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支气管咯血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3例支气管咯血患者,93例患者均接受支气管咯血手术的治疗。常规组54例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组39例接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率,住院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有效率对比,干预组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出院时间,干预组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支气管咯血患者介入治疗之后,实施有效地护理,对于咯血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保持呼吸机管路低位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ICU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110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常规采取床头抬高30°~ 45°的预防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保持呼吸机管路低位,使呼吸机管路冷凝液不能积存在延长管内并倒流入气道.28 d内观察并记录总体VAP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冷凝液倒流情况、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动态变化、粗病死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误拔管风险.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VAP发病率(16.36%vs.34.55%),机械通气时间(5.86±2.66)d vs.(11.24±3.80)d,ICU住院时间(13.60±4.83) dvs.(19.58±5.27)d,冷凝液倒流情况(3.64%vs.49.09%),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VAP患者的CPIS评分较对照组中VAP患者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粗病死率(21.82%)较对照组(27.27%)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误拔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持呼吸机管路低位可降低VAP发生率,一定程度改善预后,误拔管风险机率较常规方法无增加.  相似文献   
3.
急性呼吸道感染227例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的 观察成都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常见病原体,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痰液细菌培养,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ELISA间接法测定常见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IgM抗体。结果 1.227例ARI儿童病原学检查中,有明确病原者158例(69.6%);2、痰细菌培养40例,阳性26例(65%),其中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均3例(7.5%),流感嗜血杆菌4例(10%),肺炎克雷伯菌2例(5.0%);MP、CP抗体检测187,MP阳性25例(13.4%),CP33例(17.6%);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测166例,抗体阳性72例(43.4%),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VS)25例(15.1%),其次副流感病毒(PIV)24例(14.4%),所有受检儿童中混合感染17例。结论 成都地区儿童ARI以细菌感染为主,病毒感染中的首位病毒是RSV,PIV,MP、CP感染占一定比例。研究本地区不同时期ARI的病原谱对指导临床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检测流感嗜血杆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方法 .方法 合成扩增流感嗜血杆菌编码P6外膜蛋白基因的引物(Hi),鉴定流感嗜血杆菌种特异性;合成扩增流感嗜血杆菌编码荚膜基因的引物(Hi-cap),鉴定菌株是否具有荚膜;设计并合成6对扩增流感嗜血杆菌不同血清型(荚膜型)编码摹因的引物(Hia-Hif),鉴定菌株的血清型,以其他呼吸道常见病原体菌株做对照,应用M-PCR方法 对200株临床分离的疑似流感嗜血杆菌菌株进行鉴定和血清分型.结果 M-PCR方法 检测流感嗜血杆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照菌株应用种(Hi)、荚膜(Hi-cap)和荚膜型(Hia-Hif)特异引物没有扩增出DNA片段.M-PCR方法 检测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935 Pg.对临床分离的200株疑似流感嗜血杆菌鉴定,189株为流感嗜血杆菌,与API R NH鉴定结果 一致.其中1株具有荚膜,为f血清型,与玻片凝集法鉴定结果 一致.结论 M-PCR方法 检测流感嗜血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病例标本的快速检测和病例诊断.  相似文献   
5.
小儿胸腔积液82例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儿童医院1995-01—2006-05有明确病因的82例胸腔积液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82例胸腔积液患儿中以感染为首位原因,其中化脓性感染42例(51.2%)、结核16例(19.5%)、支原体感染9例(11.0%),并殖吸虫感染2例(2.4%);非感染性原因包括:恶性肿瘤5例(淋巴瘤2例,白血病2例,肝癌伴肺转移1例),川崎病4例,肾病综合征4例;(2)有52例行胸腔穿刺抽液常规生化检查,符合渗出液改变的48例,漏出液4例。胸腔积液细胞培养阳性11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例,肺炎链球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支原体-IgM( )4例。(3)不同年龄组引起胸腔积液的原因有所差异,≤3岁组以化脓性最多见,表现为白细胞明显升高,胸腔积液呈明显化脓性改变,合并肺炎为特征,与>3岁组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1.57,P<0.01);结核性感染中,>7岁儿童多见,与≤7岁儿童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5.47,P<0.05);在支原体感染中,>3岁儿童较≤3岁儿童多见,差异也有显著性(χ2=3.837,P=0.05)。结论小儿胸腔积液的病因以感染为主,而感染又以化脓、结核、支原体为三大主因,随年龄不同其病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小儿嗜血杆菌下呼吸道感染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葳  杨亚静  李焰  吴英  邓佳 《华西医学》2005,20(4):735-735
我院呼吸科病房2001年2月~8月共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儿88例,临床诊断的疾病有: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麻疹肺炎、水痘并肺炎等[1].  相似文献   
7.
杨亚静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513-2513,252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院感控制质量。方法:分析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医院领导重视,加强教育管理,持续的强化培训,创造重视手卫生的氛围,改善手卫生设施条件,保证人员到位合理排班,改良手卫生方法,提高手卫生效果,发挥监管机制,实行奖惩制度等强化了手卫生意识,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结论: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是降低医院感染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手段和措施,是患者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2007-2008年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监测我国主要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的细菌耐药状况.方法 定点收集来自全国20家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由中心实验室统一用平血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MIC值.对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来自全国19座城市20家医院的5204株临床分离致病菌,进行了MIC测定.结果 革兰阳性菌1310株,占25.2%;革兰阴性菌3894株,占74.8%.MIC结果显示,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和对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分别为73.6%和79.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中介或耐药的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有2.4%的中介率和1.2%的耐药率.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23.7%;屎肠球菌则高达88.7%.在344株肠球菌中,发现2株对糖肽类耐药的VanA型屎肠球菌;5株对万古霉素中介的其他肠球菌.按口服青霉素V标准判断,对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和对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的检出率分别为17.3%和46.0%;非脑膜炎、非肠道系统给药的青霉素耐药率为0,中介率为0.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保持很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大于99%;此外,拉氧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也具有很好抗菌活性,耐药率均在10%以下.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安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9.3%和29.2%,较2004-2005年的监测结果有明显增加,但仍属于对非发酵菌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此外,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氟喹诺酮类药物及米诺环素等也有较强抗菌作用.比较不同病房来源菌株耐药率显示,ICU菌株耐药率高于NICU,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在缩小.结论 MRSA检出率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增高,较以往的监测结果明显上升.大环内酯类、喹诺酮及氨基糖苷类药物抗菌作用明显低于欧美及日本等监测报道;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国外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国2010年度0~14岁细菌感染患儿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129所成员单位医院的儿科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0~14岁住院患儿细菌感染的临床分离菌株,依据2010年CLSI标准的常规鉴定和纸片扩散法(K-B),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WHO-NET软件对收集到的细菌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细菌25 11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 910株占59.4%,革兰阳性菌10 200株占40.6%;分离细菌在前5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15.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4.4%、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9%、肺炎克雷伯菌占11.3%、铜绿假单胞菌占7.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检出率分别为21.9%、83.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和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中介和耐药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27.6%、肺炎克雷伯菌占36.0%、阴沟肠杆菌占33.4%;肠杆菌科均出现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奇异变形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25.3%。结论 4年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提示了细菌耐药趋势,对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病毒(RV)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RV与小儿哮喘的关系已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现结合临床就RV与小儿哮喘发病的关系作一分析。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1997年10月~1998年1月收治婴幼儿哮喘和支气管哮喘(统称小儿哮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