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早期模型肺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其中NS对照组为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12 h后取材,LPS1组、LPS2组为气管内滴注LPS 1.0 ml/kg(浓度为100μg/ml)后分别于12 h,24 h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肺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LPS2组大鼠肺组织TGF-β1的表达(140.081±21.854)较LPS1组(45.157±29.443)明显升高(P<0.05),并且两个损伤组(LPS1组、LPS2组)TGF-β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NS对照组(7.175±3.686)(P<0.05)。肺组织HE染色显示肺损伤24 h与12 h相比肺泡间隔增厚,间质增生,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浸润等表现明显增强。结论:ALI早期,TGF-β1诱导胶原合成可能在ALI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降钙素原(PCT)对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进展为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成人CAP患者409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展为脓毒症,将其分为脓毒症组201例,非脓毒症组208例,检测各组NLR和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NLR和PCT对成人CAP患者进展为脓毒症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组NLR和PCT水平均高于非脓毒症组(U=4 136.000、2 757.000,P均=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和PCT预测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93,最佳截断值为7.25、0.22 ng/ml,敏感度为82.1%、87.1%,特异度为86.1%、88.9%,阳性预测值为85.5%、88.7%性预测值为82.8%、87.3%,约登指数为0.68、0.76。结论 NLR和PCT对成人CAP患者进展为脓毒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PCT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早期是否存在肺纤维增生,探讨其在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其中对照组为气管内滴注NS(生理盐水)12h后取材,LPS1组、LPS2组为气管内滴注LPS 1.0ml/kg(浓度为100μg/ml)后分别于12h、24h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的浓度。结果:LPS2组大鼠血清PⅠCP浓度为(64.75±11.9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2.38±3.59)μg/L和LPS1组(13.96±4.30)μg/L(P〈0.05),而LPS1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LPS2组大鼠BALF中PⅠCP浓度为(35.26±3.32)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6.90±1.99)μg/L和LPS1组(6.92±2.50)μg/L(P〈0.05),而对照组和LPS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PS致大鼠ALI后24h血清及BALF中PⅠCP浓度显著增高提示ALI早期肺纤维增生存在。  相似文献   
4.
采用ELISA法对33例肺癌和28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能力的研究显示:肺癌患者PBMC分泌;IL-2R能力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但鳞癌、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之间,PBMC分泌sIL-2R能力无差别,三者分别较健康人显著增高(P<0.01)。在肺癌Ⅰ、Ⅱ、Ⅲ、Ⅳ期之间,PBMC分泌sIL-2R能力亦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是氧化应激的核心指标。本研究通过比较iNOS在脓毒症(sepsis)与机械通气(CMV)大鼠膈肌中iNOS 的变化,分析sepsis及CMV 对膈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32 只健康SD 大鼠随机分为4组( n=8),对照组、sepsis 组、CMV 组、sepsis + CMV 组。采用HE 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分析膈肌组织中iNOS 的表达。结果sepsis 组肺组织病理发生改变,而sepsis + CMV 组肺部病理改变有所减轻。sepsis + CMV 组肺间质水肿明显减轻,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渗出减少。免疫组化显示iNOS 的表达在sepsis组、CMV 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 < 0.05);sepsis +CMV 组iNOS 表达较单独sepsis组及CMV 组增加更为明显(P < 0.05)。结论内毒素8 mg/kg 腹腔注射24 h,可明显增加膈肌的氧化损伤;CMV 8 h也可以导致膈肌氧化损伤增强;内毒素联合CMV 比单独sepsis 组及CMV 组膈肌氧化损伤增加更明显,这可能是呼吸衰竭及撤机困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紧密连接蛋白在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上皮细胞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脂多糖致伤组。气管切开后滴注脂多糖0.5mL/kg(0.2mg/mL)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4h和24h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肺组织Occludin和Zo-1蛋白的表达。结果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后4h肺泡上皮细胞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24h后有所恢复,但仍比对照组表达减少。结论急性肺损伤早期即出现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减少,Occludin和Zo-1表达与急性肺损伤发生密切相关,急性肺损伤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与肺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据统计高达25%~30%,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原因的首位。研究证实,内皮细胞作为脓毒症众多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着疾病的进展。脓毒症时失控的炎症反应破坏了内皮细胞的生理性凝血调节机制,甚至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本文综述了脓毒症时受损的内皮细胞对凝血调节机制的影响,旨在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来帮助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病情,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1、IL-4、IL-6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IL-1、IL-4、IL-6的水平,及根治手术对其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生物学方法及酶联免疫方法测定40例肺癌手术前、14例肺癌根治手术前后、30例正常对照者及22例肺部良性疾病者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肺癌组分泌IL-1、IL-4、IL-6(分别为0.566±0.102,7.918±5.071pg/ml,3.499±2.08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640±0.123,19.297±10.685pg/ml,5.372±0.113,均P<0.01),且相互间无相关性.根治手术后产生IL-1、IL-4水平明显提高(分别为t=5.067,P<0.01;t=2.244,P<0.05).结论检测PBMCs分泌IL-1、IL-4水平对肺癌的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检测意义更大,且对监测疗效,提示预后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的理论认为水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是以简单扩散的方式。直到 1990年代初 ,水通道 1[1] (AQP1,CHIP2 8)的发现才改写了以往的理论 ,因为水通道可以提供另一种液体转运的途径。水通道 1分布于体内的不同组织 ,它不仅参与生理状态下液体的转运 ,可能还与病理状态下液体的转运失衡有关。本实验通过观察内毒素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泡毛细血管膜AQP1的变化 ,为进一步研究肺水代谢异常的机制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随机将 45只雄性SD大鼠分成2组 ,盐水对照组 (9只 )及实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对大鼠膈肌收缩功能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为探索呼吸衰竭发生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2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对照组(10只)气管内灌注生理盐水;(2)实验组气管内灌注内毒素,浓度为200 ?g/ml,剂量为0.5 ml/kg,制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动物模型,再分为观察4 h(内毒素4 h组,9只)及24 h(内毒素24 h组,9只)2组.然后,取膈肌肌条,用体外电生理方法测定膈肌的最大收缩力、颤搐收缩峰值及疲劳指数.另外取膈肌标本固定后做电镜检测.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 (1)内毒素4 h组膈肌的收缩力及颤搐收缩峰值[(3.4 ±1.9)及(0.9±0.4)N/cm2,经肌肉横截面积校正]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7±4.3)及(2.2±1.7)N/cm2,F值分别为3.59、3.78,P<0.05];内毒素24 h组膈肌的收缩力及颤搐收缩峰值[(4.1±1.2)和(1.2±0.7)N/cm2]较内毒素4 h组明显恢复.(2)膈肌的疲劳指数在内毒素4 h及24 h组(分别为0.07±0.06和0.12±0.07)均较对照组(0.26±0.14)明显下降(F=9.27,P<0.01).(3)内毒素4 h组及24 h组电镜下显示膈肌间线粒体肿胀、嵴减少,外膜模糊、变形,部分溶解破坏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 内毒素可导致ALI大鼠膈肌的收缩力下降并易于疲劳,这可能是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