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血管成形术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肝移植术后发生门静脉狭窄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经肝血管成形术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影像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100%。共置入自膨式支架7枚、球囊扩张式支架29枚、覆膜支架1枚,对1例小儿肝移植患者单纯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与门静脉成形术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肝内血肿1例,发生率为2.70%,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肝动脉出血,予以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随访3~80个月,1例因同时合并肝动脉闭塞、缺血性胆道损伤于术后3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因胆道并发症接受二次肝移植;1例因门静脉主干内癌栓形成再次置入覆膜支架;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其余33例患者影像随访显示门静脉通畅。结论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的血管成形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颐馨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4):1368-1369
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应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5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ASC(Ⅱ)D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成形术辅助置管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并对髂-股/股深动脉血管内成形术的可行性作一探索。方法 8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病变均为TASC(Ⅱ)D型,其中3例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闭塞,主动脉闭塞长度为2~6 cm,1例腹主动脉远端重度狭窄伴右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闭塞,另外4例为双侧或单侧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闭塞。其中4例伴有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所有患者均采用PTA+内支架治疗,5例于血管内成形术后行辅助置管溶栓治疗。结果8例患者主髂动脉闭塞段病变均成功开通;4例伴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仅行主/髂-股/股深动脉内支架成形术,而股浅动脉病变未予处理。技术均获成功,症状均获缓解,踝臂指数术前为0.58,术后为0.76。1例于术后出现左侧小脑小面积梗死,未发生严重后遗症。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无再狭窄发生。结论慢性广泛主髂动脉闭塞病变,血管腔内成形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及近中期通畅率;支架植入后留置导管溶栓可以有效防止血栓形成的发生;髂-股深动脉血管内成形术可以达到改善患肢症状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对肝移植术后假性动脉瘤的治疗价值。 方法收集5例行介入治疗的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瘤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随访资料、介入治疗并发症、预后等情况进行观察和回顾。 结果5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中发生于肝内肝动脉2例,肝外肝动脉主干3例。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2例行覆膜支架治疗。介入治疗全部取得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血管内介入技术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症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治疗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消化道大出血急症行动脉造影的75例患者资料,将休克指数<1的病例规定为A组,休克指数≥1的病例规定为B组,对比分析A、B两组的阳性检出率。将使用螺圈栓塞的病例规定为C组,明胶海绵联合螺圈栓塞的病例规定为D组,对比分析C、D两组的复发率。分析影响阳性检出率、出血复发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 结果该75例患者的首次阳性检出率为56%(42/75),A、B两组病例的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3例首次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患者有3例再次接受造影检查发现出血点,全部45例造影阳性的患者均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C、D两组的出血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有2例患者发生肠道缺血坏死。 结论介入栓塞是目前治疗胃肠道动脉性出血的重要方法,不但能够明确诊断,而且能够通过治疗挽救患者生命,一旦诊断为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应该尽早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于本院行肝脏移植术后发生门静脉狭窄并接受介入治疗的38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手段治疗.介入治疗后再次造影如发现胃冠状静脉仍明显扩张且影响门静脉血流,则以弹簧圈栓塞.总结临床资料、影像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结果 38例患者介入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共置入自膨式支架7枚、球囊扩张式支架29枚,覆膜支架1枚.对2例小儿肝移植患者单纯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共有2例患者介入治疗后胃冠状静脉明显扩张且影响门静脉血流,予以栓塞治疗.随访3~90个月.介入治疗后发生肝内血肿1例,发生率为2.63%.1例因同时合并肝动脉闭塞、缺血性胆道损伤于术后3个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因胆道并发症接受三次肝移植1例;因门静脉主干内癌栓形成再次置入覆膜支架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例.其余34例患者影像随访显示门静脉通畅.结论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采用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小儿肝移植术后流出道梗阻(HVOO)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搜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肝移植术后小儿流出道梗阻患儿10例,均经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证实,并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或)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肝静脉流出道梗阻发生时间为术后10~ 455 d,根据梗阻发生时间分为早发型(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和迟发型(肝移植术后1个月以上),分析10例患儿血管内治疗的效果.结果 10例共进行21次血管内治疗,1次治疗无效,技术成功率为95.2%(20/21),首次治疗临床成功率为70.0%(7/10).早发型3例,1例扩张无效行手术治疗成功,1例反复流出道梗阻复发,最后植入支架,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死亡.迟发型7例,经球囊扩张或内支架治疗成功.结论 PTA和支架成形术治疗小儿肝移植术后HVOO,结果是安全有效的.早发型或肝静脉合并下腔静脉流出道梗阻应尽早植入支架,迟发型流出道梗阻和单纯肝静脉狭窄球囊扩张可获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T管窦道网篮取泥在肝移植术后胆泥综合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 2013年5月,经T管窦道网篮取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泥综合症的39例病人。所有病人均于术后3个月经T管造影诊断为胆泥形成。所有病人均采用3F网篮取除胆管内胆泥,并对伴有胆道狭窄的病人行球囊扩张,最后留置6~10F引流管。 结果39例病人中29例1次性完整取出胆树状铸型胆泥,10例取出部分絮状胆泥,6例病人因胆泥复发再次行经T管窦道网篮取泥治疗。除3例病人术后并发严重胆管炎外,无其他与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T管窦道网篮取泥可早期解除胆管梗阻,可作为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胆管内胆泥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