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各国学者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显著增高,且高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同时发现,糖尿病人群中并未发现任何已证明存在的能使HCV感染率上升的流行病学因素,因此认为,HCV在糖尿病的发展中可能有直接的作用。有调查显示:丙型肝炎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并且这种发病率的增加与人种、性别、体重指数(BMI),以及是否发生肝硬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的发生除有遗传因素外,自身免疫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遗传因素也可以通过免疫反应而起作用,而自身免疫的产生可能与激发其产生的感染有关。已经证实,肝硬化患者易并发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约7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入性恶性疟疾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恶性疟疾患者应用蒿甲醚和双氢青蒿素哌喹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蒿甲醚和双氢青蒿素哌喹联合治疗临床治愈率为97.9%,死亡1例(2.1%)。多数患者给药前后存在头昏、头痛、恶心、纳差、全身无力以及肢体酸痛等症状,可能与药物应用无关。46例存活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1~5d,联合治疗结束后连续3次血涂片检查疟原虫阴性。结论蒿甲醚和双氢青蒿素哌喹联合治疗疟疾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淮安地区输入性疟疾的临床特点,探索该病的早期识别、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住本院治疗的92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畏寒发热92例(100%);呕吐23例(25%);腹泻14例(15.2%);肢体抽动、眼球震颤、及意识障碍6例(6.5%);酱油色尿、巩膜黄染、贫血貌等溶血性贫血表现9例(9.8%);尿量减少、无尿、肾区叩痛5例(5.4%);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12例(13%);血红蛋白<90 g/L 22例(23.9%);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高于正常23例(25%);肾功能损害5例(5.4%);脾大39例(42.4%);胸片表现为实变征象者12例(13%).菁蒿素衍生物治疗效果好,治愈率为98.9%,1例脑型疟疾患者死亡.[结论]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病情凶险.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处理是治疗恶性疟疾的关键.菁蒿素衍生物可作为脑型疟疾和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1994 1996 年我院收治右侧腹斜疝嵌顿回盲部5 例均采取疝修补术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 例均为男性年龄40 55 岁均为右腹股沟滑动性疝疝内容物为盲肠和阑尾且不能完全还纳1 .2 手术方法 在腹股沟斜切口长约8cm 切开疝囊后可见盲肠和阑尾位于疝囊的后外侧壁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先切除阑尾再提起盲肠距盲肠约1 2cm 处沿盲肠旁剪开后腹膜将盲肠升结肠从腹膜后游离直至疝囊颈部以O 号丝线将盲肠后壁的浆膜面及疝囊上的缺损各自缝合使盲肠及结肠由固定于后腹膜变为活动然后将其送回腹腔内疝囊颈部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入性恶性疟疾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恶性疟疾患者应用蒿甲醚和双氢青蒿素哌喹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蒿甲醚和双氢青蒿素哌喹联合治疗临床治愈率为97.9%,死亡1例(2.1%)。多数患者给药前后存在头昏、头痛、恶心、纳差、全身无力以及肢体酸痛等症状,可能与药物应用无关。46例存活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1~5d,联合治疗结束后连续3次血涂片检查疟原虫阴性。结论蒿甲醚和双氢青蒿素哌喹联合治疗疟疾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杨树峰  王竹君  郭文山 《临床荟萃》2010,25(12):1086-1087
氟尿嘧啶(5-Fu)与小剂量醛氢叶酸(CF)和顺铂(DDP)联合应用是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常用化疗方案之一,但其外周静脉炎发生率高达44.1%,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为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我们对60例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方案化疗时,采用不同稀释液及速度冲管后拔针来预防静脉炎,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单独复合或联合复合氯胺酮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经股动脉穿刺行眼动脉局部化疗的麻醉效果,比较几种用药方法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择期经股动脉穿刺行眼动脉局部化疗的RB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n=20):D组、P组和DP组。所有患儿入室后静脉注射阿托品0.02 mg/kg和氯胺酮2.0 mg/kg麻醉诱导,同时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h), P组给予丙泊酚10 mg/(kg·h) ,DP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h) 复合丙泊酚5 mg/(kg·h) ,分别泵注维持至术毕。记录患儿入室(T0)、手术开始即刻(T1)、手术后10 min(T2)、化疗药注射即刻(T3)、术毕即刻(T4)、苏醒即刻(T5)各时间点患儿BIS、NBP、HR、RR和SpO2,记录各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和阿托品追加次数、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抑制和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T0比较,三组患儿在T2,3,4时BIS值降低(P<0.05),P组T3,4时NBP降低(P<0.05)。三组HR、RR和SpO2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组比较,P组和DP组氯胺酮总用量减少(P<0.05),追加次数减少(P<0.01)。P组呼吸抑制率明显高于D组与DP组(P<0.01)。三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阿托品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均未发生苏醒期躁动。 结论 在RB患儿经股动脉行眼动脉局部化疗的手术中,采用氯胺酮诱导,继以右美托咪定0.5 μg/(kg·h)与丙泊酚5 mg/(kg·h)联合泵注维持可产生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较适宜的麻醉组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外科手术中单肺通气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of society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侧卧位行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101例。应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时间点分别为患者入室后(T0)、插管后仰卧位双肺5 min(T1)、侧卧位双肺5 min(T2)、侧卧位单肺5 min(T3)、侧卧位单肺10 min(T4)、侧卧位单肺30 min(T5)、侧卧位单肺60 min(T6)、鼓肺后(T7)、平卧位双肺5 min(T8)。结果 T0时MAP、HR高于T2(P<0.05);T1时SVR高于T6(P<0.05);T1、T2时MAP、HR、CO、CI低于T3(P<0.05);T3时MAP高于T4,HR低于T4(P<0.05);T5时SpO2最低(P<0.05);T6时HR高于T7,MAP、SV低于T7(P<0.05),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肺通气后,患者出现短暂的血流动力学不稳,与双肺通气时比较MAP、HR、CO、CI增高,SpO2、SVR减低,但随着单肺通气时间延长,各指标逐渐达到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