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髁间凹陷的形态学特点和规律性,用于指导股骨远端手术中的定位、定向操作。方法取86侧干燥成人股骨骨骼标本,对股骨远端进行形态观察并测量股骨外髁前后径(X1)、髌面前切迹深(X2)、髌面切迹前后径(X3)、髁间窝深(X4)、外髁高(X5)、髌面下切迹深(X6),计算股骨髁髌面前切迹深指数(X2/X1)、股骨髁髌面下切迹深指数(X6/X5)、髁间窝深指数(X4/X1),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X1:(57.5±4.7)mm;X2:(6.3±2.3)mm;X3:(23.1±2.9)mm;X4:(28.1±3.0)mm;X5:(35.8±4.8)mm;X6:(8.7±1.1)mm;X2/X1:0.109±0.040;X6/X5:0.246±0.033;X4/X1:0.488±0.028,股骨外髁前后径与髁间窝深指数和股骨髁髌面前切迹深指数无相关性(r=0.103,P=0.343;r=0.118,P=0.281),外髁高与股骨髁髌面下切迹深指数呈负相关(r=-0.572,P=0.000)。结论股骨远端髁间凹陷的形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用于指导股骨远端手术中的定位、定向操作,有利于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2.
特殊情况下的阑尾炎,如阑尾的位置变异或/和周围组织、脏器粘连严重,不能行阑尾切除术。对此,我们采取阑尾粘膜剥脱术,于1995年至1999年共行此手术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18~56岁。慢性阑尾炎25例,病史2~9年;急性阑尾炎11例,病史2~10天。其手术方法:在阑尾根部距盲肠1cm处横形切开阑尾浆肌层至粘膜,不要切开粘膜,用弯血管钳紧贴阑尾粘膜于粘膜下层分离,然后用2把止血钳夹住剥离出的粘膜,于钳间切断粘膜。在盲肠上做一荷包缝合,并将断端翻入盲肠内,结扎荷包缝合,并加盲肠浆肌层缝合。提起夹住远端阑尾粘膜的止血钳,将粘膜拉直,用弯止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评价指间关节清理、骨赘切除、囊肿病灶旷置术治疗复发性指黏液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复发性指黏液囊肿患者21例, 其中针刺抽吸注射类固醇激素后复发3例, 囊肿切除加局部植皮修复术后复发5例, 单纯囊肿切除术后复发13例。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指间关节清理、骨赘切除、囊肿病灶旷置术治疗, 仅保留指间关节双侧的侧副韧带及指伸肌腱, 术后患指伸直位夹板固定3周。随访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及黏液囊肿复发情况, 对比术前术后指间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及手指指间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结果 21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 无感染、无皮肤坏死, 囊肿无复发。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24个月, 平均(21.0±1.9)个月, 末次随访指间关节疼痛VAS评分(1.93±0.46)分较术前(3.07±0.83)分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间关节ROM术后(70.29±7.05)°较术前(69.60±5.40)°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发生率约为187/100 000人[1].临床上按照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骨折发生率仅次于旋后外旋型骨折[2],Ⅳ°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更是临床较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其致伤原因是足处于旋前位以及踝穴内距骨受到外旋暴力,引起踝关节内、前、外、后以及下胫腓联合损伤,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跟骨骨折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跗骨窦组和L形组,每组48例。跗骨窦组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治疗,L形组采用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清创伤应激-炎症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信号通路指标(TGF-β1、BMP-2、BMP-7)。结果 跗骨窦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L形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均少于L形组(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2组血清SOD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MDA、TNF-α水平呈先升高...  相似文献   
6.
背景:用自体骨皮瓣移植是目前修复复合组织缺损的最好方法,但其修复能力有限、创伤大、造成新的组织缺损和一定功能障碍。异体骨具有骨诱导能力,可能用来预制骨皮瓣。目的:观察异体骨异位埋植诱导预制骨皮瓣过程中异体骨的病理变化。方法:实验动物为广西巴马微型猪,将深低温冷冻异体骨埋植于旋髂浅动脉供养的皮瓣组织内,植入后在体观察局部反应情况,于植入后4,8,12,16周随机取出异体骨,行大体观察及病理切片镜下观察。结果与结论:所有异体骨植入处无明显炎症反应。病理检查可见异体骨在皮瓣组织内埋植后4周异体骨表层出现血管化,未见明显类骨母细胞;植入后8周出现异体骨不同程度的血管化、骨吸收和分布不均的类骨母细胞和类破骨细胞,有新骨形成;植入后12周新骨形成进一步增加,但骨吸收亦加重,植入骨形态改变;植入后16周异体骨碎裂吸收,新骨形成无明显增加。结果提示异体骨异位埋植预制骨皮瓣过程中,异体骨随时间不断发生病理变化,需适时移植。  相似文献   
7.
自1994年以来,我科收治14例前臂外伤患者,经过一期处理后有不同程度的骨间背侧神经麻痹症状,经临床及电生理检查,诊断为骨间背侧神经损伤.14例均为初诊医师对骨间背侧神经缺乏了解造成漏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常遇到严重挫裂并撕脱伤的皮肤 ,通常因被撕脱的皮肤的血管损伤严重 ,不能行显微血管吻合 ,只能在清创时清除无血运的皮肤或清创后行皮肤简单原位缝合 ,结果出现皮肤缺损或大面积皮肤坏死 ,多需一期或二期植皮 ,既加重了病人痛苦 ,又增加了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1 999年 4月~ 2 0 0 1年 9月 ,我们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损伤皮肤行改良回植处理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999年 4月~ 2 0 0 1年 9月我院共收治皮肤严重挫裂并撕脱伤的病人 83例 ,男 56例 ,女 2 7例 ;年龄 5~ 74岁。撕脱的皮肤面积为 2cm…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异体骨异位埋置预制骨皮瓣的可行性. 方法 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用广西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先制作深低温冷冻异体骨备用;异体骨经复温后置于旋髂浅动脉供养的皮瓣组织内,按植入部位不同分3组:皮下组(A组)、深筋膜下组(B组)、肌内组(C组),术后培养观察.指标:异体骨ECT显像(分别于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血管造影检查、异体骨病理学检查(术后第12周). 结果 3组预制骨皮瓣术后ECT扫描显示:第8周和第12周异体骨植入部位放射性较4周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显示在皮下组织、筋膜下组织、肌肉组织内的异体骨均有血管化,并与相应区域旋髂浅动脉建立血管联系;病理检查可见异体骨在筋膜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内血管化作用和诱导新骨形成较明显. 结论 可以用异体骨异位埋置预制骨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合并下胫腓分离和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2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两组.其中,41例开放复位骨折内固定同时行三角韧带修复(修复组),另外41例仅行开放复位骨折内固定,未修复三角韧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