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结核瘤、高级星形细胞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4例脑结核瘤、15例脑高级星形细胞瘤和21例脑转移瘤患者,在术前或接受治疗前行常规MRI和DWI。测量并计算3种疾病瘤体、瘤周围水肿带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区ADC值的比值(rADC值)。结果脑结核瘤瘤体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2±0.2)×10^-3mm^2·s^-1和1.6±0.3,高级星形细胞瘤瘤体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0.8±0.1)×10^-3mm^2·s^-1和1.1±0.1,转移瘤瘤体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0.8±0.1)×10^-3mm^2·s^-1和1.0±0.2。3种疾病瘤体平均ADC值(F=33.57,P〈0.01)之间和rADC值(F=33.27,P〈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结核瘤瘤周水肿带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8±0.1)×10^-3mm^2·s^-1和2.5±0.2,脑高级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带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4±0.2)×10^-3mm^2·s^-1和1.8±0.3,脑转移瘤瘤周水肿带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9±0.2)×10^-3mm^2·s^-1和2.3±0.5。3种疾病瘤周围水肿带平均ADC值(F=23.17,P〈0.01)之间和rADC值(F=5.94,P〈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MRI、DWI检测方法,根据病灶瘤体和瘤周水肿带的ADC和rADC值可帮助鉴别脑结核瘤、脑高级星形细胞瘤和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像参数对多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 ATCM技术扫描辐射等效仿真人体模。变换定位像采集参数:球管角度,管电流和管电压;变换螺旋扫描采集参数: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螺距,探测器准直方式和管电压。比较不同成像参数下的管电流、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和图像噪声。结果:90°侧位定位像比0°正位定位像的CTDIvol高28.45%。随着定位像的管电流和管电压的增加,CTDIvol有一定的降低。图像噪声随NI的增加而增大,CTDIvol随着NI的增加而减小。螺距、探测器准直和管电压变化时图像噪声基本保持不变。螺距=0.938时CTDIvol最大,当螺距从0.562增大到0.938 时CTDIvol增加约6.44%;当螺距从0.938增大到1.375和1.750时,CTDIvol分别减少11.67%和23.05%。宽且厚的探测器准直方式,X线剂量利用效率高和辐射剂量低。随着管电压的升高,CTDIvol逐渐减小。结论:定位像参数必须标准化才能保证ATCM技术发挥其功效;合理选择成像参数才能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MAR(Iterative Metal Artifact Reduction, IMAR)算法对降低人工髋关节病人术区金属伪影的作用.方法:26例髋关节植入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西门子双源CT(Siemens, SOMATOM Perspective)进行成像,CT重建的管电压分别采用80kVp和130kVp.分别在人工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骨骼内选取4个感兴趣区(ROI),在每个ROI内测定出相应的平均CT值,并在同一扫描层面上远离人工髋关节的肌肉和骨骼内分别选取4个ROI作为对照,在两种管电压情况下比较IMAR和常规FBP(filtered back projections, FBP)两种算法的CT值.结果:IMAR算法与FBP算法对周围及远端肌肉和骨骼的CT值在两种管电压下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AR均显示更低的CT值.结论:采用IMAR算法较传统的FBP算法相比能够明显降低人工髋关节植入后造成的金属伪影,并且采用IMAR算法结合高管电压较低管电压降低金属伪影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3D-ESWAN)在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内病灶铁沉积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2例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和22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3D-ESWAN检查,患者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为0~8.5分,病程为0.5 ~15.0年.ESWAN数据经后处理获得幅度图和相位图,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医师肓法评定MS病灶在常规MRI和ESWAN的表现,并在相位图分别测量患者半卵圆中心和正中侧脑室体旁之间层面的病灶和健康志愿者相应ROI的相位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MS患者病灶和对照组相应ROI相位值的差异,相位值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表示,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MS病灶相位值与EDSS评分、病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ESWAN后处理的幅度图和相位图分别观察MS病灶:共观察到650个病灶,其中213个(32.8%)病灶在幅度图和相位图同时显示,164个(25.2%)病灶单独在幅度图显示,273个(42.0%)病灶单独在相位图显示,较常规MRI(608个病灶)多观察到42个病灶.在相位图显示的486(273 +213)个病灶中,205个(31.5%)病灶表现为均匀低信号,45个(6.9%)病灶表现为环形低信号,236个(36.4%)病灶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2)424个(65.2%)侧脑室体旁病灶显示有“穿通静脉”,其中,198个(30.5%)急性病灶内“穿通静脉”扩张、延长,208个(32.9%)慢性病灶内“穿通静脉”变细、变短,但在5例稳定期MS患者中,12个(1.8%)慢性病灶显示“穿通静脉”扩张、延长.(3)MS病灶和对照组相应ROI相位值分别为- 0.05±0.08、0.06±0.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2.30,P<0.01).(4)MS病灶相位值与MS患者EDSS评分和病程均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98、0.99,P值均<0.01).结论 ESWAN所测的相位值能量化MS病灶内铁含量,为研究MS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下肢静脉病变顺、逆行造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病变顺、逆行造影X线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119侧)下肢静脉病变顺、逆行造影X线表现。结果:顺行造影显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84侧,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4侧,单纯性瓣膜关闭不全11侧,静脉瘤或弥漫性血管湖6侧,先天性下肢静脉发育异常4侧。逆行造影显示0级13侧,Ⅰ级58侧,Ⅱ级21侧,Ⅲ级19侧,Ⅳ级8侧。结论:下肢静脉病变顺、逆行同时造影能更好地显示下肢浅、深静脉瓣膜功能,为临床诊断或治疗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睾丸感染性和肿瘤性病变的CT认识及诊断、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睾丸感染性和肿瘤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睾丸化脓性炎症8例,3例合并脓肿形成.CT表现为患侧睾丸明显肿大,实质内密度明显减低,增强扫描睾丸内坏死液化区无强化,周围包膜明显环形强化,同时累及附睾和周围皮肤软组织.睾丸结核7例,2例合并结核性脓肿形成.CT表现为患侧睾丸肿大,形态不规则,实质密度不均,可见结节及坏死区,增强扫描实性结节持续明显强化,合并脓肿者可见多发环状厚壁强化,与附睾及阴囊隔粘连、分界不清.睾丸肿瘤25例,精原细胞瘤(13例)CT表现为患侧睾丸稍低密度的均匀或不均匀密度肿块影,轻中度持续强化,散在少许坏死;淋巴瘤(4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睾丸肿块,密度均匀,呈中度均匀强化;另有腺泡状横纹肌肉瘤2例,畸胎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内胚窦瘤2例,胚胎性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结论 睾丸感染性病变(化脓性炎症、结核)和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如发病时间、年龄、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有助于正确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CT血管成像(CTA)技术观察星点的位置,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解剖依据,同时评价减影CTA 技术在观察星点与横窦和乙状窦连接部(transverse and sigmoid sinus transition,TSST)关系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重建100例行头部CTA检查患者的星点影像资料,观察星点与体表骨性标志及静脉窦位置的关系.结果 星点到乳突尖、颧弓根、颞鳞-顶乳缝交点、外耳道口的距离分别为(49.6±4.3)mm,(55.6±4.6)mm、(24.6±4.1)mm,(44.1±3.6)mm,横窦和乙状窦连接部内角到乳突尖、颧弓根、星点、外耳道口、颞鳞-顶乳缝交点的距离分别为(35.4±4.9)mm,(41.4±4.7)mm,(17.6±4.2)mm,(27.8±3.8)mm,(15.2±3.9)mm,星点及TSST位置男性高于女性,左侧TSST位置较右侧靠后.星点主要位于横窦末段,右侧星点3%位于TSST前上方,83%恰好位于TSST水平,14%位于TSST后下方,左侧分别为5%,79%,16%.结论 减影CTA可以清楚显示TSST与星点的关系,乙状窦后人路手术第一钻孔点应选在星点后下>17mm以上位置,减影CTA术前检查获得个体解剖资料与传统定位TSST方法结合,对减少手术并发症及缩短手术进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MR弥散加权成像确立正常人脑不同结构表观弥散系数值,并分析不同年龄、不同结构间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在1.5T MR上对101例正常人先后行头部常规MRI和DWI,DWI在三个方向进行,b值为0,500,1000 s/mm2,年龄5~76岁,平均年龄40岁,男46例,女55例,分为青幼年组(<20岁)、成人组(20~60岁)、老年组(>60岁)三组,测量各年龄组脑内40个解剖结构的ADC值。结果:正常人脑内结构的ADC值:侧脑室体部脑脊液的ADC值最高,为(2.87±0.19)×10-3mm2/s,其次为皮层灰质的ADCav值(0.83±0.08)×10-3mm2/s,皮层白质的ADCav值为(0.78±0.07)×10-3mm2/s,脑内灰质结构尾状核头、壳核和丘脑的ADCav值最低,为(0.69±0.05)×10-3mm2/s,小脑灰质、海马、桥脑、小脑白质及脑内白质的ADCav值依次位于皮层白质与脑内灰质之间。除小脑灰质、小脑白质ADC值在三个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结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人脑不同解剖部位有不同的表观弥散系数值;且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解剖结构的脑组织弥散值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
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影像研究生的培养是造就现代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培养医学影像研究生的重点在于导师队伍建设和科室共同管理;医学影像基本功和影像诊断思维模式的训练;医学影像专业英语的学习;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生科研表达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SPIO标记的c-erbB2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探针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进一步将该探针用于活体MR基因成像与靶向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6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分为口服灌胃、静脉注射、腹腔注射3组,采用最大给药苗法,口服灌胃:总剂量为2 104.8 mg/kg,给药容积40 ml/kg;静脉注射:总剂量为438.5 mg/kg,给药容积25 ml/kg;腹腔注射:总剂量为1 578.6 mg/kg,给药容积30 ml/kg;各组还另设20只小鼠按相应方式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所有实验小鼠均在25℃室温下连续饲养14 d,观察并记录饲养期问小鼠的一般情况、主要脏器的病理学、血常规、凝血指标和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改变.结果 在观察期间,各组小鼠均末出现死亡,仅个别出现食欲下降、饮水量增多、腹泻、嗜睡、活动增加等,但均在3 d内恢复正常.脏器系数无统计学差异,肝、脾、肾、心、肺、骨髓、生殖器等主要脏器颜色、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改变,HE染色切片肝、脾、肾、心、肺、生殖器等细胞和Wright染色的骨髓细胞均无水肿、变性、坏死等改变,普鲁士蓝染色仅见肝、脾内分布少许监色铁颗粒.各组血常规、凝血指标及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PIO标记的c-erbB2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探针对小鼠无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