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 1995年以来采用脑脊液 ( C.S.F)置换疗法治疗 10 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和脑出血破入脑室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按 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及有关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1〕。并经颅脑 CT扫描及腰穿脑脊液检查证实。选择 1995~ 1999年收治的患者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置换术称治疗组 ,1990~ 1995年收治的患者称对照组。入院后均经 CT或腰穿呈均匀的血性脑脊液。1.2 治疗组 10 0例均系住院患者 ,男 6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4D多时相及心电编辑后处理方法对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128层螺旋CT对41例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屏气不足的患者进行扫描,利用4D多时相和/或心电编辑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重组,分析不同种类心律失常患者图像在利用不同图像重组方法前后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出现心律失常的35例患者中:窦性心律不齐17例、房性心律不齐10例、室性心律不齐8例,35例患者在未行4D多时相和心电编辑重组处理前图像质量均≤3分且无法达到临床诊断需要,采用4D多时相和/或心电编辑重组方法后图像质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453,P<0.05),且同时采用4D多时相和心电编辑重组方法的的图像质量最高。6例屏气不足的患者经4D多时相重组后其图像质量均≥4分。结论:128层螺旋CT特有的4D多时相及心电编辑重组方法可明显提高扫描中出现心律失常或屏气不足的受检者的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降低检查重复率。  相似文献   
3.
1987~1989年间,我们应用藻酸双酯钠(PSS)治疗41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并以丹参制剂为对照以评定其临床疗效。病例选择:(1)处理组(PSS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32~92岁,平63.5岁。病情属轻度1例,中度12例,重度28例。接受PSS治疗:PSS200mg+5%GS5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10天,然后口服PSS,每次50mg,每日三次,1~2  相似文献   
4.
胃间质瘤为黏膜下肿瘤,临床较少见,多发生于胃肌层,尤其向腔外生长的更少见.现报道1例向腔外生长的胃恶性间质瘤.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8岁,主因"间歇性左上腹痛20余天",门诊以"腹腔占位病变"收入院.查体:腹软,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左上腹部可触及一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上缘在左侧肋缘下,无法触及,无明显触痛.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其自限性强。病因尚不明了,临床表现多样,某些特殊体征出现较晚,缺乏特殊的辅助检查而易误诊及漏诊。本院1例误为“咽峡炎,败血症?”现报告如下、患儿,女,3岁。因高热、双膝关节痛8天,四肢、颜面浮肿4天入院。发病后第5天出现一过性大小不一的红色斑丘疹。先后给予鱼腥草注射液、先锋霉素Ⅳ及退热药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体查:T39.8℃,BP12.0/8.0kPa,右颌下淋巴结肿大,双结膜充血,草梅舌,咽红,右扁桃体Ⅱ度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无阳性征。手掌、脚掌皮硬呈朱砂色。实验室检查:WBC20.2×10~9/L,N0.7,L0.3。  相似文献   
6.
总胆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又称先天性总胆管扩张症,分为5型,其中I型,即胆总管囊性扩张最为多见,其胆囊管不受侵犯.作者等在1994年发现1例,为胆囊管囊肿(后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我院自1990年起使用体外反搏(ECP)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病人25例,取得较好疗效.我们应用华南牌Ⅳ型反搏机,每日一次,每次一小时,连续12次,根据病情给予1~4个  相似文献   
8.
肾脏肿瘤多数为恶性,良性少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L)为肾良性肿瘤,临床少见,约占全部肾肿瘤1%[1]。笔者报告3例,以初步探讨RAL在CT上的表现。 1 临床资料   例1 患者女性,62岁,B超示右肾后方肿块大小如拳,性质待定。CT显示肾右下极与肾实质相连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清楚,突出于肾实质外,有薄的包膜。外份为低密度病灶区,其内可见线样分隔影,CT值-77Hu,为脂肪密度。内份为高密度实性肿块,大小约61.0mm×67.3mm,增强扫描后,实质区有明显强化,血供丰富,低密度区无改变,右肾下极有明显受压征象,肾盂肾盏无破坏及侵犯。术中所见:右肾下极明显受压推移,肿物大小7.0cm×3.0cm×4.0cm,不均质,内有不规则囊性变,内份为实质性物质,肿物与周围组织有少许粘连,血供丰富,包膜完整。病理诊断: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定量指标评价猪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模型的价值。方法:10只实验中华小型猪,麻醉后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通过导丝缓慢注入左前降支远段1 ml微球混合液(含微球0.5×105/0.5 ml),建立CMD模型。分别于建模前60 min及建模后10 min行CT-MPI静息态和负荷态扫描。测量CT-MPI的定量指标,包括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以实验猪建模前后CT-MPI指标的变化为自身参照标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建模前后静息和负荷状态下MBF、MBV的差异。之后处死动物并行病理检查证实CMD心肌节段。结果:8只猪完成实验(2只猪于建模时死亡)。CMD区静息MBF、MBV分别为(98.6±20.9)ml·100 ml-1·min-1、(9.0±2.8)ml/100 ml;负荷MBF、MBV分别为(87.6±14.6)ml·100 ml-1·min-1、(8.0±1.8)ml/100 ml。CMD区静息和负荷MBF及MBV与非CMD区比较均减低(P<0.001)。HE染色低倍镜下显示损伤心肌与正常心肌并存,高倍镜下显示心肌细胞质黏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心肌细胞排列疏松,细胞核部分出现皱缩以及心肌细胞间质水肿。结论:本研究通过动态CT-MPI评价CMD动物模型,表明CMD心肌节段在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MBF值和MBV值均较造模前明显减低,MBF、MBV变化值可作为动态CT-MPI评价CMD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危重症之一,多数患者起病突然,发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少数起病缓慢者疼痛不显著。现将我院就诊无典型症状的巨大主动脉夹层l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