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包膜期脑脓肿的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包膜期脑脓肿MRI表现。方法 经手术或临床抗炎证实的包膜期脑脓肿 3 1例 ,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3~75岁。 2 8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 ,3例仅行平扫。结果 所有病例脓肿壁上均有一光滑的低信号“暗带” ,增强扫描见脓肿壁呈厚度均匀的环形强化 ,9例有“多房征” ,10例有脑实质外播散 (即脑脓肿累及脑室内和 /或硬脑膜和 /或蛛网膜下腔 )。结论 包膜期脑脓肿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 ,其中“暗带”最具特征 ,其次为环状强化 ,“多房征”及脑实质外播散表现。  相似文献   
2.
听神经瘤伽玛刀术后邻近颅神经病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伽玛刀术后邻近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研究 5 8例行伽玛刀治疗后随访时间 12~ 2 6个月 (中位数 18个月 )的听神经瘤患者 ,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单变量卡方检验评价听神经瘤邻近颅神经病损的相关因素。结果 :伽玛刀术后肿瘤控制率为 94 9% ,三叉神经病损发生率为 2 0 % ,桥脑岩骨距≤ 1cm患者中无一发生术后三叉神经病损 ;面瘫发生率为 10 3% ,管内外肿瘤横截面最大径≤ 2cm患者中无一发生术后面瘫 ,术前 2 4例轻中度聋患者 ,术后 2 9 2 %仍保持在轻中度聋。结论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具有极高的肿瘤控制率 ,术后肿瘤邻近颅神经并发症低 ,术后神经病损发生可能与神经被照射的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听神经瘤伽玛刀术后并发脑积水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伽玛马术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58例行伽玛马治疗后随访时间12~26个月(中位数18个月)的听神经瘤患者,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单变量卡方检验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伽玛马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为14.3%,术前均无脑积水且增强均均的肿瘤中,术后有无肿瘤内坏死的两组患者中,脑积水发生率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听力神经伽玛刀术后并发症脑积水  相似文献   
4.
听神经瘤伽玛刀术后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研究58例行伽玛刀治疗后随访时间在12~26个月(中位数18个月)的听神经瘤病人。结果:伽玛刀术后肿瘤内坏死无强化率为62.5%,其中16.1%复强化。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为14.3%,肿瘤平均直径<2cm患者中无一发生术后脑积水。桥脑或/或小脑水肿的发生率为5.2%。卡方检验示术前肿瘤平均直径与术后脑积水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和/或肿瘤内坏死,两者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内坏死无强化为术后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术后并发症在影像上表现为脑积水及桥脑和/或小脑水肿。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随术前肿瘤平均直径增大而升高,术后脑积水的发生可能与肿瘤内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5.
男 ,6岁 ,阵发性左上腹痛 1年 ,加剧伴进食呕吐 10余天。体检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膨隆 ,左上腹弥漫性压痛。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肋下触及 ,甲乙线 8cm ,甲丙线 10cm ,丁丙线 3 .5cm ,脾右缘距正中线距离为 -0 .5cm ,边缘锐利 ,质中 ,脾右缘可触及切迹 ,脾脏表面光滑。左上腹扪及一包块约13cm× 9cm ,质硬 ,表面光滑 ,活动度差 ,实验室检查无特殊。B超 :肝、胆、胰未见异常。脾肿大 ,形态失常 ,内见 2个实质性圆形团块 ,大小分别为 10 .5cm× 9.8cm、10 .5cm× 8.8cm ,界清 ,包膜光滑 ,内回声不均匀 ,可见散在的…  相似文献   
6.
垂体脓肿的MRI表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4例经手术证实的垂体脓肿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平扫均未见正常垂体,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在主体环状强化灶上方和?蛐或两侧形成“子灶”3例,2例伴有视交叉明显强化,1例伴软脑膜强化。结论:垂体脓肿平扫无特征,增强后某些征象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结合S-CT在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30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B超、CT影像特点,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本组病例B超诊断率为59.3%,CT诊断率为73.3%,两者结合诊断准确率达80%。②本病的B超表现特点为:含结石肝内胆管扩张,受累肝叶纤维化;肝内可见回声不均的结节或肿块,胆管腔内见实体或乳头状肿物;肛管腔内可见粘液状物回声;肝门区有淋巴结肿大。局限性:左肝外叶肿瘤易受胃肠气干扰;小瘤肿易被结石声影掩盖;胆管内微小癌超声难以显示;癌性与炎症性胆管壁增厚、瘤内坏死液化与肝脓病在超声上均不易鉴别。③本病CT影像特点: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并含结石;肝内可见低密度占位,增强后有轻度或部分强化,肿块内可见结石嵌顿;肝内胆管可见软组织影充填,肝门部可见肿大淋马结。局限性:胆管内较小乳头状瘤,局限性胆管壁癌性增厚,不形成肿决的肝内胆管弥漫性病变,少数不强化的肝内等密度占位病变等,CT均较难诊断。结论:B超与CT相结合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诊所上具有重要价值。对于长期反复发作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均应行B超及CT检查:CT影像对于肿瘤术前定位,决定病灶...  相似文献   
8.
小肠粪石很少见,以往影像学报道多见于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和超声检查。笔者观察小肠粪石在CT上有典型表现,报道如下,以提高认识。1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粪石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30岁、65岁、69岁。1例因胃癌曾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其余2例无胃肠道手术史。患者均以肠梗阻就诊,均行小肠切开取石术证实为小肠粪石。使用SiemensPlus4型螺旋CT机行全腹部平扫,上至膈顶,下至耻骨联合。层厚10mm,间距10mm.2例患者检查前2h分次口服2%~3%浓度的泛影葡胺水溶液1000ml。1例患者未口服造影剂,直接行SCT检查。2结果3例均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GC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GCA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0.6~26岁,平均14.1岁。结果:12例患者中,皮脂腺瘤2例,癫痫发作2例,智力减退1例,室管膜下结节10例,脑皮质结节3例,颅压高症状9例,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TS)家族史2例。12例患者共13个SGCA,其中12个肿瘤位于孟氏孔附近,1个位于侧脑室体部;大小1.0~7.3cm,平均3.6cm;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占位效应明显;其中2个肿瘤中央或周围囊性变;CT平扫等或高密度,偶见周边钙化。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显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1例手术全切肿瘤,未见复发;1例次全切除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全切肿瘤,未见复发。结论:伴发TS的SGCA,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室管膜下结节有助于诊断的确立;不伴发TS的SGCA诊断,发病年龄及部位具有一定帮助;手术全切肿瘤是治疗SGC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