.17)μmol/L(P<0.05)。结论老年帕金森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健康者有明显升高现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会导致患者认知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疗效。  方法  对300例符合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标准的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给予强化抗血小板及强化降脂药物(PA2S方案,即普罗布考0.5 g 2/d+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 1/d+阿司匹林100 mg 1/d+阿托伐他汀40 mg 1/d),替罗非班组在PA2S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后3天、1月及半年分别随访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其组间差异。  结果  常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1月及治疗半年时NIHSS评分分别为(11.3±4.2)分、(11.5±4.4)分、(8.8±4.1)分、(6.1±4.1)分;替罗非班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1月及治疗半年时NIHSS评分分别为(11.4±3.9)分、(10.8±3.6)分、(7.4±3.2)分、(4.4±3.0)分。在治疗1月及半年时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 0.01),替罗非班治疗优于常规治疗。  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进展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收治25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DSA证实26支责任血管,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例,症状性脑卒中18例。对25例患者进行了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治疗,并于1、6、1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及支架情况,了解有无再狭窄。结果支架植入后,25例患者的动脉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76.9%(50%~98%)下降至5.2%(0~30%),残余狭窄率为3%~25%,远端血供良好。除1例患者支架植入过程中对比剂外渗和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下行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再狭窄率低,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106例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狭窄率≥50%)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3例成功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3例失败。21例(20.8%)出现脑血管并发症:无症状性动脉夹层1例;脑过度灌注损伤6例,其中死亡1例;缺血性卒中3例;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3例,经动脉内溶栓后即刻再通,均无后遗症;植入支架的血管发生再狭窄1例;脑血管痉挛4例。100例患者术后随访1~12个月,1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1例出现再狭窄,2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2例发生小卒中,1例肺部感染,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形式多样,规范抗血小板治疗及严格控制血压是防止围手术期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及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关键;严格术前评估、规范操作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正>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神经内外科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血管造影及脑血管造影诊断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则可造成破裂出血或动静脉栓塞等严重不良后果。为此,笔者将2008年06月—2013年03月收治的16例PSA患者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97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