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镜观察15例光动力学治疗前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活检材料,证实此治疗对膀胱癌有显著作用。肿瘤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对光动力学作用最为敏感,照光20min后即出现明显损伤,24h后,毛细血管几乎完全坏死崩解。癌细胞的破坏出现较晚,迟于毛细血管。治疗4d后肿瘤组织水肿、出血,几全部坏死。治疗21~80d后,瘤床仍水肿并有出血及坏死物质复盖。表明血管的结构损伤与功能障碍在肿瘤光动力学治疗机理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彗星"分析法检测人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彗星”分析法应用于人实体肿瘤放射敏感性检测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彗星”分析法 ,以尾力距之比 (RTM)作为终指标 ,检测人肺腺癌、人食管鳞癌和人鼻咽鳞癌等 3种人癌裸小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裸小鼠移植瘤组织被消化并稀释成细胞浓度为 4× 10 4ml的单细胞悬液后 ,分成对照组 (0Gy)和不同剂量照射组 ,照射组分别给予 2、5、10和 15Gy的 6MVX射线的冰上照射 ,照射后立即进行“彗星”分析。结果  3种人癌裸小鼠移植瘤细胞未照射时 (0Gy)的尾力矩 (T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 =9.11,P <0 .0 1)。不同剂量 (2、5、10和 15Gy)照射后 ,3种人癌裸小鼠移植瘤细胞未做校正时的TM所反映放射敏感性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依次为 :肺腺癌 >食管鳞癌 >鼻咽鳞癌 ,显然与临床一般印象不符 ;而经与对照组进行“本底”校正后的RTM所反映放射敏感性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依次为 :食管鳞癌 >鼻咽鳞癌 >肺腺癌 ,则符合临床一般印象。结论 ①应用“彗星”分析法检测实体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尾力矩必须进行“本底”校正 ,即扣除对照组本底误差后的尾力矩才能很好地反映实体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差异。②“彗星”分析法可用于检测人体肿瘤组织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性彗星分析法检测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可靠性和影响因素.[方法]人鼻咽高分化鳞癌细胞株CNE-1和人纤维肉瘤细胞株HT1080细胞,用6MV X线以0、100、200、300、400、600、800、1000cGy等不同剂量点照射,克隆形成法制定存活曲线,比较其放射敏感性的差异.然后进行两种细胞于600cGy照射后1、2、4、8h的中性彗星分析,以尾力矩为指标,动态检测不同时间点残留的DNA双链断裂,并与克隆形成分析结果相比较.[结果]克隆形成分析法显示CNE-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低于HT1080细胞,其2Gy照射后存活分数(SF2)和平均致死剂量D0值分别为0.397、0.331和1.898、1.287.两种细胞在照射后1、2、4h的中性彗星尾力矩分别为0.148±0.106、0.100±0.083、0.058±0.043和0.297±0.179、0.157±0.092、0.092±0.060,各时间点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差别逐渐减小;照射后2h和4h的尾力矩比值分别为0.637和0.630,与SF2比值和D0比值的倒数(0.834和0.678)较接近;两种细胞照射后8h的尾力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性彗星分析法与克隆形成分析法的检测结果有确切的相关性,照射后一定时间内的残留DNA双链断裂有可能成为检测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X线反复照射体外培养的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初步探寻其生物学特征的变化。方法应用高能X线反复照射肺腺癌Anip973细胞15次,4Gy/次,共60Gy。对亲代和子代细胞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其放射敏感性。根据生长曲线计算Anip973R细胞及其亲代细胞倍增时间,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特征。结果与亲代相比Anip973R细胞D0、Dq、SF2均增大,d值减小,分别为1.61、1.29、0.532、0.312,而Anip973细胞分别为1.53、0.42、0.339、0.3524。Anip973R细胞放射耐受性增高,其细胞倍增时间较亲代细胞延长3h。细胞周期显示G1、S期比例分别增高、减少(P〈0.05),G2+M期比例相似(P〉0.05)。结论Anip973细胞经X线反复照射后与亲代细胞相比放射耐受性增高、细胞倍增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彗星"分析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彗星”分析 (Cometassay)又称单细胞凝胶电泳 ,是以电泳后细胞核DNA的显微镜荧光图像特征而得名的 ,用以定量分析和测定DNA损伤。这项技术现已被环境毒理学家和肿瘤学家所广泛采用。这是第 1次可以在肉眼水平测量样品中全部单个细胞DNA损伤的方法。该方法速度快 ,敏感性较高 ,可以检测小如 5cGy照射后淋巴细胞的初始DNA损伤 ,以及异质性细胞群体中不同单细胞的所有不同程度的DNA损伤。随着治疗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电离辐射生物效应认识的深入 ,放射治疗和放射生物学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更好地分类和设计放射治…  相似文献   
6.
黎静  杨伟志 《癌症》2000,19(3):245-248
探索人实体瘤标本BUdR离体标记BUdR/DNA双参数FMC测定Tpot的方法。方法选用头颈肿瘤活检标本及直肠癌手术标本行离体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双参数流式细胞术,测定肿瘤潜在培养增时间。结论Topt测定应尽可能采用在体BUdR标记,人实体瘤合适的离体标记方法需进一步摸索。  相似文献   
7.
模拟IMRT模式的生物效应研究初探   总被引:25,自引:13,他引:12  
目的模拟临床调强适形放疗的照射模式对人大肠癌细胞系HT-29进行生物效应变化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指数生长期的HT-29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于接种后12h内进行不同模式和剂量的照射。分成3个照射组:(1)急速照射组(包括0、1、2、3、5、7、10Gy共7个剂量点),剂量点的照射完成时间为0~5min,剂量率为6Gy/min;(2)IMRT照射模式组(包括15min完成照射组及30min完成照射组),剂量率同上,每组所含照射剂量点同急速照射组,其中15min和30min照射组指各剂量点完成照射时间分别是15min和30min。采用成克隆分析法计算存活分数,运用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曲线,求出Do、Dq等参数值。结果急速照射组、15min照射组和30min照射组的Dq值分别为1.54、1.74和1.72Gy;Do值分别为0.82、0.89和1.00Gy;SF2分别为0.448、0.548和0.558。结论IM-RT模式下随分次照射时间的延长,相对剂量率降低,从而导致生物效应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形态学角度对早、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的演进过程进行了连续七个月的观察研究。 实验采用中国医科院动物中心提供的雄性昆明小鼠,28克体重,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照射组。对照射组进行单次14Gy X线全肺照射后,分别于照射后1、2、3、4、5、6和7个月分别处死,取肺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 单次14Gy X线照射后1~5个月各组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基本相似,但随照射后时间的延长病变有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药物 S R4233 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细胞毒作用及效应特点。方法 采用成克隆分析法分析乏氧及空气条件下 S R4233 及顺铂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在不同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下药物毒性及作用特点。结果  S R4233 对乏氧的脑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毒性,乏氧细胞毒性比( H C R) 值为47 .1 而作为阴性对照组的顺铂对乏氧细胞及有氧细胞的毒性作用相似,其 H C R 值为1 .0 。在乏氧条件下, S R4233 和顺铂联合用药对乏氧细胞的杀灭作用大于单独用药,其中先给 S R4233 的效果优于先给顺铂,这可能是由于 S R4233 首先杀灭了大部分的乏氧细胞而顺铂则杀灭了剩余的乏氧程度较轻的细胞,从而导致了给药顺序不同所致的效应差别。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 S R4233 是一种对乏氧细胞具有选择毒性的抗癌药,并对脑肿瘤的治疗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放射生物学问题和机遇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放射治疗的战略 ,几乎从一开始就依据患者肿瘤的解剖部位和正常组织结构特点来实施的。也就是说 ,实际上适形放疗一直是在尝试 ,只不过这种适形治疗多年来一直在逐步改进。近年来 ,由于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进步 ,照射技术的开发 ,包括线束眼观察治疗计划的计算机、多叶准直器、计算机控制的放射治疗机等 ,使高精度和高剂量的放射治疗成为可能并得以实施。这些潜在改进的治疗技术模式 ,通常称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 3D- CRT)。那么 ,增加了物理学上的适形性是否会改善治疗结果呢 ?一般来说 ,物理学上的“适形”所假设的是期望肿瘤边缘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