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儿童上肢手术后采用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并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麻醉)、B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吗啡皮下注射麻醉)、C组(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麻醉).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价镇痛效果,以FLACC评分<4分的维持时间作为有效镇痛时间.分别于术后1,2,4,6,8,12,24 h记录各组患儿镇痛情况、镇痛时间.并且随访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镇痛时间与术后各时相点不需镇痛治疗的例数上,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镇痛时间显著延长,且术后4,6,8,12,24 h不需镇痛治疗的例数明显增多(P<0.05).三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用于儿童上肢手术后镇痛,能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频喷射通气辅助非通气侧肺通气在胸科单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单肺隔离技术后动脉血氧分压提供一种新的通气模式.方法选择实施开胸单肺通气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30例,A组(常规单肺通气组):术中非通气侧肺(患肺)与大气相通,B组(常规单肺通气+非通气侧肺辅助高频通气):非通气侧肺与高频喷射通气机相连,使用HFJV模式(频率60次/min、气道压力0.5kg/cm2)辅助通气.分别记录术前双肺通气后10 min(T1)、单肺通气后15 min(T2)、单肺通气后35 min(T3)、单肺通气后60 min(T4),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T5)各时间点的HR、SpO2、MAP、Ppeak值、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通过血气分析结果中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 DO2)、计算肺内分流(Qs/Qt),同时观察2组肺萎陷分级.结果与A组相比,B组T2T4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升高,肺内分流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T5时间点相比,2组患者T2T4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 更多  相似文献   
3.
陈壁  李剑钢  沈国灿  桂琳 《医学信息》2019,(10):119-121
目的 探究高频通气在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单肺通气,观察组采用高频通气,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和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 min、20 min等时间点的HR、MAP的比较中,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通气应用在单肺通气低氧血症中,可以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对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较小,从而有效改善低氧血症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连续股神经阻滞与连续股收肌管阻滞在TKA术后患者跌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84例行TKA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参照组实施连续股神经阻滞,研究组实施连续股收肌管阻滞,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息痛和活动痛VAS评分、各时间点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治疗前,参照组和研究组的静息痛VAS评分、活动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静息痛VAS评分、活动痛VAS评分低于参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和48 h后,研究组的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两组的股四头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TKA术后患者跌倒现象,实施连续骨神经组织和连续股收肌管组织的效果均比较理想,但连续股收肌管阻滞在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方面作用更大,更加适合应用在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正高海拔环境可影响高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 PK)[1]。丙泊酚临床常用剂量范围内游离部分仅占1%~3%[2],属于高血浆蛋白结合药物。有研究显示,高海拔地区患者丙泊酚麻醉用量增加[3]。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丙泊酚为目前常用给药方式,这种基于PK模型的给药方式是否受所选模型参数、海拔高度的影响,其药效学特征和安全性等相关研究资料有限。因此,本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