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测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期间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肺功能与哮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本院健康呼吸中心就诊的中、重度持续哮喘患者33例(哮喘组)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6个月,测定肺功能(FEV1、FEV1/FVC、PEF),诱导痰中EOS计数,记录哮喘控制得分(ACT)及患者哮喘生命质量评分。哮喘组在治疗开始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重复测定。且以10名健康者做为对照组,同期测定上述观察指标。同时记录吸入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共纳入38例患者,共有33例完成6个月或更长的随访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后1个月,FEV1值明显改善[分别为(2.53±0.46)L,(2.89±0.62)L,P〈0.01];3个月后上述变化更为显著达(3.19±0.47)L,与治疗1个月后相比发生显著变化(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EOS显著升高达(0.156±0.047)×10^6(P〈0.05),激素吸入治疗过程中可见显著性变化,3个月降至(0.072±0.015)×10^6,6个月后痰中EOS计数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58,P〈0.05)。吸入治疗后ACT评分明显改善,从治疗前(8±5)分增加至治疗后2个月(15±6)分,治疗后3个月到(20±4)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哮喘生命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哮喘组中共有12例患者(36.36%)获得完全控制。结论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哮喘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痰EOS计数,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应至少连用6个月或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的关系,并探讨EOS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对治疗方案调整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轻-中度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65例(轻度32例,中度33例),经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1年,随访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高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诱导痰EOS计数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记录哮喘控制测试得分。同时测定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诱导痰EOS计数、FEV1%、PEF%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结果共有63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全程。治疗1~3个月时患者肺功能恢复较快,治疗半年后肺功能仍有缓慢改善。在治疗第3个月时,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下降[治疗前(61±25)nmol/L,治疗3个月后(32±1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32,P〈0.05);治疗6个月时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降至(22±12)nmol/L,与治疗前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63,均P〈0.05);哮喘组EOS计数为(0.093±0.023)×10^9/L,治疗3个月后为(0.032±0.011)×10^9/L,与治疗前及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半年内痰中EOS计数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1、3、6、9、12个月随访时FEV1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呈负相关(r1=-0.537,r3=-0.658,r6=-0.623,r9=-0.537,r12=-0.597,均P〈0.05)。哮喘控制测试得分治疗前与治疗后1、3、6、9、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P〈0.05)。结论诱导痰EOS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可以较为敏感反映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可作为评价疗效及调整治疗方案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测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期间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肺功能与哮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本院健康呼吸中心就诊的中、重度持续哮喘患者33例(哮喘组)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6个月,测定肺功能(FEV1、FEV1/FVC、PEF),诱导痰中EOS计数,记录哮喘控制得分(ACT)及患者哮喘生命质量评分.哮喘组在治疗开始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重复测定.且以10名健康者做为对照组,同期测定上述观察指标.同时记录吸入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共纳入38例患者,共有33例完成6个月或更长的随访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后1个月,FEV1值明显改善[分别为(2.53±0.46)L,(2.89±0.62)L,P<0.01];3个月后上述变化更为显著达(3.19±0.47)L,与治疗1个月后相比发生显著变化(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EOS显著升高达(0.156±0.047)×10<'6>(P<0.05),激素吸入治疗过程中可见显著性变化,3个月降至(0.072±0.015)×10<'6>,6个月后痰中EOS计数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58,P<0.05).吸入治疗后ACT评分明显改善,从治疗前(8±5)分增加至治疗后2个月(15±6)分,治疗后3个月到(20±4)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哮喘生命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哮喘组中共有12例患者(36.36%)获得完全控制.结论 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哮喘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痰EOS计数,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应至少连用6个月或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ombined pulmonary fibrosis and emphysema,CPFE)患者肺功能特点,及是否能通过肺功能将CPFE、单纯肺气肿、未合并肺气肿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进行区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8例CPFE患者利用肺量计及脉冲振荡法测量的肺功能参数,并与单纯肺气肿患者(50例)、未合并肺气肿的IPF患者(46例)的肺功能进行了比较.结果 肺量计参数显示:CPFE组肺总量(TLC)% pred正常[(86.9±17.8)%],而未合并肺气肿的IPF组TLC% pred明显降低[(70.4±17.0)%],CPFE组的FEV1/FVC大致正常[(72.0±9.4)%],而单纯肺气肿组明显降低[(56.5±14.4)%],CPFE组、单纯肺气肿组及未合并肺气肿的IPF组的弥散功能均降低,分别为(57.2±17.3)%、(62.8±25.7)%、(66.9±21.5)%.脉冲振荡法测量的参数显示:CPFE组与未合并肺气肿的IPF组总气道阻力(R5)正常,而单纯肺气肿组明显增高[(161.3±69.0)%],虽然CPFE组、单纯肺气肿组及未合并肺气肿的IPF组外周气道阻力(R5-R20)均增加,但单纯肺气肿组较CPFE组和未合并肺气肿的IPF组增加更为明显(P=0.006,P=0.013),三组X5轻度减低,单纯肺气肿组较CPFE组和IPF组减低更为明显(P=0.004,P=0.047).相关分析显示:CPFE组、单纯肺气肿组R5-R20和RV/TLC呈正相关(r=0.44,P=0.01;r=0.66,P=0.01);CPFE组、单纯肺气肿组K与RV/TLC呈负相关(r=-0.51,P=0.01; r=-0.66,P=0.01),未合并肺气肿的IPF组TLC% pred与R5-R20和X5有相关性(r=-0.50,P=0.01; r=0.6,P=0.01).结论 CPFE的肺功能特点为肺容积正常,通气功能正常,弥散功能明显降低,总气道阻力及中心气道阻力正常,周边气道阻力增加和弹性阻力增高,肺的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冷空气激发前后运动性哮喘患者外周气道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运动性哮喘(EIA)患者过度通气冷空气后FEV1和脉冲震荡肺功能(IOS)指标的变化,探讨外周气道病变在EI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EIA组20例,35.8±10.3岁,男11例,女9例;健康对照组10例,33.0±8.3岁,男女各5例。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选取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入试验。受试者先行IOS和常规肺功能测定。然后行冷空气气道激发试验,在过度通气冷空气结束后第5、10、15、20、30分钟分别行常规肺功能检测(FEV1等)和IOS检测(R20、R5-R20等),以冷空气激发后FEV1下降≥10%作为冷空气激发试验阳性标准,计算激发前后中心气道阻力变化(ΔR20)和外周气道阻力变化[Δ(R5-R20)]。结果:(1)EIA组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在冷空气激发试验中达到的分钟通气量无明显差异;EIA组冷空气激发后FEV1降低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EIA组中有15例(占75%)患者冷空气激发试验阳性,健康对照组有1例(占10%)阳性。(2)冷空气激发试验前,EIA组受试者R5-R2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两组间R20无显著性差异。冷空气激发试验前后对比,激发后EIA组R5-R20、R20均较激发前显著升高;健康对照组激发后R5-R20较激发前显著升高,而R20无明显变化。冷空气激发后EIA组受试者Δ(R5-R20)与ΔR20相比差异显著,健康对照组受试者ΔR20和Δ(R5-R20)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冷空气激发试验对于EIA是一种敏感的辅助诊断方法;EIA患者普遍存在外周气道病变,稳定期患者中心气道阻力接近正常,而其外周气道阻力仍高于正常;EIA患者激发试验时外周气道反应强于中心气道,外周气道病变在EIA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去脂质量指数与骨强度关系.方法 纳入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94例及健康吸烟者47名,所有受试者均为男性,其中慢阻肺组年龄45~79岁,平均(65±7)岁,对照组年龄40~79岁,平均(58±9)岁.测定肺功能、机体构成及骨强度,采用慢阻肺评估测试中文版问卷、mMRC量表评价慢阻肺患者症状、记录其最近12个月急性加重次数及因此住院次数并进行比较.正态分布数据用均数±标准差、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若方差齐,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若方差不齐,则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稳定期慢阻肺组患者合并肌肉萎缩[去脂质量指数(FFMI)< 16 kg/m2]和骨折高风险[骨强度指数(SI)T<-1]的发生率分别为24.5% (23/94)和72.3%(68/94).合并肌肉萎缩的慢阻肺患者与肌肉体积正常的患者相比,FEV1占预计值%降低[(39±15)%,(50±16)%]、最近12个月急性加重次数增加[1.0(0~3.0),0(0~1.0)]、骨强度指数降低[(76±13)%,(86±16)%,t值和t’值分别为2.904,-1.476,2.728,均P<0.05],存在骨折高风险的慢阻肺患者与骨折低风险的患者相比,mMRC评分增加[2.0(1.0 ~3.0)和1.0(0~2.0)](Z值为-2.297,P<0.05).慢阻肺患者去脂指数与骨强度指数呈正相关(r=0.294,P<0.05).结论 合并肌肉萎缩和骨折高风险的稳定期男性慢阻肺患者肺功能降低,未来急性加重风险增加,二者呈正相关,慢阻肺患者应注意筛查上述合并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不同临床控制水平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状况及外周气道功能,观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炎症指标能否反映外周气道功能的改变.方法 收集在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哮喘患者66例,分为控制组(21例)、部分控制组(28例)、未控制组(17例)以及健康对照组(20名).所有受试者第1天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行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气道阻力及肺功能基础值、诱导痰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测定;第2天测定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_(NO)),若所测得的FEV_1≥70%预测值则行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当气道阻力升高至基础阻力2倍或乙酰甲胆碱达到最大浓度时终止试验,3 min后行气道阻力及通气功能检测;然后嘱受试者行5次深吸气后再复测气道阻力及通气功能.比较4组受试者诱导痰细胞计数和分类、诱导痰中ECP浓度、FE_(NO)水平与ACT评分间的相关性;观察激发后以及深吸气后外周气道阻力的变化与ACT评分、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痰ECP水平及FE_(NO)间的关系.结果 (1)哮喘患者诱导痰EOS计数、ECP浓度以及FE_(NO)随着控制水平的下降逐渐增高,且诱导痰EOS计数、ECP浓度均与ACT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和-0.56,均P<0.01).(2)在健康对照组,乙酰甲胆碱激发后中心气道阻力(R_(20))、外周气道阻力(R_5-R_(20))增高程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472,P>0.05),而在控制组及部分控制组激发试验后外周气道的反应强于中心气道(F值分别为18.09和14.14,均P<0.01),但激发后R_5-R_(20)的变化与ACT评分、诱导痰EOS计数、ECP、FE_(NO)水平间无相关性.(3)深吸气后,健康对照组R_5-R_(20)由(0.13±0.14)kPa·L~(-1)·s~(-1)降至(0.08±0.09)kPa·L~(-1)·s~(-1)(t=2.84,P<0.05),而控制组、部分控制组R_5-R_(20)分别由(0.24±0.15)、(0.31±0.18)kPa·L~(-1)·s~(-1)>增至(0.30±0.16)、(0.39±0.17)kPa·L~(-1)·s~(-1)(t值分别为3.90、4.68,均P<0.01),但相关分析显示,深吸气后R_5-R_(20)的变化与ACT评分、诱导痰EOS计数、ECP、FE_(NO)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即使在控制水平的哮喘患者,仍存在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且该炎症状态随着疾病控制水平的降低而逐渐加重;哮喘患者深吸气所致的外周气道舒张作用消失;检测诱导痰中的炎症指标并不能反映外周气道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肺外合并症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男性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慢阻肺男性患者86例,根据合并肺外合病症的数量分为0个(16例)、1个(38例)、2个(26例)、3个(6例);根据有无单一合并症分为有肌肉萎缩(16例)和无肌肉萎缩(70例),有抑郁症状(5例)和无抑郁症状(81例),有骨折高风险(62例)和无骨折风险(24例),有心血管合并症(25例)和无心血管合并症(61例)。采用慢阻肺评估测试(CAT)问卷中文版及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调查问卷(mMRC量表)对所有慢阻肺患者进行生活质量及呼吸困难程度进行评估,记录过去12个月急性加重次数。结果0、1、2、3个合并症者CAT评分分别为(14.25±7.11)、(14.00±7.90)、(14.96±6.70)、(25.67±7.06)分,有0、1、2个合并症者分别与有3个合并症者比较,P均〈0.05。有肌肉萎缩者CAT评分、mMRC评分、过去12个月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4.94±8.26)分、(2.44±1.26)分、(2.06±1.98)次,无肌肉萎缩者分别为(14.06±7.32)分、(1.514±1.32)分、(0.604±0.91)次,两两比较,P均〈0.05;有抑郁症状者CAT评分、mMRC评分、过去12个月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26.00±6.44)分、(3.004±0.71)分、(2.40±2.30)次,无抑郁症状者分别为(14.48±7.40)分、(1.604±1.34)分、(0.78±1.17)次,两两比较,P均〈0.05;有、无骨折高风险者mMRC评分分别为(1.90±1.38)、(1.13±1.08)分,两者比较,P〈0.05。结论肺外合并症影响稳定期慢阻肺男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合并症数量越多,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