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性孤立性纤维瘤的MRI表现,提高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MRI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3例患者年龄为38~52岁,平均44.7岁。1例病灶位于延髓前方,1例位于右侧顶枕部,1例位于松果体区。病灶边界均清楚,但信号差异较大,2例呈等T1等T2信号,1例呈长T1长T2信号,内可见条索样T2WI等或低信号影。FLAIR上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小片状囊变区(1例)及条索状T2WI低信号区(1例)明显强化,且囊变区强化较实质明显。3例均误诊,2例误诊为脑膜瘤,1例误诊为生殖细胞瘤。病理表现为镜下瘤细胞呈梭形,瘤细胞见纤维组织增生并胶原化。免疫组化:Vim(+)、CD34(+)、Bcl-2(+)。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罕见,易误诊,其表现形式多数与脑膜瘤、血管周细胞瘤类似,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颈部木村病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9例头颈部木村病的临床及MSCT表现。结果本组9例,分别为腮腺区6例、左颌下区、左面颊部及颏下三角区各1例。CT平扫3例表现边界清晰的结节影;另6例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的斑片状软组织肿块,伴邻近皮下组织受累;增强扫描9例病灶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本组9例病变均伴有周围多发淋巴结肿大及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结论木村病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多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联合成像技术方法。材料与方法14例肾结石、1例外伤肾破裂、5例正常人行16层螺旋CT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联合成像检查。采用MIP和VR进行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三维成像。结票19例MIP、VR图像能同时清晰显示肾动脉1~3级分支及肾盂、肾盏形态,其中图像质量优秀6例,占30%,良好13例,占65%,差1例,占5%。同层面腹主动脉平均CT值332±58Hu,肾动脉主干CT值289±46Hu,肾盂CT值1116±309Hu,肾皮质CT值167±23Hu,肾髓质CT值87±12Hu,肾集合系、肾动脉及肾实质三者之间的密度差异能形成对比度较高的清晰图像。结论采取2次对比剂团注后1次增强扫描,16层螺旋CT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联合成像技术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联合成像技术在复杂性肾结石微创PCNL术前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复杂性肾结石行微创PCNL患者80例分2组:实验组40例,常规术前检查外,加作CT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联合成像技术检查;对照组40例,术前只进行常规检查。对比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5±30)min、(100±30)min,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0%、82.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5%;结论 CT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联合成像技术能较好显示结石与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的解剖关系,对缩短复杂性肾结石微创手术时间、提高清除率和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用 16 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膈下动脉的显示,评价其在显示膈下动脉特别是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肝外营养血管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47 例未经治疗的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肝细胞癌组)和 78 例腹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对照组)患者的腹部 CTA 资料,对所有图像分别采用MIP、CPR和VR三种重建技术观察其显示双侧膈下动脉的能力,并测量其右侧膈下动脉的直径.结果 三种重建方法显示膈下动脉的能力有显著性差异,MIP明显优于CPR及VR,CPR又优于VR.肝细胞癌组右侧膈下动脉的平均直径为2.3±0.3 mm(1.6~2.8 mm),对照组右膈下动脉的平均直径为2.1±0.3 mm(1.2~2.8 mm).肝细胞癌组有膈下动脉的直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6 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快速、精确、非损伤性的显示双侧膈下动脉,能显示膈下动脉参与供血的直接征象(有分支进入瘤内)和间接征象(膈下动脉增粗),在肝细胞癌病人TACE术前方案的制订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 CT 尿路造影技术在复杂性肾结石 PCNL 术前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30例,术前行64排螺旋 CT 尿路造影检查,进行图像重组,根据结石空间分布关系设计并建立 PCNL 通道进行腔内碎石取石术)和对照组(30例,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治疗而术前只进行B 超、IVP 等常规检查,未行 CT 尿路造影检查)。结果:60例手术均获成功。实验组手术时间(82±32) min,术中出血量(88±42) mL,结石残留率为6.7%;对照组手术时间(142±40) min,术中出血量(101±51) mL,结石残留率为19.5%;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以及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 尿路造影能够清晰显示复杂性肾结石与肾动脉等重要周围结构的三维空间结构,有助于 PCNL 通道设计,提高了复杂性肾结石 PCNL 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对肾动脉变异和不同病变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肾动脉变异及异常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并对其行血管重组,方法包括MPR、MIP、VR、CPR.结果 62例患者中包括副肾动脉22例、肾动脉狭窄31例、肾动脉栓塞3例及肾动脉夹层6例.6例经手术证实,20例经DSA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I-DWI)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32例病理证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治疗前、1周期靶向治疗后行胸部常规MRI检查、DWI检查及CT增强检查,以第2周期靶向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的肿瘤最大径变化率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19例)和无效组(1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最大径的差异。同时比较MRI-DWI与增强CT对肿瘤及阻塞性肺不张的显像效果。 结果肿瘤最大径在两组内不同时间及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周期靶向治疗后,有效组肿瘤平均ADC值明显升高(×10-3 mm2/s:1.48±0.23 vs. 1.23±0.21,t=-15.45,P<0.01),而无效组治疗后ADC值变化不大(×10-3 mm2/s:1.20±0.27 vs.1.15±0.32,t=-1.69,P>0.05),并且有效组ADC值的升高率明显高于无效组(%:17.7±5.7 vs. 4.6±2.1,t=6.72,P<0.01)。CT图像可显示清楚肿瘤与不张肺组织边界6例(37.5%),MRI-DWI图像可显示肿瘤与肺不张组织边界13例(81.3%),高于CT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5)。 结论MRI-DWI较增强CT可更清晰地显示肺不张与肺肿瘤边界,便于肿瘤大小测量及疗效评估,ADC值可以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疗效做出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