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喷射心肌打孔填充不同凝胶支架后犬心肌孔道的演变规律以及不同凝胶支架在心肌组织中的组织相容性. 方法 12只健康杂种犬,体质量9~13 kg,年龄1~2岁,均分为琼脂糖凝胶(agarose hydrogel,AH)组、纤维蛋白凝胶(fibrin glue,FG)组、壳聚糖凝胶(chitosan hydrogel,CH)组,每组4只.各组用无针注射器分别喷射各种凝胶心肌打孔,于术后2、4、6周取含有孔道的心肌组织行HE、Masson染色,观察各种凝胶支架在心肌组织中的降解性和组织相容性,以及各组心肌孔道是否保留和开放. 结果 纤维蛋白凝胶2周内绝大部分已经降解,引起较少的炎性反应和胶原纤维增生,降解后心肌孔道闭塞,同时心内膜面发现附壁血栓形成;琼脂糖凝胶6周时仍有较多凝胶未降解,引起周围组织大量胶原增生,心肌孔道完全闭塞;壳聚糖凝胶的降解周期为4~6周,降解后可见心肌孔道开放及孔道壁内皮化. 结论 琼脂糖凝胶和纤维蛋白凝胶均不适合作为心肌孔道支架,而壳聚糖凝胶是一种良好的心肌孔道支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喷射心肌内给药的可行性以及载VEGF165、bFGF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对缺血心肌的促血管新生和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杂种犬32只,随机均分为单纯心肌梗死(SMI)组,高压喷射生理盐水(NS)组,高压喷射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Chitosan)组,高压喷射载VEGF165、bFGF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Chitosan+VEGF165+bFGF)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SMI组直接关胸,NS组、Chitosan组和Chitosan+VEGF165+bFGF组在结扎线以下左室前壁行高压喷射心肌内给药8~10次,1次/cm2。术后6周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查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处死动物前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术后6周心肌内仅有少量壳聚糖水凝胶样物质残留,其周围无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与SMI组比较,Chitosan组和Chitosan+VEGF165+bF-GF组梗死区新生血管数量增加(P<0.05),梗死面积缩小(P<0.05),左室舒张末压和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压喷射心肌内给药安全、可行;载VEGF165、bFGF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心肌内注射能促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脏X综合征患者120例,按随时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内皮素-1(ET-1)、NO、ET-1/NO水平、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χ~2=6.835,P=0.02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NO明显升高(t=3.365,P=0.003),ET-1水平及ET-1/NO明显降低(t=2.862、4.326,P=0.004、0.001)。观察组平板运动试验总运动时间、ST段压低1mV的时间、ST段最大压低幅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3.516、2.623、2.742,P=0.006、0.017、0.012)。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能减少心脏X综合征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延长运动总时间,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在应用药物的同时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治疗8周后判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6MVD)、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结果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观察组患者显效23例、有效19例、无效3例,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0.091,P=1.647)。治疗前两组患者SAQ评分和6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Q评分高于对照组,6MVD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MD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FM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通过改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能有效治疗难治性心绞痛和终末期冠心病,但心肌血运重建后透室壁性心肌孔道不能保持长时间通畅,容易闭合,从而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目的:认识高压喷射心肌打孔联合孔道内填充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对孔道的影响,以及该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犬的血管新生及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Injex无针注射器经适当改造后制作成高压喷射系统;由壳聚糖盐酸盐、β-甘油磷酸钠和羟基乙基纤维素按照一定的浓度比配制成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健康杂种犬24只随机均分为3组:①单纯心肌梗死组制模成功后直接关胸。②心肌打孔+水凝胶组将壳聚糖水凝胶于结扎线以下左室前壁行高压喷射透壁性心肌打孔8~10个(1孔/cm2)。③心肌打孔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相同部位行心肌打孔。6周后行血流动力学检测,计算微血管密度和心肌梗死面积,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孔道通畅情况,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胶原增生情况并计算Ⅰ、Ⅲ型胶原比值。结果与结论:①术后6周,心肌打孔组孔道明显缩小,部分节段已完全闭塞;心肌打孔+水凝胶组孔道仍未闭塞,开放直径100~300μm,部分节段已内皮化。②与单纯心肌梗死组比较,心肌打孔组和心肌打孔+水凝胶组促进了梗死区血管新...  相似文献   
6.
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和生物材料对受损心肌进行修复为心肌梗死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就生物材料联合生物活性分子、干细胞移植在原位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中的应用以及这种治疗方法在充分发挥其临床潜能前仍需克服的科研和临床困难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川西北地区老年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川西北地区脑梗死患者60例和对照组60例的血浆Hcy水平.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叶酸浓度及维生素B12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川西北地区脑梗死的发病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抗焦虑抑郁药物坦度螺酮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冠心病支架置人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86例给予坦度螺酮治疗6周,观察抗焦虑抑郁治疗前后HRV及QTd的变化情况。结果坦度螺酮治疗6周后HRV各参数明显升高(P〈0.05),QTd明显缩小(P〈0.01)。结论新型抗焦虑抑郁药物坦度螺酮能显著改善伴焦虑抑郁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且该药的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熊鹿  黄晶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12):2132-2136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能有效治疗难治性心绞痛和终末期冠心病,但心肌血运重建后透室壁性心肌孔道不能保持长时间通畅,容易闭合,从而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 目的: 认识高压喷射心肌打孔联合孔道内填充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对孔道的影响,以及该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犬的血管新生及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Injex无针注射器经适当改造后制作成高压喷射系统;由壳聚糖盐酸盐、β-甘油磷酸钠和羟基乙基纤维素按照一定的浓度比配制成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健康杂种犬24只随机均分为3组:①单纯心肌梗死组制模成功后直接关胸。②心肌打孔+水凝胶组将壳聚糖水凝胶于结扎线以下左室前壁行高压喷射透壁性心肌打孔8~10个(1孔/cm2)。③心肌打孔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相同部位行心肌打孔。6周后行血流动力学检测,计算微血管密度和心肌梗死面积,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孔道通畅情况,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胶原增生情况并计算Ⅰ、Ⅲ型胶原比值。 结果与结论:①术后6周,心肌打孔组孔道明显缩小,部分节段已完全闭塞;心肌打孔+水凝胶组孔道仍未闭塞,开放直径100~300 μm,部分节段已内皮化。②与单纯心肌梗死组比较,心肌打孔组和心肌打孔+水凝胶组促进了梗死区血管新生,且心肌打孔+水凝胶组缩小了梗死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左室重塑。提示高压喷射心肌打孔联合孔道内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填充有助于保持孔道的通畅,能促进孔道周围血管新生,缩小梗死面积,具有改善左室重塑的作用,是治疗心肌梗死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高压喷射;孔道;壳聚糖水凝胶;心肌梗死;血管新生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2.01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