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组织内EB病毒感染诱导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he protein-1,LMP-1)的阳性率及CD68阳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计数状况,分析其与H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HL组织标本中LMP-1和CD68阳性TAM计数,并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72例HL组织标本中,LMP-1阳性率为18.1% (13/72),LMP-1阳性表达情况下CD68阳性TAM计数更多(以CD68阳性TAM数目250/hpf为分界点,P=0.003);统计学分析显示混合细胞型HL中LMP-1阳性更为多见(P =0.000).在白蛋白水平<40 g/L及年龄≥45岁的患者中LMP-1阳性率更高(P <0.05);LMP-1表达状况和CD68阳性TAM计数与本组HL的近期疗效未见相关性;但在随访时间≥5年的HL患者中,LMP-1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期较短(P=0.040),但CD68阳性TAM计数和HL患者的总生存期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HL组织中LMP-1阳性情况下CD68阳性TAM计数高更为多见;LMP-1表达状态和HL患者的病理类型、年龄以及白蛋白水平均存在相关性,LMP-1阳性HL患者预后不良,提示LMP-1有可能成为HL患者的一种新的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非上呼吸消化道原发NK/T细胞淋巴瘤(NUAT-NKT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方法 收集44例NUAT-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4例患者中男31例,女13例,中位年龄39(15~ 82)岁,Ⅲ/Ⅳ期者27例(61.4%).就诊时主要症状为皮肤肿物(21/44)、腹痛(11/44)、睾丸肿大(3/44)及间断咳嗽(2/44)等.存在B症状者28例(63.6%),ECOG评分≥2分者12例(27.3%),IPI评分≥3分者18例(40.9%),LDH升高者占48.8%(21/43).全组患者均接受化疗为主的治疗,中位随访13.5(0.3~ 1210)个月,共有32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54.1%.按照一线治疗方案分组:CHOP或CHOPE方案治疗组26例,完全缓解(CR)5例(19.2%),其中有19例患者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为主的挽救化疗,9例(47.7%)获CR,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 ;L-ASP为主的方案一线治疗组18例,CR 10例(55.6%),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后者较前者CR率提高(P=0.015),但两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4)结论 NUAT-NKTCL侵袭性强,患者起病时分期晚.与传统方案比较采用L-ASP为主的方案可提高NUAT-NKTCL患者的疗效,但其长期生存与上呼吸消化道原发患者相比仍不理想,需要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淋巴瘤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病理类型的转化,称之为转化型淋巴瘤(transformed lymphoma,TL),通常伴有侵袭性的临床过程,常规治疗效果差,生存时间短,预后不佳.现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诊治的14例TL患者,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治疗方法与生存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gh-dose therapy/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DT/AHSCT)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接受HDT/AHSCT治疗的PTCL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50例患者均未发生HDT/AHSCT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1~136个月),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9.0%,2年总生存率为6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患者的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明显优于非CR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72.8%vs 41.9%,P=0.003;2年总生存率:88.2%vs41.9%,P=0.002),一线治疗敏感患者接受HDT/AHSCT的预后优于二线治疗敏感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76.8%vs 30.8%,P=0.001;2年总生存率:81.1%vs 46.2%,P=0.015)。此外,移植前的红细胞沉降率是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2年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04,P=0.018),移植前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是2年无进展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4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移植前达CR是2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风险=4.879(95%可信区间:1.583~15.034),P=0.006];未发现与2年无进展生存率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亚组分析显示,一线治疗达CR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及晚期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HDT/AHSCT可有生存获益。结论 :HDT/AHSCT作为PTCL患者一线巩固治疗或挽救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并且可以部分改善PTCL患者的预后。今后有待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HDT/AHSCT在不同病理亚型及移植前状态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恶性淋巴瘤贫血发生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贫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05-04—2012-09—30住院的147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初治1145例,复治3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贫血发生率,并根据初治或复治、不同.病理类型、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或是否有B症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初治患者的贫血发生率为23.3%(267/1145),复治患者的贫血发生率为41.9%(138/329),明显升高,χ2=44.5,P〈0.001。不同病理类型初治患者贫血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淋巴浆细胞淋巴瘤75.0%,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40.0%,套细胞淋巴瘤32.6%,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29.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5.3%,霍奇金淋巴瘤24.8%,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24.7%,NK/T细胞淋巴瘤21.4%,Burkitt淋巴瘤16.7%,问变大T细胞淋巴瘤14.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1.3%,滤泡性淋巴瘤10.7%,蕈样霉菌病10%,弥漫小B细胞淋巴瘤8.3%。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理类型(χ2=32.4,P=0.002)、年龄(χ2=8.0,P=0.005)、分期(χ2=60.7,P〈0.001)和B症状(χ2=127.8,P〈0.001)是初治淋巴瘤贫血的危险因素。初治的贫血患者中侵犯食管、胃和肠等部位的患者比例较高,为35.2%(94/267)。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有较高的贫血发生率,复治患者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初治患者贫血的发生与病理类型、年龄、分期和B症状有密切关系。年龄〉60岁、Ⅲ~Ⅳ期、胃肠道侵犯、有B症状患者更易发生贫血。  相似文献   
6.
最近血液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发展了许多新策略,包括改造血友病相关基因的病毒载体;肽核酸诱导γ-珠蛋白基因表达;利用核酶新发现的连续酶功能修复突变的β-珠蛋白基因;转染细胞因子做肿瘤的免疫治疗,反义核酸阻断靶基因治疗白血病等。本讨论这些新策略的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1病历资料患者男,73岁。因"反复便血4个月"于2011-09-27入我院。入院前4个月(2011年5月)患者进食辛辣食物后出现鲜血便,覆于大便表面,量约数滴。此后间断出现上述情况,自认为"痔疮"出血,未行诊治。20 d前(2011年9月)上楼时突发头晕、大汗、心悸,休息后缓解,院外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b)66 g/L,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8.
单一质粒四环素系统调控IL-24表达对胃癌细胞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构建单一质粒四环素调控载体pCEP4-tetR-IL-24,将其转染胃癌细胞系后,探讨IL-24对胃癌细胞的初步作用以及此系统能否发挥四环素的调控作用。方法:将hIL-24基因片段从pORF9-hIL-24定向克隆至pcDNA4-TO-Xpress中,再亚克隆到pCEP4-tetR中构建pCEP4-tetR-IL-24;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MTT法与台盘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pCEP4-tetR-IL-24转染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与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后,在强力霉素诱导下均可表达IL-24蛋白;MGC803,BGC823细胞中,强力霉素诱导组的增殖较未诱导组、空载体组与对照组明显受抑制(P<0.01,0.001-0.006);强力霉素诱导组与未诱导组相比,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多(23.5%/25.6%→33.8%/36.7%,P<0.01):GES-1中,诱导组与未诱导组、空载体组及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4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对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无明显毒性;构建的单一质粒四环素调控系统pCEP4- tetR-IL-24可以发挥四环素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R-CHOP方案扩增NK细胞数及增强利妥昔单抗临床疗效的可行性。建立IL-2与R-CHOP联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用药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住院治疗的初治DLBCL患者24例,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治疗组12例采用IL-2联合R-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12例仅采用R-CHOP治疗。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NK细胞数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为60 %(6/10),总有效(OR)率为80 %(8/10);对照组CR率50 %(5/10),OR率70 %(7/10)。治疗组NK细胞绝对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5)。治疗组化疗前后NK细胞百分率降低的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化疗后使用IL-2后NK细胞百分率较使用IL-2前明显升高(P=0.03)。治疗组10例患者中出现腹泻3例、发热3例。结论 IL-2联合R-CHOP可以提高DLBCL患者体内NK细胞数量,可能减弱化疗对NK细胞的杀伤作用,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lymphoma-unspecified,PTCL-U)是起源于胸腺后T淋巴细胞的一大类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异质性.VFCL-U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点,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较低,而在我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发病率较高,约占T细胞淋巴瘤的50%,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1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