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实证分析我国区域医疗服务与人口密度之间的标度关系。方法:通过2008—2014年7年间我国31省的面板数据,利用带有稳健标准误的最小二乘法来估计标度指数。结果:医疗机构密度与人口密度之间存在异速标度关系,标度指数接近2/3;技术人员密度和医院床位密度与人口密度之间存在同比例变动的线性标度关系,标度指数趋近于1。我国东部地区医院规模效率明显,中西部医疗服务资源较为匮乏。结论:根据医疗服务和人口密度的标度关系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组建大型医疗集团以提高其运营效率和规模效率;培养医疗服务人员公益性价值观,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对患者诊治效率和床位使用的周转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我国医疗配置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通过2007—2014年8年间我国31省的医疗资源配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医疗资源配置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结果:医疗资源配置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地区差异和时间波动,技术进步是阻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结论:我国应该加强医疗卫生技术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均衡医疗卫生支出在地区间的分配,跟踪和监督医疗资源的利用提高其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3.
李刚  曹志群  牛帅 《肝脏》2023,(7):781-784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不同时间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0月亳州市中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在根治性切除术后进行TACE治疗,其中观察组术后4周进行TACE治疗,对照组术后8~12周进行TACE治疗,两组第1次TACE治疗后间隔4周后接受第2次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随访3年肝内复发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癌胚抗原(CEA)分别为(26.63±5.19)ng/mL、(25.48±4.03)ng/mL,两组甲胎蛋白(AFP)分别为(84.39±8.61)μg/L、(85.52±9.36)μg/L,两组糖类抗原199(CA199)分别为(81.06±7.93)U/L、(80.54±6.68)U/L,两组CEA、AFP、CA199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EA分别为(4.13±0.72)ng/mL、(6.18±0.95)ng/mL,两组AFP分别为(16.28±3.65)μg/L、(24.97±5.14...  相似文献   
4.
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老年创伤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老年粗隆间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血栓位置及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南开医院和河北省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患者入院后经常规超声多普勒扫描以诊断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将有DVT的患者归为病例组,无DVT者归为对照组。患者的资料由住院病历获得,包括人口学资料、合并症、受伤相关数据和入院实验室检验结果。采用单因素χ2或Student-t检验评估两组患者的差异性,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生DVT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共6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125(18.6%)例患者诊断含有DVT;其中75(60.0%)例为远端型,37(29.6%)例为近端型,13(10.4%)例为混合型DVT。74.4%(93/125)的患者DVT发生在骨折侧肢体,16.8%(11/125)发生于双侧肢体,8.8%(21/125)发生于未骨折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入院时间、D-二聚体升高(>1.73 mg/L)、红细胞(RBC)减少(男,<4*1012/L;女,<3.5*1012/L)、周围血管病史、超重和肥胖(以正常BMI为参考)是DVT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时DVT发生率较高,近端DVT达到7.4%。多个相关危险因素与DVT独立相关,这些流行病学数据有助于预测血栓发生、危险评估及针对性术前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机械吸栓(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期下腔静脉滤器相关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急性期下腔静脉滤器相关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MT+CDT组(12例)和CDT组(9例),比较两组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滤器回收成功率以及治疗前后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和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 PMT+CDT组的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均低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T+CDT组术中吸栓平均出血量为(71.50±13.47)ml。两组治疗后下腔静脉血栓较治疗前均缩小(P<0.05);治疗后PMT+CDT组下腔静脉血栓小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MT+CDT组患者均成功回收滤器,滤器回收率为100%;CDT组有5例患者成功回收滤器,滤器回收率为55.6%,...  相似文献   
6.
7.
刘长瑞  牛帅  刘杰 《医学综述》2012,(19):3192-3194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及其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SPN是一种罕见的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本病预后良好,影像学检查是其主要的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对其手术方式的选择不统一,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尚不清楚。现就SPN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因左侧IVCS继发DVT入院治疗的26例患者的资料,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膝下深静脉穿刺、Angiojet导管吸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同期滤器取出的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导管吸栓时间;观察手术前后左下肢深静脉通畅度评分、健患肢膝上15 cm和膝下10 cm周径差,以及手术前后1 d血红蛋白量、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通过随访,评价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及髂静脉支架通畅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手术时间为(171±35)min,吸栓时间为(263±89)s。与手术治疗前相比,手术治疗后静脉通畅度评分、健患肢膝上及膝下周径差均减小(均P<0.01);血红蛋白量减少,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上升(均P<0.01)。患者随访时间为1~12个月,其中1例患者7个月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经保守治疗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6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根据患者自主意愿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案。统计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睡眠质量、社会活动、体力活动及疲劳感、术后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2. 59±19. 71) min、切口长度(1. 94±0. 33) cm、术中出血量(12. 40±2. 97) m L及住院天数(7. 25±2. 54)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睡眠质量、社会活动及体力活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94. 44%(51/54)高于对照组84. 38%(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两组患者的6个月内复发及12个月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 41%(4/54)明显低于对照组15. 63%(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能明显改善其术中的相关指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评价新型导丝在辅助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修复术中通路建立过程中的操作性能和安全性。 方法 6只绵羊全身麻醉后,通过股动脉和肱动脉入路分别送入1根钕铁硼N50永磁体为磁头的磁性导丝,6 F Guiding协助导丝在腹主动脉末端或髂总动脉内对接,成功对接后将导丝拉出体外,建立导丝通路。观察导丝的可视性、可操作性及其与导管适配性。记录磁性导丝对接拉力、距离,分离拉力和操作时间等。实验后复查造影明确有无并发症,取材病理检查有无血管内膜损伤。结果 在6 F Guiding导丝协助下,磁性导丝在5只羊腹主动脉中顺利对接,另1只羊主动脉迂曲经5次尝试后成功对接,建立了腔内修复通路。平均操作时间15 s,导丝平均对吻距离为0.64 cm,平均分离拉力为0.7 N。术后复查造影未发现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穿孔等并发症,组织病理学检查无动脉内膜损伤。 结论 磁性导丝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安全性,可快速建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导丝通路,有利于解决髂动脉分支置管中导丝选入支架短腿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