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临床用 2 0 %甘露醇是一种饱和溶液 ,极易析出结晶 ,既使在盐水中溶解后搁置一段时间又会再次出现结晶 ,现介绍一种方法可避免甘露醇重复出现结晶。用 80℃左右温水将甘露醇溶解后不断摇晃至冷却 ,或放入冷水中加快冷却速度 ,不停摇晃 ,直到甘露醇冷却至室温 ,停止摇晃后搁置。我们多次用此法溶解甘露醇 ,事后观察未再出现结晶。介绍避免甘露醇重复出现结晶的溶解法$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内科!210031@楼巧珍  相似文献   
2.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43岁女性患者,因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用量不详)。数分钟后,突然出现胸闷、恶心,随之很快呈昏迷状态。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异丙嗪及肾上腺素治疗。病情继续加重,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后心跳恢复,但无自主呼吸。P147次/min,血压测不出,口唇发绀,全身重度水肿,皮肤大片瘀斑,病程中无尿。实验室检查:SCr214μmol/L,BUN8.3mmol/L,K+2.9mmol/L,pH值6.67,BE-14。抢救44h,患者终因循环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冰盐水诱导亚低温对心肺复苏(CPR)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提高心肺复苏后临床疗效提供科学方法。 方法以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因"心搏骤停"到南京市浦口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35-79岁[(56.2±9.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0例,男17例,女3例)和对照组(n=20例,男16例,女4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复苏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复苏治疗的基础上加用4℃的0.9%氯化钠注射液经(外周或中心)静脉通道或骨髓腔通道注射快速诱导患者呈亚低温状态,并联合体外降温和药物降温维持亚低温的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后即刻和1 h的直肠温度与温度达标时间,比较两组患者ROSC后即刻、4 h、24 h、48 h、72 h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动脉血乳酸水平,评估亚低温对两组患者疗效的影响。 结果研究组患者ROSC后1 h的直肠温度为(34.2±0.4)℃,对照组为(36.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P<0.05)。两组患者在ROSC后48 h和72 h的GCS评分均较前升高,48h研究组GCS为(8.01±1.12)分,对照组为(6.76±1.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5)。72 h研究组GCS评分为(9.06±1.78)分,对照组为(7.47±1.2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5)。两组患者ROSC后4 h、24 h、48 h、72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在各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5.52±1.65)mmol/L、(3.96±1.71)mmol/L、(2.09±1.66)mmol/L、(1.77±1.59)mmol/L;对照组分别为(6.71±1.36)mmol/L、(5.33±1.27)mmol/L、(4.16±1.95)mmol/L、(2.06±1.72)mmol/L,两组各点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PR术后早期联合采用冰盐水诱导和体外、药物降温的亚低温治疗方法对心搏骤停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2005年1~6月收住60岁以上老年人42例,出现精神障碍者4例,发生率为9.5%,4例中男2例,女2例。出现症状:男性2例中1例较轻,住第3天出现一些烦躁症状,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后安静。但接下来几天仍然有烦躁不安、谵妄等症状,不配合治疗及护理,冲着护士吐唾沫,转科后第二天好转。另外1例则精神症状较明显,住院第2天即出现烦躁,第2、3天仍是烦躁不安,第4天加重,不配合治疗及护理,使用约束带后,对护士又打又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目标性控制颅内压(ICP)对颅脑损伤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南京浦口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与常规组(n=30)。两组术后入ICU均给予Lund治疗措施,在上述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进行"目标式、滴定式"的降ICP治疗,常规组进行非"目标式、滴定式"的降IC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ICU后不同时间点脑氧代谢指标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预后。结果两组转ICU后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脑氧摄取率均逐渐升高,动脉-颈内静脉氧差、血乳酸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在入ICU后48、96、120、144 h时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脑氧摄取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动脉-颈内静脉氧差、血乳酸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目标性控制ICP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并可积极改善脑氧代谢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由ARDS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的方式引用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俯卧位辅助治疗效果观察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未进行机械通气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每日进行俯卧位,吸氧方式为气管套管内吸氧或鼻导管吸氧,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排痰效果,及俯卧位辅助治疗后5~7天胸部X片或CT检查与俯卧位前进行比较。结果:俯卧位后指脉氧稳定或明显好转,痰液排出量明显增加,局部肺不张范围明显减少,双肺炎症情况减轻。结论:俯卧位可以促进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有效排痰,使患者肺部感染减轻或明显好转,同时,由于重力使背侧区域的肺泡重新膨胀,改善肺内分流,可使患者症状好转,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