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心理护理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临床明确诊断并能很好配合的成人偏头痛患者,年龄在22~50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心理护理;Ⅱ为对照组,采用口服西比灵。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综合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心理护理治疗妇科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且无应用大量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影响。方法 98例ICU气管插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ICU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干预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组UEX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原因:对照组导管固定不牢固2例,患者神志不清躁动不安2例,缺乏有效肢体约束1例;干预组患者神志不清躁动不安1例。干预组非常满意及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ICU气管插管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烧伤创面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感染报道很少[1,2],其临床病理改变与一般皮肤病毒感染明显不同。笔者报告12例烧伤创面并发HSV-Ⅰ感染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治水平。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1995年11月~1996年7月,共收治此类病人12例,门诊发病8例,病房发病4例。男9例,女3例;年龄1~55岁,平均25.5岁。烧伤总面积0.1%~44%,平均5.8%,均以浅Ⅱ度烧伤为主。发病在伤后6~25天,平均12.1天。此时烧伤创面处于表皮再生活跃并趋于…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强度的加大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骨(软)组织损伤明显呈上升趋势,且日益趋向低龄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骨(软)组织损伤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使中医骨伤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医骨伤科是中医的特色专科,具有西医骨科学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伤寒论》二便证治和二便之间生理、病理相互关系进行了综合归纳、比较分析,以体现辨证论治的精神和方法,是一篇较好的作品,故愿推荐责刊发表,以资观摩。  相似文献   
7.
烧伤病人医院感染210例次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致病菌分布、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我院烧伤病房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 2 10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 此期间医院感染率为 2 4 .9% ,创面感染占 6 7.6 %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4 2株 ,检出率 2 5 .8% ,居第一位 ;铜绿假单胞菌 31株 ,检出率 19.0 % ,居第二位。静脉导管感染率与皮肤条件优劣有关。静脉导管感染及全身性感染等致病菌主要来源于创面。烧伤创面及其深部真菌感染率所占比例较大。丙肝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烧伤创面是烧伤病人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 ,高效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发生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严格注意血液、血制品的筛选及管理 ,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基质金属蛋白酶 7(MMP 7)降低“双断层” 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Xeno-ADM)免疫原性的可行性及对真皮支架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白色家猪边腹部皮肤,机械法制备0.5~0.6mm厚网状层即“双断层”真皮33块,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脱细胞处理组(B组)和脱细胞+MMP-7处理组(C组),每组11块。行HE染色,波形蛋白(Vimentin)、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ol Ⅳ)免疫组化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双断层”真皮组织的细胞、细胞碎片、毛发残留情况,LN、Col Ⅳ脱除及半定量情况,和真皮胶原支架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HE染色、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B组毛囊内仍残留毛发及含完整细胞的上皮根鞘,原微血管区域可见细胞核、细胞碎片样结构;C组毛囊内未见残留毛发及上皮根鞘,全部视野均未见完整细胞,偶见细胞核、细胞碎片样结构。LN和Col 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及半定量分析显示,B组LN和Col Ⅳ含量明显少于A组(P<0.01)但多于C组(P<0.01),C组LN和Col Ⅳ基本被完全脱除。扫描电镜及HE染色观察显示,B、C组胶原纤维排列规则近似A组,B组胶原纤维束及胶原纤维之间间隙较A组增大而C组又较B组增大;胶原纤维及胶原原纤维结构完整,未见断裂、融合等破坏性改变。结论 MMP-7处理“双断层”Xeno-ADM,能够有效降低其高免疫原性成分,同时保持真皮胶原支架的正常组织结构并相对扩大其三维网络空间,初步显示良好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量效关系。方法 50例ASAⅠ-Ⅱ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根据麻醉诱导瑞芬太尼剂量的不同:0.5、1.0、1.5、2.0、2.5μg/k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例),即Ⅰ-Ⅴ组。记录建立静脉通路30min(a)、插管前(b)、插管即刻(c)、插管后1min(d)、插管后5min(e)五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的变化,插管后1min抽血测血清皮质醇。结果随着瑞芬太尼剂量的增加,血清皮质醇浓度逐渐降低(P〈0.05)。组内与a时点比较,c、d时点Ⅰ、Ⅱ组HR、MAP明显升高(P〈0.01),Ⅳ、Ⅴ组明显降低(P〈0.01),Ⅲ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Ⅲ组比较,c、d时点Ⅰ、Ⅱ组HR、MAP、BIS升高(P〈0.05),Ⅳ、Ⅴ组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1.5μg/kg能很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并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武岩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17-218
目的 总结并探讨深度烧伤切(削)痂植皮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 对35例严重烧伤行深度创面切(削)痂植皮术39次,根据手术基本步骤制定并实施针对性护理配合措施,术前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和物品准备,术中强调尿量观察,及时输血输液,保持皮肤移植物活力和空气净化效果.结果 自体皮平均成活率96.6%,异体皮平均成活率84.2%;死亡3例,其中2例于术后7~12 d死亡.结论 针对切(削)痂植皮术基本步骤制定的护理配合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提高烧伤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