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 病例资料 患者 男,28岁.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疼痛,大便变细,10余天前,小便次数增多,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0.05 ng/mL. MRI检查示:前列腺区不规则团块状等T1长T2信号影(图1),内可见低信号分隔,DWI扩散受限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边界欠清,累及直肠前壁、膀胱后壁.注射Gd-DTPA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2),直肠前壁明显增厚(图3).CT检查:前列腺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团块(图4),边界不清,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图5).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可见盆腔巨大肿块,与膀胱壁、直肠、精囊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骶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骶骨肿块(脊索瘤15例,骨巨细胞瘤16例)磁共振DWI和DCE-MRI表现,观察病灶大小、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统计ADC值、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增强峰值(EP),分别比较两组参数(ADC、TTP、MCER、EP),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ADC、MCER、EP鉴别诊断骶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93.7%; 75%、100%; 91.7%、86.7%。三种参数AUC分别为0.858;0.883;0.950。脊索瘤TIC曲线Ⅰ型13例(86.7%),Ⅱ型2例(13.3%);骨巨细胞瘤TIC曲线例Ⅱ型5例(41.7%),Ⅰ型7例(58.3%)。结论:DWI和DEC-MRI有助于骶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及模拟置钉技术评估S2髂骨螺钉在国人儿童应用可行性,且优化测量其钉道参数。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骨盆CT扫描且年龄5~16岁的儿童骨盆影像学资料83例,排除骨折、畸形、肿瘤等情况,其中男44例,女39例,年龄(10.66±3.52)岁,依据年龄分为4组(A组5~7岁;B组8~10岁;C组11~13岁;D组14~16岁)。将获得的原始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三维重建骨盆骨性结构,并在三维视图模拟分别以螺钉最大头倾角、最小头倾角置入直径6.5 mm S2髂骨螺钉。随后在3-Matic软件中分别测量最大头倾角和最小头倾角下螺钉冠状位夹角、矢状位尾倾角、横断位外展角、置钉总长度、骶骨内螺钉长度、髂骨宽度、进钉点距皮肤距离。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S2髂骨螺钉置钉参数间的差异及性别与左右侧别间差异。结果:83例儿童均可置入直径6.5 mm S2髂骨螺钉。各置钉参数左右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岁儿童螺钉冠状位角度小于其他年龄段(P<0.05);但在螺钉矢状位角度上,在螺钉最大头倾角下5~7岁儿童可获得较大角度,但在最小头倾角下较大角度获得年龄组为11~13岁。螺钉横断位角度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岁男童在最大头角下的冠状位角度和最小头倾角下的矢状位角度均大于女童(P<0.05);8~10岁女童最小头倾角下的冠状位角度大于男童(P<0.05);其余置钉角度参数男女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髂骨最小宽度、最长钉道距离及骶骨内螺钉长度差异随年龄增长,均呈增长趋势(P<0.05)。5~7岁及8~10岁女童皮肤距离均大于男性(P<0.05)。男童在14~16岁髂骨最小宽度宽于同阶段女童(P<0.05)。而5~7岁及11~13岁女童,最长钉道距离长于同阶段男童(P<0.05)。结论:5~16岁儿童骨盆可安全容纳直径6.5 mm S2髂骨螺钉置入,但是由于儿童骨盆骨性结构处于发育生长时期,需精准评估,规划合理钉道、选择合适螺钉长度。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乳腺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45例患者共53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31个(23例),恶性病灶22个(22例),所有患者均行双侧乳腺的常规MRI检查及DKI扫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获得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的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AK)、径向峰度(RK)值。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MK、AK及RK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统计学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上述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恶性病变的MK、AK及RK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MK、AK、RK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86、0.930、0.881;良恶性诊断界值分别为0.45900、0.7250、0.3430;敏感度分别为95.6%、86.4%、90.9%;特异度分别为64.5 %、87.1%、66.7%。结论:DKI获得的MK、AK、RK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双参数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支持向量机(SVM)及随机森林(RF)两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前列腺癌风险分级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经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119例,其中中低危组57例,高危组62例,入组患者均在术前2个月内行MRI检查。分别提取基于T2WI、ADC序列的影像组学特征。将入组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根据筛选后的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立基于T2WI、ADC、T2WI+ADC的SVM模型及RF模型,用测试组对模型进行验模型验证,检验每一种模型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风险分级的预测效能。结果 基于T2WI序列建立的SVM模型、RF模型的AUC分别为0.797、0.713;基于ADC序列建立的SVM模型、RF模型的AUC分别为0.826、0.667;T2WI+ADC序列建立SVM模型、RF模型的AUC分别0.871、0.724。联合双参数的模型预测效能优于单参数模型。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基于双参数磁共振的SVM及RF模型在一...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MRI特征,提高对本病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资料,其中良性31例、交界性15例、恶性5例。结果:51例叶状肿瘤的主要MRI表现:分叶状或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晰,T2WI信号多不均匀、可见低信号分隔,动态增强扫描可见低信号分隔不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渐进型和平台型为主。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叶状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66±0.18)×10-3、(1.54±0.17)×10-3和(1.33±0.23)×10-3mm2/s;恶性和交界性合并后(非良性)ADC值为(1.46±0.21)×10-3mm2/s,与良性肿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P<0.05)。结论:MRI能够准确显示乳腺叶状肿瘤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为术前明确诊断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