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PCI术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药物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筛选PCI术后CYP2C19基因突变为CYP2C19*2/*2、CYP2C19*2/*3或CYP2C19*3/*3的患者67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2例、2倍组22例和3倍组23例。常规组75 mg氯吡格雷、2倍组150 mg氯吡格雷、3倍组225 mg氯吡格雷,1次/d。分别于PCI术后1、3、6个月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各组氯吡格雷药物抑制率及再发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6个月内,2倍组和3倍组患者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81.8%vs 31.8%vs 21.7%,P<0.01),2倍组与3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2倍组和3倍组氯吡格雷药物抑制率较常规组显著升高(P<0.01),2倍组与3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血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19基因变异患者增加氯吡格雷药物服用剂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小板的抑制,降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型功能缺失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剂量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PCI术后连续服用氯吡格雷患者280例,所有患者均行CYP2C19基因检测,入选CYP2C19基因型功能缺失患者150例,随机分为75mg/d组75例,150mg/d组75例;另设CYP2C19正常代谢型患者(75mg/d)为对照组130例。分别于术后第1天、1、3个月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抑制率。结果 1个月后75mg/d组和150mg/d组血小板抑制率为(38.3±12.8)%和(51.7±15.6)%(P<0.05);3个月后血小板抑制率为(30.5±18.2)%和(48.3±21.3)%(P<0.05)。75mg/d组有3例出现急性心肌梗死,3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150mg/d组无再发心血管缺血事件。结论择期PCI术后,氯吡格雷维持剂量150mg/d较常规75mg/d明显提高血小板抑制率,从而减少支架内血栓、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酸肽(BNP)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 选择90例患者分成三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对照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未发现心血管疾病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对CYP2C19基因突变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缺血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择期行PCI手术的CYP2C19突变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120例。氯吡格雷组服用阿司匹林及双倍剂量的硫酸氢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组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替格瑞洛。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和院外12个月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反应时间[(24.2±2.8)vs(15.3±2.4)s]和血凝块形成时间[(13.4±2.6)vs(6.6±1.8)s]显著增高,而最大幅度[(46.2±2.1)vs(69.5±3.2)mm]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s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13.3%(16/120)vs 32.5%(39/120),P0.01];但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YP2C19基因突变患者,双倍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使血小板抑制效果达标,但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仍然较高;替格瑞洛能够有效减低药物抵抗发生率,进一步改善血小板抑制效果,降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心磁图(MCG)和心电图(ECG)对急性胸痛患者早期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入选287例急性胸痛患者,先后给患者做MCG和ECG,然后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标准诊断方法(金标准),比较MCG和E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M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73.2%,E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53.2%和55.7%。结论 在急性胸痛患者早期诊断过程中,MCG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EC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在急性胸痛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胸痛患者125例,分为非冠心病组(UCAD)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21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72例。于入院时、末次症状后8h、末次症状后24h抽血,测定血清IMA、cTnI、MYO;采用SPSS1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入院时IMA值在UCAD组、UAP组和AMI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症状后8h,AMI组和IMA值仍与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症状后24h,三组患者所测IMA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5例患者中,有92例患者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IMA的诊断敏感性最高,为82.6%,ECG仅为29.7%,cTnI为42.8%,MYO为64.3%。不同判断指标的组合在入院后即刻诊断心源性疾病的阳性率为85.2%~93.6%。结论 IMA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72例初步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糖尿病的老年(〉65岁)患者纳入本研究,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口服,并经血栓弹力图检测氯吡格雷抑制率,氯吡格雷抑制率〈5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采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进一步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相关性。结果72例患者中,纯合子强代谢型(CYP2C191/1)19例(26.4%),杂合子强代谢型(CYP2C191/2,CYP2C19六1/3)36例(50%),弱代谢型(CYP2C19-k2/2,CYP2C19六2/六3)17例(23.6%),三种代谢组中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的概率分别为36.8%、52.8%和82.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经血栓弹力图检测的氯吡格雷药物抵抗患者,不同药物剂量治疗下血小板反应性。方法筛选120例阿司匹林抑制良好而氯吡格雷抑制不敏感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每天服用100 mg阿司匹林及75 mg氯吡格雷,试验组服用100 mg阿司匹林及150 mg氯吡格雷,检测6个月后氯吡格雷的作用效果,观察2组间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心血管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0,8.3%,21.7%,8.3%;对照组分别为3.3%,18.3%,35.0%,15.0%,试验组患者氯吡格雷药物抑制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5.6±5.1)% vs (40.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血小板高反应性老年患者,每天75 mg氯吡格雷不能满足血小板抑制效果,长期加倍剂量服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低药物抵抗发生率,改善血小板抑制效果,从而降低心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阻断对模拟失重大鼠动脉血管收缩以及舒张反应性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ON),模拟失重组(SUS),对照 氯沙坦(losartan)组(CON L),模拟失重 氯沙坦组(SUS L),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的生理影响,其中CON L组以及SUS L按照30mg.kg-1.day-1的剂量给予氯沙坦干预。3周后,采用离体动脉血管环技术观察大脑基底动脉和股动脉血管环对氯化钾(KCl)、5-羟色胺(5-HT)、苯肾上腺素(PE)、乙酰胆碱(Ach)、硝普钠(SNP)的反应性,以判断动脉血管的收缩以及舒张反应性的变化。结果SUS组大鼠基底动脉对KCl和5-羟色胺收缩最大反应性增强(KCl:F=14.018,P<0.01;5-HT:F=27.435,P<0.01),Ach内皮依赖性舒张最大反应性下降(F=49.045,P<0.01),股动脉对KCl以及苯肾上腺素收缩反应性与对Ach的舒张反应性均下降(KCl:F=19.244,P<0.01;PE:F=19.037,P<0.01;Ach:F=44.973,P<0.01)。SUS L组大鼠基底动脉收缩高反应性以及Ach舒张低反应性均得到改善(收缩:F=14.018,P<0.01;舒张:F=49.045,P<0.01),而氯沙坦干预对股动脉收缩以及舒张反应性并没有影响。结论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L-RAS)参与了模拟失重大鼠动脉血管功能重建过程,前半身与后半身动脉血管组织L-RAS差异性激活可能是模拟失重所导致的动脉血管功能分化性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