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脓性角膜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化脓性角膜炎病原学的变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至2006年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拟诊为真菌性、细菌性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11302例微生物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培养鉴定出病原微生物2896份,其中真菌1602份、细菌1161份、棘阿米巴原虫133份,总阳性率为25.62%.真菌培养阳性率为33.83%,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常见的致病真菌为镰刀菌属(62.23%)和曲霉菌素(14.61%);对2000年至2006年间培养的895株真菌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那他霉素、特比萘酚、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药物敏感性分别为88.83%、55·75%、28·60%和11·84%;镰刀菌属对那他霉素最敏感,曲霉菌素对特比萘酚敏感性高。常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8.78%(1126/5995),以G 球菌和G-杆菌为主,占检出细菌的85·52%;主要致病菌属为铜绿假单胞菌,其所占比例近年来有所下降,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属所占比例有明显增高;对2000年至2006年间培养的430株细菌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药物敏感性分别为82.09%、75.81%、66.98%和62.33%;假单胞菌属对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棘阿米巴检查(培养 刮片)阳性率为23.25%(133/572),其检出例数逐年升高。放线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和厌氧菌为少见病原体,非结核分枝杆菌多分离自屈光手术后的角膜感染。结论真菌和细菌为化脓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原体,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数逐年升高,放线菌及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角膜感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地分析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属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1985份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分析培养阳性菌属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共培养出细菌279株,阳性率为14.06%;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阴性球菌分别为119株(42.65%)、58株(20.79%)、98株(35.13%)及4株(1.43%)。假单孢菌属比例最高,为20.07%。细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妥布霉素的耐药百分比分别为20.2%、35.9%、15.5%及29.4%。老年组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妥布霉素的耐药百分比明显高于成人组(x^2=14.744,5.835,19.709;P〈0.05)。结论假单孢菌属及葡萄球菌属仍是细菌性角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各种菌属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均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眼部厌氧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厌氧菌苛氧、生长缓慢且常难以分离,易被忽视为“无菌性炎症”而贻误治疗。近年来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增加了厌氧菌的耐药性,使得厌氧菌感染的治疗更为棘手。眼部厌氧菌感染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眼部厌氧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眼部感染的病理机制、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段民航飞行员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分析其特征,以期获得正常参考值。

方法:随机选取2013-09/2014-07在民航总医院进行年度体检的现役民航飞行员,要求任何一眼裸眼视力≥1.0,无眼部疾病及相关全身疾病,按不同年龄将其分为4组,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每组50名100眼,应用OPTEC 6500视功能检测仪检测每眼在明视和暗视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的CS。

结果:各年龄段民航飞行员CS曲线均呈“倒U形”改变,在中频区(3.0c/d和6.0c/d)最高。明视状态下,空间频率6、12和18c/d,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CS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暗视状态下,空间频率1.5、3和6c/d,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CS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该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不同年龄段民航飞行员的CS特征,为深入研究民航飞行员的视功能特点以及获得民航飞行员CS正常值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于厌氧菌苛氧、生长缓慢且常难以分离,易被忽视为“无菌性炎症”而贻误治疗。近年来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增加了厌氧菌的耐药性,使得厌氧菌感染的治疗更为棘手。眼部厌氧菌感染正日益受到重视。本就眼部厌氧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眼部感染的病理机制、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厌氧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理改变,探讨其致病机制。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5只。方法新西兰白兔按每组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随机选取1只作为对照。向实验组的兔右眼角膜基质内分别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悬液,建立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建模后5、8、12、17、23天进行临床表现评分,并取术眼角膜,分别进行角膜厌氧菌培养、组织病理学观察、CD4 /CD8 T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及ELISA方法测定TNF-α、IL-8含量。主要指标组织病理学改变、CD4 /CD8 T淋巴细胞表达、TNF-α及IL-8含量。结果兔厌氧菌性角膜炎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角膜基质浸润,伴有周围组织水肿,后期出现角膜新生血管。炎症细胞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在第8天和第17天出现两个峰值(500.0±164.3和665.0±28.1);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在第17天分别增加至118.0±17.2及60.5±13.0。角膜组织内CD4 、CD8 T淋巴细胞表达呈阳性,CD4 表达持续强于CD8 表达。角膜内TNF-α及IL-8含量在第5、12、17天分别为(21.99±4.56)pg/ml和(22.39±4.20) pg/ml、(9.32±2.89)pg/ml和(8.10±7.24)pg/ml、(20.72±8.20)pg/ml和(22.48±11.33)pg/ml。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及TNF-α、IL-8参与了厌氧菌性角膜炎的炎症反应过程,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具有重要作用。(眼科,2007,16:357-360)  相似文献   
7.
多西环素是一种金属离子螯合剂和广谱抗生素,其通过阻止酰基tRNA与mRNA-核糖体30S小亚基复合体上的受体结合而起抗菌作用。多西环素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活性、MMPs的合成、IL-1的合成、活性B细胞的功能、经脂多糖(LPS)激活巨噬细胞的一氧化氮合成途径以及胶原的合成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民航飞行学员角膜屈光术后的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稳定性, 探讨民航招收角膜屈光术后飞行学员标准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9日至2019年3月10日参加民航招收飞行学生体检鉴定合格且曾行角膜屈光术的学生病历资料, 包括手术方式、术前屈光等效球镜度数。对符合纳入标准者随访3年(每年1次), 测量UCVA并行眼科常规检查。使用Landolt缺口环形视力表测量UCVA。按照手术方式、术后观察时间、术前屈光等效球镜和术后残余角膜厚度进行分组, 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Wilcoxon检验比较随访与招飞时UCVA的变化。结果角膜屈光术后且招飞合格的飞行学员125例(240只眼), 第3年随访时, 21只眼(8.75%, 16例)UCVA<0.9, 其中3只眼(1.25%)等效球镜度数大于-0.5 D;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组、术后观察时间<3年组、术前屈光等效球镜-3.0~≤-4.5 D组、剩余角膜厚度460~≤490 μm组第3年随访时的UCVA与招飞时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0、2...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民航飞行员白内障患病率,探讨其航空医学鉴定. 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民航飞行员眼科检查资料,分析白内障患病特点和4例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特许飞行合格飞行员的随访资料.不同年龄组飞行员白内障检出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民航飞行员白内障检出率为0.28%,患病年龄21~67岁,不同年龄组之间白内障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7.737,P<0.01),40岁以上飞行员白内障检出率随年龄逐渐升高.晶状体混浊部位以皮质性混浊为主.4例特许飞行合格飞行员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良好,特许合格以来已累计安全飞行1300~4000 h,无空中不适及事故征候. 结论 我国民航飞行员目前白内障检出率较低,但患病率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白内障飞行员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功能受损时应临时停飞治疗,术后观察3个月,进行航空医学鉴定时若视功能良好,无影响飞行安全的并发症,可考虑特许飞行合格;特许飞行随访3~4年,若视功能稳定,特许飞行安全,无事故征候,可考虑飞行合格.  相似文献   
10.
病理性近视是最常见的难治性致盲眼病之一。病理性近视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目前已发现了多个候选基因。现就病理性近视相关基因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