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管蒂颞筋膜瓣间置治疗广泛骨性粘连的颞颌关节强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血管蒂颞筋膜瓣用作颞颌关节强直重建的间置物的效果,于7例广泛颅颌骨性粘连的摄颌关节强直病例,采用乙状切骨方法和该筋膜间瓣间置重建颞颌关节,在术后21天开始主动张口练习。经术后1年2个月至3年6个月,平均2年零2个月的随诊,张口度最大为4.0cm,最小3.0cm(5岁患儿),平均3.3cm,手术后张口逐渐增大,3个月关节活动轻松自如,无张口度回缩病例,认为颞筋膜瓣是关节强直重建的理想间置物,  相似文献   
2.
前颌中缝牵张修复牙槽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用缝牵张成骨技术以组织再生的原理修复牙槽裂。方法 采用犬牙槽裂模型 ,牙槽裂形成术后 2周 ,于前颌中缝处安置缝牵张器 ,外张力 2 0 0g。牵张 2~ 3周 ,裂隙侧的前颌骨向侧方移动贴紧远中裂缘 ,用局部黏骨膜瓣修复牙槽裂隙。保持 2周后去除缝牵张器。临床观察、连续X线、头颅干骨和组织学检查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对照动物形成规则的牙槽裂 ,无自发骨性愈合。前颌中缝牵张后 ,裂隙侧前颌缓慢向裂侧上颌靠拢 ,2~ 3周与远中裂缘密切贴合。X线片示前颌中缝呈现由窄渐宽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尖端指向后方 ,三角区域的骨密度逐渐增加。骨膜成形术后 3个月 ,原牙槽嵴缺损处骨质连续性完全恢复 ,且牙槽骨段在三维方向上均与对侧相同。前颌中缝恢复正常直线形态。结论 该牙槽裂模型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前颌中缝牵张诱导缝区新骨形成 ,一侧前颌向裂隙移位和局部骨膜成形可达到完善的牙槽裂修复。  相似文献   
3.
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咽旁间隙原发性239例肿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良性肿瘤患病比为61.09%,其中上皮源性肿瘤患病比最高,占19.25%;神经源性肿瘤第二位,占17.57%。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为35.15%,其中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占21.76%;恶性淋巴瘤第2位,占7.95%。炎症的患病比为3.77%,其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最高。结论: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良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恶性肿瘤次之,炎症居第3位,比例约为17:9: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位牵引前移犬面中份骨骼的远期效果.方法 16周龄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实验组6只.所有犬在上颌各骨缝的前后种植钛钉,作为骨标志.实验组犬安置特制牵引支架和牵引钩,橡皮圈连接,向前持续牵引,牵引力值约为600 g,持续向前牵引1个月后,拆除牵引装置,继续饲养直到9个月龄时处死.牵引过程中,行连续头颅X线片检查,处死后头颅干骨测量.结果实验组各犬经1个月牵拉后,上颌逐渐前突,咬牙合关系呈现Ⅱ类错牙合.牵拉后的上颌复合体经过3、4周的生长停滞后,逐渐恢复正常的生长速度.结论中位前牵引面中份可以有效地前移上颌,去除外力后对上颌的正常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体骨及异体骨移植的临床应用已有百年历史 ,但自体骨移植取材时给患者造成新的创伤 ,尤其是正处于发育阶段青少年 ,而异体骨移植材料来源困难 ,并且由于免疫排斥反应 ,失败率在 10 %~ 5 0 %之间[1] 。同种异体胎儿骨的移植是近几年采用的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 ,不仅取材方便 ,用途广泛 ,损伤小 ,而且成活率高。本文仅就胎儿骨作为移植材料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及整形美容外科方面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 胎儿骨的组织学与临床移植特点1.1 “爬行替代”迅速 胎儿骨骨皮质薄而结构疏松 ,骨小梁呈指突状吻连 ,骨密质呈层状排列 ,其间有大…  相似文献   
6.
小型钢板固定治疗下颌骨多发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4例下颌骨多发性骨折采用小型钢板经口内进路按Champy理想线固定,辅助短期颌间固定,本组病例术后经X线摄片检查和临床随诊观察,全部达到良好复位固定和I期愈合,2例出现切口处软组织感染,未发现咬合错乱,骨折延迟愈合和手术造成神经或牙齿损伤等并发症。提示用小型钢板单层骨皮质固定治疗下颌骨多发性骨折,方法简便,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犬双侧上颌骨前牵引的不同时期眶下神经组织学结构的改变,探讨其对眶下神经的影响。方法:选12周龄杂种犬13只为实验对象,实验组12只,用特制牵引器进行上颌骨前牵引;对照组1只,未配戴牵引器。牵引过程包括15d牵引期和20d固定期,牵引力为800g。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分组处死动物,取双侧眶下神经,制成常规切片,光镜下观察不同时期的神经组织形态。结果:随着牵引的进行,上颌骨明显前移,眶下神经出现明显病理变化,牵引结束时神经损伤最严重;固定期神经出现修复性变化。结论:双侧上颌骨前牵引对眶下神经可产生一定的损伤,但这种损伤是暂时的、可逆的,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的形态结构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不同部位承力颅面骨骼前牵引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分别以牙列承力前牵引和梨状孔底骨骼承力的前牵引,比较分析其生物力学变化。结果:以梨状孔底骨骼承力的前牵引,矢向位移面中上1/2前移比牙列承力的前牵引多,面中下1/2位移相对较少,垂直向及侧向位移值均小于牙列承力的前牵引,等效应力集中范围明显小于牙列承力的前牵引,鼻根区压应力减少明显。结论:与传统的牙列承力的前牵引比较,以梨状孔底骨骼承力的前牵引可整体前移上颌,减少上颌的逆向旋转,减少硬腭前部压缩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整形美容原则和技术早期处理成批危重烧伤患者颜面部和手部等关节部位的深度创面,兼顾功能和外观修复的方法 .方法 23例重度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4±6.3(17~46)岁,为深Ⅱ~Ⅳ度烧伤,总面积15.7%±13.9%(6%~75%)TBSA,均伴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23例中气管切开14例;伴少尿性肾功能不全1例;面部严重烧伤12例,为深Ⅱ~Ⅳ度烧伤,面积0.5%~3% TBSA;手部严重烧伤20例(计39只手),为深Ⅱ~Ⅳ度烧伤,面积1%~4% TBSA.伤后3天,应用整形美容的原则和技术行手部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伤后2~3周,行面部剥痂、自体中厚皮分区移植术.结果 所有患者颜面部和手部皮片成活良好,面部重要器官和手部的功能及外形满意.结论 对成批危重烧伤患者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用美容和整形的原则和技术,早期处理颜面、关节等功能部位的创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套运用CT三维重建影像研究颅颌面部骨骼形态的三维头影测量分析法。方法采用Mimics软件对头颅CT数据进行骨骼三维重建,由同一研究者标识29个标志点,以颅颌面内在标志点定义基准平面,建立以鼻根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将X线头影测量中的测量平面在三维头颅模型中重新定义,建立测量模板并对颅面部骨骼进行三维测量分析。结果运用CT三维重建影像,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分析,筛选出32个测量项目,在同一坐标系内获得X线头影正、侧位测量的数据。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全面、准确评估颅面部骨骼形态的三维头影测量法,适合临床中对颅颌面骨骼畸形的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