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的关系,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用情况,为儿科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年龄、过敏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内镜下表现和胃肠黏膜病理结果,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82例患儿中,36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占总人数的19.8%。激素组患儿出现血便、贫血,内镜下出现黏膜溃疡/管腔狭窄的比例,以及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146,P<0.05);激素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见黏膜溃疡/管腔狭窄(OR=10.830,95%CI:3.090~37.961,P<0.001)和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升高(OR=0.967,95%CI:0.941~0.993,P=0.015)可提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结论 内镜下见到黏膜溃疡/管腔狭窄,病理显示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明显升高,均提示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案中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2.
肾阳虚衰可致阴寒内盛,肾阴亏虚又可致内热之证。此二证多发于年老体衰者,或大病久病之后,系肾中精气受损,阴阳失其平秘所致。正如《素问·调经论》所说:“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以及张介宾云:“水火得其正则为精为气,水火失其和则为热为寒。”临证应辨清虚实真假,立方遣药又当灵活变通。笔者就肾虚寒热的辨治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贴治疗婴儿肠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1例患有婴儿肠绞痛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7例。A组患儿进行临床常规干预。B组患儿在A组基础上,采用小儿腹泻贴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C组患儿在A组基础上,单独采用小儿腹泻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观察并比较3组患儿的哭闹时间与烦躁时间。记录3组患儿治疗后14 d排烂便症状消失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B组、C组治疗后7 d、14 d的哭闹时间、烦躁时间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治疗后7 d、14 d的哭闹时间、烦躁时间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排烂便症状消失比例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化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小儿腹泻贴治疗婴儿肠绞痛安全性佳,可明显改善肠绞痛症状,减少哭闹时间与烦燥时间,小儿腹泻贴外用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内服治疗婴儿...  相似文献   
4.
熊莉娅  耿岚岚  杨敏  陈佩瑜  龚四堂 《广东医学》2013,34(15):2308-2310
目的检测急性轮状病毒(RV)肠炎乳鼠小肠黏膜中Toll受体(TLRs)的mRNA表达水平。方法将30只乳鼠随机分为RV感染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RV感染后第3和6天处死乳鼠,无菌取出小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乳鼠小肠TLRs、γ干扰素(IFN-γ)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感染后3 d,小肠黏膜TLR2~9、IFN-γ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小肠黏膜TLRs mRNA处于低水平表达,在感染6 d后,RV感染组小肠黏膜TLRs、IFN-γmRNA表达水平未见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黏膜TLRs低水平表达可能是婴幼儿RV肠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隔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住院确诊的8例十二指肠隔膜并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隔膜切开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 包括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内镜治疗及随访情况等。结果 8例患儿中男4例、女4例, 发病年龄为0~12月龄, 病程为6~18个月, 确诊年龄为6~20月龄, 主要表现为反复腹胀、非胆汁样呕吐及营养不良。1例合并顽固性低钠, 首诊于本院内分泌科, 考虑非典型性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曾予氢化可的松治疗, 血钠恢复正常, 呕吐仍反复。1例在外院经历腹腔镜下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 术后仍反复呕吐, 内镜下发现十二指肠双隔膜。8例均无合并其他畸形, 十二指肠隔膜均位于十二指肠降段, 十二指肠乳头均位于隔膜下方。3例先用球囊扩张隔膜, 探查十二指肠隔膜开口范围后切开隔膜, 5例导丝探查隔膜口后直接实施隔膜切开术, 8例均经内镜下隔膜切开术成功治疗, 手术时间为12~30 min。术中无肠穿孔、活动性出血、十二指肠乳头损伤。术后1个月随访, 术后体重比术前体重增...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和IL-5在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结肠炎(EC)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探讨TLR4在儿童E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EC患儿的结肠黏膜标本,共28例,同期收集肠黏膜正常对照组25例。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结肠黏膜中TLR4、IL-5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EC组患儿主要表现为血便、腹泻,大多患儿内镜下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小结节增生、糜烂和阿弗它溃疡,8例患儿内镜下结肠黏膜正常;黏膜病理提示黏膜下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均≥20个/高倍镜视野。对照组患儿主要表现为腹痛,内镜下示全结肠黏膜正常,黏膜病理示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EC组结肠黏膜TLR4水平降低(Z=-4.448,P <0.05),结肠黏膜IL-5表达水平增高(Z=-7.015,P <0.05)。TLR4、IL-5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325,P <0.05)。结论机体受到过敏原、毒素等刺激时,肠道TLR4不能反应性增高可能是EC发病机制之一。EC患儿肠组织TLR4表达明显下降,而IL-5明显升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辅助...  相似文献   
7.
患儿女, 3岁9月龄, 因间断呕吐2年于2022年2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 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后呕吐, 全身皮肤色黑, 哭时无泪,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贲门失弛缓症, 肾上腺功能检查示皮质醇减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 符合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基因检查存在AAAS基因c.923C>A纯合无义突变, 确诊为Allgrove综合征, 给予口服醋酸氢化可的松、左甲状腺素钠片及多潘立酮片, 门诊随访1年, 患儿皮肤、眼周色素渐变浅, 每个月呕吐4~5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云随访平台对炎症性肠病患儿实施延续护理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在云随访平台扩增了炎症性肠病患儿随访相关的模块及功能,融合信息化技术与优质护理资源为炎症性肠病患儿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居家延续护理.结果 66例患儿的家属注册使用患者App端,记录身高、体质量525次,饮食记录11095次,运动记录233次,睡眠记录119次.推送炎症性肠病专题知识14项,共2003次,已读1509次,已读率为75.34%.结论 云随访平台能为炎症性肠病患儿提供系统、规范、便利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居家延续护理服务,并为患儿提供便捷的疾病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儿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76例确诊EG的患儿纳入回顾性研究,总结和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腹痛(55.3%,42/76)、呕吐(39.5%,30/76)和便血(38.2%,29/76)。34例(44.7%,34/76)存在外周血血红蛋白降低,9例(11.8%,9/76)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增高,13例(17.1%,13/76)EOS百分比增高,32例(54.2%,32/59)血清总IgE增高,18例(36.7%,18/49)食物特异性IgE阳性,25例(32.9%,25/76)大便隐血试验阳性。51例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腹腔积液7例、盆腔积液4例和肠管节段性改变3例。76例均行内镜检查,黏膜充血水肿63例(82.9%),溃疡20例(26.3%),糜烂17例(22.4%),结节样隆起或增生11例(14.5%),正常9例(11.8%);黏膜病理主要表现为黏膜炎症,伴大量EOS浸润(≥20个/高倍视野)。12例(15.8%,12/76)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76例患儿经饮食回避、抗过敏、抑酸、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皮质类激素等综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74例,有效率为97.4%。其中,饮食回避、抗过敏药、抑酸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有效率为93.8%(61/65),皮质类激素治疗有效率为86.7%(13/15)。结论 儿童EG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均缺乏特异性;诊断方面,血清总IgE增高及食物特异性IgE检测阳性可作为该病诊断的参考,最终确诊仍需黏膜病理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0个/高倍视野);治疗方面,抗过敏药、抑酸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症治疗有效率高,可作首选方案,无需常规使用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