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将178例成功接受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三组,HbA1c< 6.0%组、HbA1c 6.0% ~ 7.0%组、HbA1c>7.0%组.用冠脉造影(CAG)及IVUS随访6~ 12个月,以CAG直径狭窄率≥50%为支架内再狭窄,用IVUS观察三组冠脉支架术后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负荷、新生内膜面积,初步探讨HbA1c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178例患者共201处病变,CAG随访示支架内再狭窄30例,再狭窄率14.9%,再狭窄患者的HbA1c水平为6.87%±0.56%,明显高于无再狭窄患者的6.05%±0.4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其中HbA1c<6.0%组发生再狭窄10例,HbA1c6.0% ~ 7.0%组8例,HbA1c> 7.0%组12例,HbA1c> 7.0%组再狭窄率为31.6%,明显高于HbA1c 6.0%~7.0%组的13.8%和HbA1c≤6.0%组的9.5%(P<0.01).相关分析表明HbA1c与新生斑块面积和斑块负荷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5和0.617,P< 0.01).结论 HbA1c升高可能与冠脉内膜增生有关,测定HbA1c有助于评估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风险,控制好HbA1c对预防冠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CM7基因启动子区-153A>T多态位点(rs1534310)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及对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87例宫颈癌患者和116名健康对照的MCM7-153A>T多态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构建含-153A>T多态位点所在启动子区的双荧光报告载体,分析MCM7基因启动子区-153A>T多态位点对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TT、AT、AA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频率分别为23.0%、46.0%和31.0%,在对照组中分别是27.6%、44.0%和28.4%.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发现,以TT基因型作为参照,AT和AA基因型均没有显著增加个体患宫颈癌的风险(OR=1.26,95%CI=0.63-2.52,P=0.522以及OPt=0.54,95%CI=0.62-2.79,P=0.48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含有-153A或T等位基因的启动子转录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P=0.825).结论:MCM7-153A>T多态位点不影响基因转录的活性,并且与广东汉族妇女宫颈癌易感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CM7基因启动子区-153A〉T多态位点(rs1534310)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及对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87例宫颈癌患者和116名健康对照的MCM7—153A〉T多态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构建含-153A〉T多态位点所在启动子区的双荧光报告载体,分析MCM7基因启动子区-153A〉T多态位点对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TT、AT、AA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频率分别为23.O%、46.O%和31.O%,在对照组中分别是27.6%、44.0%和28.4%,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发现,以TT基因型作为参照,AT和AA基因型均没有显著增加个体患宫颈癌的风险(OR=1.26,95%CI=0.63—2.52,P=0.522以及OR=0.54,95%CI=0.62—2.79,P=0.48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含有-153A或T等位基因的启动子转录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P=0.825)。结论:MCM7—153A〉T多态位点不影响基冈转录的活性,并且与广东汉族妇女宫颈癌易感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外膜及微循环功能,并根据FFR>0.83及IMR≥25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随访,以明确不同组别患者的预后。方法纳入FFR>0.75未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2例,进一步测量IMR值、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值(CFR)。根据是否IMR值≥25 U及FFR值>083分成4组,A组(IMR<25 U及FFR>0.83)、B组(IMR≥25 U及0.75<FFR≤0.83)、C组(IMR≥25 U及FFR>0.83)、D组(IMR<25 U及075<FFR≤0.83),其中A组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按照指南正规服用药物治疗。患者出院当天即开始随访,出院后2周以后每月随访1次,如病情变化随时就诊,随访截止日期2020年8月31日。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年龄、高血压病比例、Gensini积分、HDL-C、LDL-C、CFR值、Hcy 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B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比例、Gensini积分、LDL-C和Hcy较对照组高,HDL-C及CFR值较对照组低(P<0.05)。C组患者年龄及Hcy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D组患者HDL-C水平及Gensini积分较对照组高(P<0.05)。B组患者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MACE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组、D组MACE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6.
熊卿圆  岑锦明  曾赤佳 《广东医学》2020,41(20):2096-2101
目的 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 array)及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168例不明原因的智力低下或发育迟缓(mental retardation or developmental delay, MR/DD)患儿进行检测,分析在儿童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孤独症谱系障碍、先天发育异常中所检测到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探讨该技术对不明原因MR/DD患儿的病因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初步诊断为MR/DD的168例患儿,应用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ytoScan 750K芯片检测全基因组CNVs,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CNVs。结果168例患儿中使用G显带核型分析检测到14例异常,使用SNP array共检测到26例异常。其中18例共20个CNVs确认为致病性CNVs,13例与已知综合征相关。检测到的可能致病CNVs 4例,临床意义不明变异(varians of unknown clinical significance,VOUS)4例。结论可依据CNVs的大小和类型、遗传模式、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等来更好地解释SNP array技术所检测到的CNVs结果,为更多的不明原因MR/DD患儿提供明确的病因诊断依据,对深入研究MR/DD病因机制、患儿的预后及遗传咨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障碍与LP-PLA2、Hcy 的相关性,以及其发生、发展的相关危 险因素。方法 63 例冠脉造影显示临界病变(狭窄40%~70%,且测量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0.8),冠脉造 影术后测量前降支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值,以IMR 中位数为界分为IMR 正常组(<21.3 u)和IMR 升高组 (≥ 21.3 u)。分别记录和测定两组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值,分析各指标与IMR 的关系。结果 63 例患者完成IMR 测量,IMR 范围: 6.5~42.3 u,中位数:21.3 u,与正常组比较,IMR 升高组HDL-C 和CFR 更低,而Hcy 和年龄较高(P <0.05); IMR 值与Hcy、年龄及LDL-C(r =0.263)呈正相关(P <0.05),与CFR、HDL-C 呈负相关(P <0.05),与LPLPA2 水平无相关性(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 是IMR 升高的危险因素(P <0.05), HDL-C、CFR 是IMR 升高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① FFR>0.8 的冠脉临界病变中,CFR 可作为评估冠 脉微循环的指标;②年龄和Hcy 是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CFR 和HDL-C 是冠脉微循环的保护因素; ③年龄的增长、HDL-C 水平的降低和Hcy 可能参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病理过程,导致IMR 值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轻中度狭窄病变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分析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冠脉粥样斑块病变特征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探讨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关系。方法:患者91例,糖耐量异常组(IGT组)50例,血糖正常组(NBG组)41例,均检测HbA1c。IVUS对两组患者病变血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测量靶病变的外弹力膜横截面积(EEMA)、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以及参考节段外弹力膜横截面积(REEMA)、管腔横截面积(RMAL)、参考节段斑块面积(RPA)、斑块负荷(RPB)。结果:IGT组HbA1c明显高于NBG组(P<0.05),IGT组冠状动脉内软斑块、偏心斑块和正性重构多见而钙化少,NBG组斑块多表现为硬斑块、钙化、无重构和负性重构(P<0.05);IGT组MLANBG组(P<0.05),RMAL明显NBG组(P<0.05),HbA1c水平与PA、PB呈正相关、与MLA呈负相关。结论:IVUS对评价冠脉轻中度病变有较高价值,IGT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较NBG患者严重和弥漫,HbA1c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