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肌钙蛋白Ⅰ测定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棱  沈晓丽 《华西医学》1998,13(4):430-431
本文通过对3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例正常人在静息时的血浆儿茶酚胺的测定,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组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明显高于正常组,并有显著差异,但原发性高血压组的血压与NE相关。而原发性高血压组和正常组的血浆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却没有明显差异,另外无论是原发性高血压组还是正常组的各年龄段的篾因浆NE、E、DA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高血压病患者切迹P波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50例高血压病人心电图记录出现P波切迹者,按P波时限分两组:高血压A组(P波时限<0.11秒)高血压B组(P波时限≥0.11秒)。分析高血压A组,B组心脏临床异常事件检出率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高血压A组心脏临床异常事件检出率为18%,高血压B组为71%(P<0.01)。结论:宽时限P波切迹提示发生心脏临床异常事件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Ⅱ类抗原(HLAⅡ)与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相关性。方法:用HLA单克隆抗性体以微量淋巴细胞毒性试验调查32例福建地区VMC患者HLA-DR和DQ位点共20个特异性抗原频率,并与43例本地区政党人加以对照。结果:VMC病人与HLA-DQ7(RR=7.600,PC=0.002)和DQ2(RR=0.161,PC=0.002)抗原分别为显著正、负相关结论:VMC与HLAⅡ类抗原异常表  相似文献   
5.
陈群  胡锡衷  俞玲  潘棱 《现代康复》1999,3(10):1228-1229
高血压病极易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如脑梗塞,心肌梗塞和四肢动脉血管闭塞性病变等。长期以来,降压治疗得到充分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但也有一些资料表明.单纯降压不能显地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一些血压水平并不很高的患却较早发生脑梗塞或心肌梗塞,近几年高血压病治疗的终点目标已从压力转移到靶器官保护方面上来。本综合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人多项代谢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血尿酸、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甲状腺激素,雄性激素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 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677位单核苷酸多态性(C-T)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 ine,Hcy)水平及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122例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显示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50%)与56例对照组(冠脉造影未发现任何可辨认斑块或狭窄)的MTHFR 677位单核苷酸多态性(C-T);用荧光衍生化后高效液相色谱法(h igh?perform ance liqu id chrom atography,HLPC)检测血浆总Hcy水平。结果①冠心病组Hcy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②冠心病组中TT、TC、CC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45%、25%;T等位基因频率为53%,C等位基因频率为47%。在对照组中TT、TC、CC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32%、43%;T等位基因频率为41%,C等位基因频率为59%。两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③两组的TT基因型者血浆Hcy浓度均显著高于CC和TC基因型者(P<0.05),而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THFR基因C677T点突变对冠心病发病有一定的关系。MTHFR基因纯合突变是引起高Hcy血症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心脏肌钙蛋白Ⅰ(cTnI)定量和定性测定方法,评价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固相层析免疫法(敏感阈值0.2ng/ml)对517份人血清标本分别进行cTnI定量和定性测定.结果定性分析cTnI阴性组、弱阳性组、阳性组和强阳性组其定量测定cTnI平均浓度分别为0.195、0.658、3.580和53.730ng/ml.两法总符合率为94.39(488/517),相对特异性91.35%(169/185),相对敏感性96.08%(319/332).固相层析免疫法18次重复测定四组已知浓度标本总符合率均100%;ELISA法测定结果变异系数在10%左右,所测范围可由1×10-2mg/ml至1×102ng/ml,测定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结论固相层析免疫法和ELISA法测定cTnI,两法结果较为符合,均有较好的准确度.前者稳定性较好,且操作更为简便快速,但对病情和疗效的观察有一定的限制.ELISA法检测结果明确,测定范围广,有助于病情和疗效观察,但精确度稍差.认为两法用于cTnI临床检测各有其长处,须把好试剂质量关和注重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342例患者的BNP浓度。其中充血性心衰(CHF,心源性)组179例,肺源性心衰组27例,无心衰的对照组136例。结果:(1)在无心衰对照组中,年龄小于55岁组的心源性浓度均值为(35.10±31.93)pg/ml,55~64岁组为(42.85±34.55)pg/ml,65~74岁组为(58.23±25.37)pg/ml,≥75岁组为(60.66±48.95)pg/ml,各组间BNP浓度均值虽随年龄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2)对照组中男性BNP浓度为(42.83±38.01)pg/ml,女性为(49.47±48.14)pg/ml,两者无显著差异;(3)在342例患者中BNP以100pg/ml为CHF的判断值时,其敏感性达92.8%,特异性达83.2%,阳性预测值达86.2%,阴性预测值达91.2%;(4)CHF(心源性)患者的BNP浓度均值为(1019.13±972.88)pg/ml,肺源性心衰组为(299.88±275.5)pg/ml,对照组为(45.86±42.89)pg/ml,CHF(心源性)组BN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肺源性心衰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BNP测定不仅可以作为CHF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还可用于参考性区分心源性心衰和肺源性心衰,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1例男性心肌缺血患者和14例男性正常人在静息下、无氧阈时和极量负荷时的各主要代谢指标的观察和分析比较,发现在静息时,两组无明显差异,而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当出现无氧阈时,心肌缺血组的摄氧量、相对摄氧量及通气量均低于正常组,两组有显著差异,而在极量负荷时,心肌缺血组的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最大氧脉搏和最大通气量均低于正常组,并有显著差异。心肌缺血姐的无氧阈比正常人提前出现,显然心肌缺血组的心功能和心脏储备能力均低于正常组,由此说明运动负荷试验能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心功能和心脏储备能力指标。  相似文献   
10.
人群脉压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群中脉压(PP)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同PP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对福建省8个高血压防治点1991年时年龄≥40岁的对象进行8年跟踪随访,共随访9612人(男4748人,女4864人),应达率为92.3%;(2)基线调查内容:一般情况、吸烟史、饮酒史、心脑血管既往史,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随访内容:急性心肌梗死(AMI)与脑卒中史、发病与死亡。PP分为〈30mm-Hg、30~39mmHg、40~49mmHg、50~59mmHg、60~69mmHg和≥70mmHg6组。结果:(1)人群中不同年龄组PP存在明显差异(P〈0.01),年龄与PP呈正相关关系(r=0.465,P〈0.01)。随体重指数增高PP随之升高(P〈0.05)。既往有脑卒中史者PP明显大于无脑卒中史者(P〈0.01);(2)进入与PP有关的回归方程的因素按标准偏回归系数大小依次为:年龄(0.467),体重指数(0.083),脑卒中(0.077),性别(0.079),吸烟史(0.035),P值除吸烟史=0.002外,余均=0.000;(3)AMI:8年中AMI发病率为0.8%,脑卒中发病率为4.1%,脑卒中的发病是AMI的5.6倍;无论是AMI或是脑卒中的发病率,在PP≥40mmHg各组均随PP升高而升高(P〈0.01),尤其在脑卒中发病中更明显(P〈0.01)。PP在30~39mmHg组两种疾病的发病率最低。结论:本研究提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既往脑卒中史等因素与PP水平有密切关系。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在PP≥40mmHg随PP增高而升高,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病;在30~39mmHg组发病率最低。PP是心脑血病的发病重要危险因素,PP的理想水平为30~39mm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