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像学评估在耳蜗植入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耳蜗植入术中的价值。方法:37例感音性神经性聋患者术前常规行颞骨HRCT及MRI检查,术后行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其中5例术后行CT复查。结果:CT显示2例Mondini畸形(4耳),2例前庭导水管扩张(4耳),1例迷路骨化(1耳),1例内听道狭窄(2耳)。MRI显示Mondini畸形3例(6耳),前庭导水管扩张2例(4耳),1例并内淋巴囊扩张(2耳),2例迷路纤维化(2耳)。术后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显示植入电极形态、位置良好。CT显示1例电极滑脱。结论:CT及MRI对耳蜗植入术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结合CT对术后评估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改进灌注成像技术 ,对大脑不同区域血流分布的差异作初步探索。方法 :2 0例无运动系统或基底节区病变受检者行基底节层面灌注扫描。通过高压注射器团注对比剂 (30 0mg/ml浓度ultravist) ,流速 5ml/s,总量 4 0ml。在对比剂注射第 9s开始行灌注扫描。扫描条件 :12 0kV ,15 0mA ,速度 1层 /s ,层厚 5~ 8mm ,IOV 2 0 0mm× 2 0 0mm ,连续无间隔扫描 30s,图像重建时间 0 .5s。结果 :在开始注射对比剂第 9s行CT扫描 ,能获得较完整的动脉血管和脑实质内的灌注图像。灌注扫描数据用较小的间隔重建可获得较为平滑的γ 变量曲线。大脑两侧基底节区血流灌注量不等 ,上升值、峰值与上升斜率均左侧大于右侧 ,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CT灌注技术是研究大脑血流分布的一个新的重要方法。大脑两侧基底节区血流灌注量的差异可能与人们的运动优势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外生型肝癌的影像特点,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临床证实的外生型肝癌病例。结果外生型肝癌瘤体较大(4.5-12.0cm),易坏死或出血。动态增强扫描8例(8/9)动脉期瘤内可见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强化程度低于肝实质。肿瘤易侵犯邻近器官及大血管。结论外生型肝癌具有特殊形态学改变及生物学行为,CT、MRI增强扫描大部分仍具有肝癌强化特点,与其他腹腔或腹膜后巨大占位性病变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DR与MSCT在耳蜗植入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5例耳蜗植入术后的患者分别进行DR和MSCT检查。DR采用改良Stenver位拍片,MSCT采用高分辨骨算法重建。所得数据传至工作站分别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强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15例中,DR仅有3例可大致判断电极位于耳蜗内,1例位于耳蜗外,其余11例均无法判断是否位于耳蜗内。MSCT显示1例电极远端未进入耳蜗内,1例电极误置进入颈动脉管内,1例电极在耳蜗底圈内明显扭曲、返折。12例电极在耳蜗内走行正常。结论 DR对耳蜗植入术后的评估价值有限,而MSCT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可作为耳蜗植入术后的常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6.
肝脏局限性脂肪沉积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局限性脂肪沉积的发生机制、CT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8月间,CT检查发现肝局限性脂肪沉积症37例,其中男23例、女14例,平均年龄47.1岁。采用Aquilion16层螺旋CT机,自右膈顶向肝下缘连续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37例均符合CT诊断标准。结果肝局限性脂肪沉积症37例病灶分别位于S4段背侧15例、镰状韧带附着部14例、S1段4例、S2段2例、S7段2例;病灶大小为8mm-27mm,平均14.8mm;S4段背侧病灶主要为结节状9例和斑片状5例,镰状韧带附着部病变多为结节状12例;边缘清楚的病灶32例,部分边缘清楚的病灶5例。增强后37例病灶动脉期均未见强化,CT平扫+增强扫描复查,病灶均无明显的变化。局限性脂肪沉积的动脉期能谱曲线向下,而静脉期曲线明显向上,但仍低于正常肝实质曲线。结论肝局限性脂肪沉积症主要与异位静脉引流有关,根据本病的CT表现特征诊断不难,但要注意排除肝内其他类似的占位性病变,定期复查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在评价正常肝脏射频消融后病理学动态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对20只正常兔肝脏进行射频消融后,将每5只随机分为4组:消融即刻,1周,2周,4周分别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后,处死并取出肝脏进行大体病理和镜下病理学检查。结果消融即刻病灶中心为凝固性坏死,CT动脉期周边可见环形强化,病理消融灶周围肝窦充血;1~2周消融灶周围出现稍低密度环,密度低于其外围的肝实质,增强扫描可见环形强化,4周仍可见低或等密度环,但增强动脉期、实质期可清晰显示包膜强化程度减轻。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反映消融的病理学变化,从而可用于评价肝脏肿瘤射频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颅面骨骨纤维结构不良与骨化性纤维瘤的CT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颅面骨骨纤维结构不良与骨化性纤维瘤的CT表现,探讨二者的CT鉴别要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骨纤维结构不良及8例骨化性纤维瘤患者临床及CT资料。采用鼻窦横断面CT扫描,层厚5mm,间距5mm,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结果:骨纤维结构不良4例均为多骨型,受累骨均表现为弥漫性骨髓腔闭塞膨大,呈均匀或不均匀磨玻璃样高密度,病变骨与正常骨逐渐移行,无明确分界。骨化性纤维瘤8例中,单骨型6例,多骨型2例,CT表现为膨胀性骨性肿块,按其密度改变可分为:硬化型(或致密型)2例,囊型1例,混合型5例。病变骨与正常骨均有明确分界。结论:CT能清楚显示颅面骨病变的范围、密度、边界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有助于骨纤维结构不良与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造影中的技术与应用.方法 收集本院在2006-2007年有临床症状并行泌尿系统螺旋CT扫描的病例68例,扫描包括常规薄层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所有数据传输到Vitre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MPR、CPR、VR及MIP等三维重建.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重建出双肾、输尿管和膀胱三维图像,能旋转、切割、放大等清晰显示泌尿系统整体和局部细微结构、形状、走形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结论 采用适当的扫描方法和重建方法,16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有明显的优势能满足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提出脑膜瘤“完全型窄基锐角征”与“部分型窄基锐角征”。分析其产生原因以全面认识脑膜瘤生长方式和形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